北煤南運新通道與復興大荊州的歷史機遇
北煤南運通道建設,是中國現代交通史上長江中游地區物流網絡的又一次黃金交叉。經營好北煤南運這條能源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是打開復興大荊州這扇大門的總鑰匙。荊州市應該借利造勢,借力招商,積極引導和支持產業集群,通過構筑大交通來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
一、北煤南運新通道與荊江地區物流節點的重構
(一)歷史將再次選擇荊州
1.古代兩湖地區的南北物流通道。
近代以前,華夏南北,隔山隔水,南方的長江流域與北方的黃河流域之間的交通要道屈指可數。從東到西,江蘇、安徽、湖北、四川境內各有一條水陸通道連接北方。湖北境內的這條大通道并不在如今的鄂東地區,而是位于鄂中的襄荊地區。那時的武漢北受大洪山、大別山阻隔,南有幕阜山阻擋,偏據長江之濱。湖北地區的襄荊古道成為當時北上朝貢的唯一線路,于是荊州便成了南來北往的最大物流中心。
2.近現代湖北地區物流格局的改變。
自從中國出現鐵路,荊州人的好日子就似乎停滯不前了。1889年,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上奏清政府,修筑盧溝橋至漢口鐵路。1906年4月盧漢鐵路正式通車,改稱為京漢鐵路。京漢鐵路的開通,打開了武漢以北的重重山門,在兩湖地區提供了數倍于襄荊古道的運能,于是漢口開始繁榮。1936年粵漢鐵路的建成,一條鋼鐵巨龍打通了華夏南北,加速了武漢作為中國近代中心城市的起飛,武漢的節點意義超出荊州(沙市)。不過,荊州人(那時應該講沙市人)仍然有資格在兩湖地區論道,因為荊州懷擁江漢平原頭枕長江黃金水道,因為那時處于農業社會,因為那時我們的恩格爾系數主要裝的是柴米油鹽。
1970、1978年焦柳鐵路北南兩段的先后開通,大大提升了宜昌、荊門的城市節點地位,荊州被進一步邊緣化。盡管后來沙市市舉全市之力修筑荊沙地方鐵路,那也無法改變走向衰敗的這一格局。上世紀80年代,活力28,鴛鴦床單,沙松冰箱……一批全國知名的工業品唱完最后一曲荊江哀歌后,便消失在江湖。
鐵路,改變了兩湖地區的氣場,改變了荊州的人流、物流、錢流。
3.煤龍過江,歷史將再次選擇荊州。
2011年10月,鐵道部在京主持召開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審查會議。據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匯報的項目預可行性研究情況,這條運煤通道本線穿越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7省區,共經過13市28縣(旗),線路全長1859公里。線路走向:北起東烏鐵路浩勒報吉站,南下經內蒙古烏審旗,陜西省靖邊縣、安塞縣、延安市、宜川縣,山西省河津市、萬榮縣、運城市、平陸縣,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盧氏縣、西峽縣、鄧州市,湖北省襄陽市、荊門市,荊州市、江陵縣、監利縣、公安縣、石首市,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華容縣、岳陽縣、汨羅市,江西省萬載縣、新余市、吉安市。
技術標準:國鐵I級;浩勒報吉至岳陽段正線雙線,岳陽至吉安段正線單線(預留復線條件);電力牽引,牽引質量浩勒報吉至荊門段5000t(預留10000t條件),荊門至吉安段5000t.一條巨龍從我國煤炭資源最富集的“三西”地區(蒙西、陜西、山西)出發,南下,南下,最后在荊州跨越長江。
(二)荊州現有交通網絡的缺陷與修復
1.荊州公路運輸能力的比較優勢。
考慮到公鐵水交通網絡結構的區別,湖北中部地區的宜昌、荊州、荊門的輻射區域經濟規模是不同的。我們不妨做個簡單的對比分析,分別以宜荊荊3個城市為圓心,選擇公路運輸方式(高速公路80公里/小時、國道60公里/小時)向周邊地區送貨。將這些貨車跑出來的區域GDP、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進行匯總,他們各自擁有的規模是不同的。1小時經濟圈,宜昌比荊州輻射能力強,荊門與荊州的城市輻射能力旗鼓相當。2小時經濟圈,荊州城市輻射能力超過宜昌、荊門,可以與襄陽一比。3小時經濟圈,這3個城市都受到武漢城市圈的輻射,失去了中心城市優勢。由于宜昌的西、北、南三面都是大山區,荊門的西面也基本上是山區,荊州的區位比較優勢并不差。
2.荊州水運能力的比較優勢。
荊州(沙市)在民國時期的經濟地位僅次于漢口,主要憑據是江漢平原的農業和較為密集的人口,從對外經濟貿易聯系來看主要得益于水運優勢。長江黃金水道是沙市上達重慶下抵上海的便捷通道,加上與漢水相連的外荊襄河、內荊河等密集的平原水網,沙市成為湖北中部地區的重要商埠。
3.荊州航空、鐵路運輸能力的缺陷。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荊州不得不和宜昌、荊門兩市共用三峽機場。由于三峽機場與3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并沒有絕對的差距,加上天河機場的因素,荊州的航空運輸能力只是處在相對弱一點的位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并不算很嚴重。
