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新型煤化工發展上,仍然存在著宏觀管理體制滯后,產業發展缺乏整體統籌規劃指導的問題。
在國務院明確強調“穩增長”之后,發改委近期項目審批加速放行。此次項目的審批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等領域。據中銀證券預測,近期包括新型煤化工在內的大批項目將獲得路條。預計此次項目審批的金額可能達到5500-7000億元。
然而,就目前來講,中國煤化工發展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發展瓶頸。突出表現在,傳統煤化工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新型煤化工產業投資過熱。
在傳統煤化工方面,焦炭、電石、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等初級產品項目重復建設嚴重,造成了嚴重的結構性過剩。除此之外,又受到國內石化產品和進口大量低價化工產品的沖擊,導致中國部分傳統煤化工企業開工率不高。
例如,2010年,國內甲醇開工率不足40%,化肥生產開工率也始終處于低位。產能過剩導致傳統煤化工產品價格長期在低位徘徊,多數企業陷入嚴重虧損。因此,煤化工行業急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傳統煤化工產業結構性過剩問題從本質上說,是多年的發展中缺乏整體宏觀統籌規劃導致的。
例如,焦化行業的盈利空間在2011年就已十分有限,大部分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特別在國務院2011年10月公布了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并對焦煤實行單列計算加征資源稅之后,焦炭成本加速上漲,使焦炭行業盈利前景進一步暗淡。
傳統煤化工中另一個產能嚴重過剩的產品則是甲醇。據了解,中國目前已批待建以及在建項目如按計劃在2012-2013年間全部竣工,則到2013年中國甲醇總產能將突破6000萬噸,超過之前的《甲醇行業“十二五”規劃》(草案)規定的到2015年甲醇總產能控制在5000萬噸的目標。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國內甲醇產能過剩的局面,使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然而在新一輪新型煤化工發展上,仍然存在著宏觀管理體制滯后,產業發展缺乏整體統籌規劃指導的問題。
一位大型國有煤炭企業的研究人員指出,當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國企在利益驅使下,盲目新建擬建許多大型煤化工項目,還有的以發展煤化工為名,行圈占煤炭資源之實,只是煤化工項目遍地開花,布局分散,產品雷同。產業盲目和無序發展,形成了大量的重復建設和過渡發展,造成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新型煤化工項目還處于開發研究、實驗驗證、產業化示范階段,存在著技術不成熟、標準缺乏、政策不定、市場難測、投資巨大、資源環境制約、污染排放控制以及國際油價波動等方面的風險和影響。
上述研究人員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為追求政績,不顧技術發展、產業成熟度、當地建設條件、市場需求以及能源轉化效率是否合理,紛紛建設和規劃建設大型煤化工項目,已呈現發展過熱的態勢,面臨極大的投資風險和產能過剩問題。
從中國煤化工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看,2011年傳統煤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嚴重,競爭激烈,價格上行乏力,但新型煤化工發展仍在加快。后者目前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未來20年將是其技術開發、工業化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
在新型煤化工產品的選擇上,當前我國高端烯烴產品存在缺口,每年需要大量進口,而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相對過剩,因此,相關部門在批準新型煤化工項目時,應當及時根據市場需求做出判斷,謹防低端產品過剩。
另一方面,企業和地方政府之間相互掣肘,企業為了獲得地方資源,使出渾身解數,而地方政府為了將稅收留在當地,要求企業將資源就地轉化,這就必然形成企業在當地投資煤化工的狀況,最終導致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
因此,在傳統煤化工方面,市場和行政手段都可以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投資的沖動也會相對較弱,而新型煤化工,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和相關利益方的協調,統籌規劃,未雨綢繆,才能最終有利于該產業的健康發展。
來源:《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