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2日,云南省部分水泥企業給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寫了一封信,稱云南省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即將超過2.5噸,不僅如此,當地有的政府只要招商引資政績,有的主管部門“無視”國家產業政策違規審批,加上其他因素,仍然擬在云南省建設水泥生產線。
這導致新增產能屢禁不止,已建成的60多條生產線無生產許可證。因為競爭加劇,使云南水泥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并處于限產、停產狀態。
孔祥忠稱,中國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已不是階段性的過剩。造成水泥產能過剩的成因有投資的沖動,也有非市場化的因素。
2011年,中國水泥產量20.9億噸,人均消費水泥1490公斤,按當年新型干法水泥能提供的有效產能測算達到25億噸,如加上尚待淘汰的2億噸水泥,總產能達到了27億噸,可提供人均消費1930公斤能力。根據統計數據,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和基礎建設后的年人均水泥消費基本維持在500公斤左右,即使在歷史消費最高峰時的人均消費量也沒有超過1400公斤。孔祥忠認為,按此經驗推理,在不考慮2012年還會有新增產能的情況下,全國供應能力超出30%。
“但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只要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方式不變,今年的GDP能在7.5%以上,水泥消費增長還會有6%~8%,年人均消費水泥量就會接近1600公斤,這也就接近頂峰了。”孔祥忠表示,根據在建項目估算,2012年將有1.65億噸新增熟料產能、約2.4億噸水泥產能,即使淘汰1億噸落后產能,仍可提供年人均消費2000公斤能力,超最高消費量25%。“只要國家今后投資結構改變,水泥產能過剩情況就會相當嚴重。”
對于產能過剩的原因,孔祥忠分析認為,主要有八大因素:國家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水泥市場集中度不高;水泥產業鏈短,資金投資多在水泥量能的擴張上和價格競爭上;利益驅動導致外行業跟進投資;國家發改委嚴控水泥投資,不等于地方政府不變相核準水泥項目;政府缺少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的優惠政策,使得產能過剩繼續;在生產要素價格偏低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在產能過剩的期間仍然有利可圖;淘汰落后產能反而造成產能增加。
來源:數字水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