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以來,在北方港口拋錨的船舶,很多正在辦理煤炭買賣和租船手續,在錨地排隊等待進港作業的船舶急劇增加,煤炭運輸形勢趨向好轉。
近日,隨著電廠日耗的提高,煤炭需求有所增加。7月份“迎峰度夏”開始,將增加煤炭消耗;而8月份臺風季節即將到來,9月下旬大秦線秋季檢修即將展開,以上因素也將刺激用戶增加存煤數量,以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給沿海煤市帶來新的轉機。
目前,東南沿海地區氣溫回升較快,空調負荷增加,電廠日耗快速增加,7月4日以后,沿海電廠日耗普遍提高,六大沿海電廠日耗合計超過60萬噸。截止目前,沿海六大電廠存煤合計為1536萬噸,日耗合計為63.81萬噸,存煤可用天數降至24天,而在10天前的6月26日,六大電廠日耗合計僅為48.9萬噸,存煤可用天數高達32天,處于相對疲軟的狀態。以浙能集團旗下電廠為例,5、6月份,浙能電廠平均日耗水平只有10.2萬噸左右,而到了7月5、6日,浙能電廠日耗已經達到12.4和12.9萬噸,創今年以來最高位。
隨著江南區域梅雨季節的離去,華東地區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期,全網用電負荷隨氣溫上升而快速攀升。7月4日10時40分,華東電網統調最大負荷今夏第一次破1.7億千瓦,接近歷史最大值,當天全網用電量超過35.6億千瓦時。7月4日,浙江出梅以來連續第六個高溫天氣,浙江省統調用電最高負荷創下了今年以來新高,達4696.7萬千瓦。隨著負荷持續增大,預計近期浙江最大負荷需求將達到4700萬千瓦左右。7月2日,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今年第一個高溫橙色預警信號,上海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在當天13時40分達到2426.3萬千瓦,創下今年以來新高。連日來,福建省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局部地區氣溫超過38攝氏度。受高溫天氣影響,福建電網迎來了今年第一輪用電高峰,7月4日福建電網用電負荷達2457萬千瓦,為歷史最高用電負荷。江蘇省電力公司7月3日公布今年迎峰度夏情況:2日,全省統調最高用電負荷已經達到5898萬千瓦,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預計今年夏天用電存一定缺口。
日前,該火電廠存煤能力為15萬噸,由于5、6月份,城市工業用電不振作,用電負荷上不去,煤炭消耗非常慢。正常情況下該電廠每日消耗煤炭應該達到8000-10000噸左右,而5月份到6月中旬,每日消耗煤炭平均只有2000-3000噸的水平,處于溫爐、維持機組運行的狀態,經計算存煤可用天數高達50多天。存煤高位,而消耗減少,該電廠對所轄兩臺中型火電機組,輪換進行著夏季來臨之前的例行檢修。進入夏季,用電高峰已經到來,民用電急劇增加,日耗明顯提高,近日,該電廠日耗煤數量已經達到7000噸,較前一階段增加了很多。隨著氣溫的回升,預計該火電廠日耗數量還將增加。南方城市的空調負荷將大幅增加,如果降雨減少,將在很大程度上拉動電煤需求增加。據數據顯示,往年夏季,華中、華東、南方最大空調負荷占用電負荷峰值的比重地區超過30%,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的比重甚至接近一半,由此看來,空調制冷負荷占據比重較大,將帶動煤炭需求增加,甚至促使市場在夏季走出低谷。
進口煤方面,印尼、澳大利亞、越南、蒙古、俄羅斯、南非、朝鮮、加拿大和美國是中國九大煤炭進口
來源國,今年上半年,來自以上9個國家的煤炭進口量同比均呈增長態勢。其中,來自南非、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的進口量同比增幅均超過1倍,來自印尼、朝鮮和加拿大的進口量同比增幅超過或接近50%。上半年,我國共進口煤炭1.4億噸,同比增加65.9%,其中僅沿海地區對進口煤的需求就增加了4000萬噸。但隨著這兩個月,國內煤炭的大幅降價,市場競爭力增強,用戶對北方港口下水的市場煤采購也將呈增加態勢。國際煤價連續兩周走強,呈現每周3-4美元的上調態勢,而國內煤卻是跌幅較大。此消彼長,進口煤與國內煤價格不斷拉近,內貿煤或再受青睞。目前,在北方發煤港口,部分經銷企業將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煤報價到610元/噸,較5月初減少了180元/噸。預計下周北方港口平倉價格不會再大幅下降。
今年以來,歐債危機持續發酵,而美國經濟復蘇進程也出現波折,我國仍處于低迷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中。展望未來一段時間的煤市變化,隨著國家釋放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各項產業規劃的陸續出臺,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房建設投資的加大等利好因素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會帶動工業用電的增加,新一輪的重大基建項目相繼開工,國內保障房建設加速推進,帶動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市場需求增加,全國經濟有望探底企穩。從7月份開始,電廠將增補煤炭庫存,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迎峰度夏”,同時將趕在大秦線秋季檢修和臺風到來之前積極搶運。“迎峰度夏”過后,下游需求也開始轉好,煤炭市場仍將保持旺勢;而國內煤價的大幅下降,與進口煤價位相當,國內煤炭采購環節少、辦理手續簡單等優勢開始顯現,促使國內煤炭競爭力明顯提高。在價格低廉和需求增加的情況下,下游用戶會增加北方港口的拉煤數量,從而阻止煤炭需求的下滑和市場的惡化,促使市場煤價趨穩。
來源:國家煤炭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