不過,鐵路運輸的情況就不同了。過去荊州只有半截地方鐵路,運費比國鐵高,運輸能力又比宜昌、荊門小得多。漢宜鐵路的建成使荊州真正跨進了鐵路時代,不僅大大提高了荊州鐵路運輸能力,而且對荊州東西方向的運輸能力是一次極大的提升。
4.北煤南運新通道對荊州運輸網絡的修復。
荊岳鐵路與北煤南運通道建成后,荊州的城市輻射能力將快速超越宜昌(鐵路)和荊門(鐵路+水運),在兩湖地區的交通比較優勢僅次于武漢。
新通道將對荊州城市集散維度產生巨大改變,從根本上解決荊州的東南-西北方向人流物流不暢的問題。這一改變意義重大,因為荊州位于國家經濟版圖的中心區域,我國西北地區與東南地區在氣候、物產方面的差別要遠遠大于東北地區與西南地區、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等其他物流方向。這一特點從荊州長江大橋上的貨運統計分析中不難得出。
北煤南運新通道的建成,將使荊州成為兩湖平原的煤港、煤電重鎮,成為湖北航運副中心(僅次于武漢),荊州將超越宜昌、襄陽、荊門,在中部崛起中扮演全新的角色。以北煤外運重要港口秦皇島港為參照,北煤南運通道建成后,荊州港的貨運吞吐量將從現在的3千萬噸港提升到3億噸港,港口吞吐能力提升10倍。
二、北煤南運新通道與荊州煤產業集群
(一)中部地區煤炭需求是建設北煤南運通道的根本動力
中國北方地區生產的煤炭向南方,主要是華東和華南沿海地區運輸,是中國煤炭運輸長期存在的主流方向。中國煤炭生產和消費地區分布不平衡,華北地區是煤炭主要產區,煤炭生產大于消費,是煤炭輸出區。華東和華南地區煤炭消費大于生產,是煤炭輸入區。這種煤炭產消分布格局決定了華北地區,特別是山西、陜西北部和內蒙西部煤炭,向華東和華南地區運輸。
北煤南運運量大、運距長,主要采用鐵路、海運和內河水路運輸。京滬、京九、京廣、焦枝等鐵路、沿海、長江和京杭運河水路運輸線都是北煤南運的主要線路。
煤運新通道的建設將具有很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降低運費的效益。目前我國鐵路運輸能力持續緊張,一方面導致運力“尋租現象”,增加了中間費用;另一方面,迫使大量煤炭轉移到公路。這種不合理的運輸方式,不僅增加了用戶的成本,也無效耗費了社會資源。煤運新通道的建設將減少鐵路運力“尋租現象”和公路運煤現象,降低社會運輸成本,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二是節省運輸時間的效益。從蒙西到秦皇島港的距離與南下到荊州的距離,二者相差不多,都在1200公里左右。煤運新通道的建設開通,相當于省去了從秦皇島港海運南下再入長江進入中部地區的運費,在緩解煤炭運力緊張狀況的同時,減少煤炭運輸過程中的中間環節,縮短煤炭運輸時間,加快煤炭供應,有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是煤炭運輸安全的效益。為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煤炭的巨大需求,承擔煤炭運輸主要任務的鐵路通道,如大秦鐵路、朔黃鐵路、豐沙大鐵路、京原鐵路等都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缺少能力彈性,也缺乏應付突發事件和災害的余地。一旦某條運輸通道出現情況,將給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煤運新通道的建設可大大增加煤炭運輸的安全性。
從長遠來看,這條北煤南運大通道還將承擔蒙古國即將開發的塔本陶勒蓋大礦區煤炭的南運重任。塔本陶勒蓋大礦區,是全球尚未開發的最大的優質焦煤礦。
(二)重載鐵路技術的突破是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的技術條件
2010年,有我國“能源戰略大動脈”之稱的大秦鐵路年運輸煤炭突破4億噸,我國鐵路重載運輸繼續創造遙領世界的驚人業績。4億噸煤炭,是世界公認的單條鐵路年運量極限2億噸的2倍,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一條鐵路的運量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依靠自主創新,大秦鐵路在世界上實現了機車無線同步操縱系統與鐵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等的集成創新,確保了近3公里長的重載列車,同步接受指令,同步實施控制。這種載重80噸的煤炭專用貨車是我國完全掌握世界重載貨車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標志。
有了改進后的中國重載鐵路技術的支撐,北煤南運新通道建設的投資將更容易籌措,建設成本也會更低。
(三)以荊州為中心的區域將形成完整的煤炭儲備產業鏈
