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建設的大型煤化工項目超過100個,經初步測算,總投資超2萬億元
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士日前公開表示,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將于近期發布。這一關乎煤化工產業走向的政策到底會如何定調,業內人士預期可能會比目前有所放松,至少是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會結構性放松。
實際上,大量的煤化工項目正等待上馬,企業人士呼吁政策放松由來已久。可是,由于技術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的企業為規避風險,寧可放棄走高端路線,在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中廝殺。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大規模上馬煤化工項目的條件依然不具備,除了技術突破,還有自然環境、水資源、公眾接受等多方面約束。企業應當靜下心來提升內功,不要把20年內做的事情壓縮到5年以內。
產業政策或發生變化
在日前舉行的一個行業會議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在發言中建議對新型煤化工的規模做一定的上調,現有規劃的數量比較小。
據介紹,這一建議將體現在不久以后將要發布的《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中。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政府有關部門對煤化工項目的審批比較謹慎,這一建議一旦落實,將意味著煤化工產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胡遷林表示,由于政策態度比較謹慎,很多煤化工項目遲遲得不到批復。企業的熱情之所以那么大,就是因為有利可圖。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扶持,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期。
在此之前,由于各地紛紛上馬煤化工項目,專家也指出行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政府主管部門的態度變得趨于謹慎。
2011年3月23日,發改委下發《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文件指出,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嚴格遵守國家對建設項目的相關管理規定和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強煤化工項目審批管理,不得下放審批權限,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在新的核準目錄出臺之前,禁止建設以下項目: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項目,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項目。
有關人士透露,《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以及《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已通過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批準,擬于近期發布實施。各地上報的要求在。但“十二五”時期仍不具備大規模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客觀條件,迫切需要技術創新,繼續開展更高水平的示范,來整體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
行業發展存不確定因素
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煤化工產品生產國,2011年,中國合成氨產量為5068.7萬噸,比上年增長6%;甲醇產量為2226.9萬噸,增幅達36.3%;各地規劃中的煤制油項目總規模已超過4000萬噸/年;擬建和在建的MTO項目多達18個,累計能力達2800萬噸/年。
謝克昌認為,企業的投資熱情空前高漲,企業規劃呈現盲目性,造成地區之間存在產業雷同、重復建設的狀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表示,煤化工產業在發展中出現了一哄而上、重復建設的情況,行業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
實際上,在對煤化工產業的詬病中,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無疑是被提及最多的情況。分析人士認為,煤化工產品種類很多,不同產品面臨的供需情況并不一樣,應當區別對待。總體而言,傳統煤化工產能過剩嚴重,而新型煤化工依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按照下游產品及其在國內的發展程度可以將煤化工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傳統煤化工主要是指“煤-電石-PVC”、“煤-焦炭”、“煤-合成氨-尿素”三條產業路線,為鋼鐵、農業等行業提供原材料,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傳統煤化工生產國。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油和煤制醇醚,其中大部分產品在國內屬于戰略性產品或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其發展受到國家政策支持。新型煤化工基本上以低端的褐煤為原材料,有利于提升煤炭的經濟價值。
盡管業內對于傳統煤化工產能過剩的狀況有著清醒認識,但是在眾多新增項目中,依然存在不少傳統煤化工項目。海通證券分析師表示,新型煤化工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仍然是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以及物耗、水耗等較高。
謝克昌認為,新型煤化工產業有助于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因此發展勢頭不可阻擋。我國煤化工技術進步迅速,很多技術在世界上領先,但技術仍有待完善。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煤化工產業的活力自然會大大增加。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