國家發改委已于2010年啟動國家煤炭儲備基地建設計劃。借助數字化配煤系統,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煤炭儲備體系,更將帶來煤炭產業鏈的變革。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約占七成,而原油僅占兩成。在以石油消費為主的國家,構筑堅實的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可以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相比之下,在以煤炭消費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我國,建立強大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理所應當,有無可爭議的重要性。
目前眾多企業參與建設基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有的已經在某些重要港口籌建儲備庫。本質上,基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是把國家的煤炭儲備體系鑲嵌在商業性的煤炭供應鏈環節,從而把這些商業性的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庫存改造成國家煤炭儲備體系。
長江黃金水道與北煤南運大通道的交叉將荊州打造成中部地區水陸聯運的重要物流節點。作為北煤南運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憑借通江達海的比較優勢,荊州有望成為各大企業建設煤炭儲備基地的首選場址。
三、北煤南運通道與兩湖平原中心城市建設
(一)更多的人流物流錢流將穿越荊州
長江黃金水道經過整治后航道通行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漢宜鐵路的開通將大大提升荊州東西方向的運輸能力,北煤南運新通道的建設無疑會極大地提高荊州南北方向的運輸能力。到了那個時候,西北干旱地區與兩湖平原水資源充沛之間的農產品貿易額將明顯擴大;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與兩湖平原水資源、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形成互補,大大擴大兩地之間的產業交流,密切兩地之間的產業鏈。
由于鐵路運輸成本較低,很長時間都是宜昌、荊門對荊州的物流輻射。北煤南運新通道建成后,荊州的物流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快速超過宜昌和荊門。在宜荊荊城市群三角競爭中,荊州將以其物流中樞地位對宜昌荊門形成反輻射,荊州節點的集散能力將大大超越宜昌節點、荊門節點。這個節點,將大大提升兩湖平原特別是松滋車陽河至洪湖新灘口483公里荊江兩岸的制造產業和現代城市群的發展能力。
(二)荊州城市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除了滬漢蓉高鐵、北煤南運新通道的帶動以外,引江濟漢工程、包括鹽卡港在內的荊州組合港的建設也將促使荊州城市功能發生明顯變化。荊州將成為全新的功能城市,并以全新的功能城市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荊州不再僅僅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不僅僅是一座輕紡工業城市,它將以港口城市、能源城市、重工業城市的身份出現在華中地區的經濟版圖上。
在不遠的將來,荊州的運輸方式將從現在的以公路、水運為主轉變為以鐵路、水運為主,荊州的電力供應將從現在的輸入為主轉變為輸出為主,荊州的工業形態將從現在的以輕工為主轉變為以重工為主,荊州的產業結構將從現在的以制造業為主轉變為以物流業為主。
荊州城市功能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反過來會對城市人口聚集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加速湖北中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三)荊州將成為投資者布局中部的重要支點城市
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海外市場萎縮,增長緩慢。中央為了保持我國經濟增長勢頭,穩中求進,開始著力打造以內生性增長為主要發展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
要想在中國市場穩步發展,布局中部地區是新的戰略選擇。荊州位于我國經濟版圖的中央之地,加上較好的貨物集散能力,必將成為各類企業爭相布局的重要節點城市。
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煤電化產業的集聚,將使投資者在荊州的選擇空間更大。制造業、服務業在荊州的布局,將不再局限于以荊州為中心的百公里的商圈,而是三百公里、五百公里商圈。
產業的振興又會帶動人口規模的擴大和人力資源的集聚,而后者又反過來推進荊州產業的進一步振興,形成互相促進此增彼長的良性循環。
(本文是作者以政協文史委員身份向荊州市政府提交的“壯腰工程”咨詢報告,楚網-荊州日報略有刪節)
來源: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