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煤炭價格一路走低,國內煤炭企業傳出了裁員和減薪的報道。近日更有消息傳出,黑龍江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煤集團”)已經開始了總計1.2萬人的裁員計劃。諸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國內煤炭企業在應對煤市低迷時應該首先考慮降薪而非裁員,另外還有專家表示此時也是推出煤炭資源稅改革的好時機。
“迫不得已時再考慮裁員”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息員李朝林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直言:“煤炭企業應當先考慮降薪,實在是迫不得已時再考慮裁員。特別是國有企業,正式員工較多,不像民營企業很多都是臨時工,一旦裁員,他們的生活就需要企業和政府做好保障工作。高層降薪可降得多一些,普通職工降得少一些,降薪就可以做到減少經營成本。”
此外,李朝林表示,下一步的煤炭價格應該不會再有持續壓縮的可能,煤炭企業在短時期內的效益應該還是能夠維持的。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廷則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煤礦裁員是企業在自救,壓縮產量,這就是市場反應。”至于接下來是否將迎來地區性的甚至全國性的煤企裁員,李廷認為目前尚不能下結論,但是停產停工的現象會逐步增加。
事實上,龍煤集團的困難現狀并不是個別現象,據記者了解,我國第二大煤炭企業中煤集團今年4月和5月接連降薪10%,我國最大焦煤生產企業山西焦煤集團下屬煤礦也紛紛降薪,而另一煤炭大省河南,義馬集團和永煤集團計劃減薪兩成,鄭煤集團和河南煤化集團也已經有了降薪的計劃。
龍煤集團內部數據顯示,2011年龍煤集團的年人均收入為3.92萬元。按此計算,龍煤集團每個月至少支付8億元以上用于職工開支。按照人均收入計算,裁員1.2萬人以后,龍煤集團一年少支出接近5億元。雖然,1.2萬人占龍煤集團員工總人數的比例非常小,但是這部分人員的支出對龍煤集團而言意義不可小看。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身為行業翹楚的神華集團噸煤成本不足200元,而龍煤集團的噸煤成本卻接近451元,其中,人員成本占到了215元。
政府不該救煤市
煤炭市場如此低迷,煤炭企業度日如年,政府該不該救一救煤市呢?從供需角度來看,需求方面政府是難以提升的,所以只能控制供給,而一旦控制供給,遭殃的將是小煤企。“這樣會面臨很大的輿論壓力,國進民退。”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李廷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我認為最好還是讓市場自我調整。現在政府救市唯一的舉措也就是關停部分小煤礦,這樣顯然不好。絕大多數小煤礦都是民企,這樣做肯定不公平。”事實上,國內煤炭企業經過幾年以來的兼并重組,小型的民營煤企占比已經大幅下降,李朝林認為,如果再進行關閉小煤企的措施,民企將無法生存。“政府如果救市,必然會支持一部分,打壓一部分,這樣民營中小企業會受挫。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應做好保障工作。”
其實除了壓縮供給,還可以從降低稅費的角度來進行調控。煤炭分析師安志遠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透露,內蒙古鄂爾多斯就在研究減免煤炭調節基金和一些稅收,而早些時候,河南、山西等地也在減少煤炭調節基金方面進行研討。“減少這些調節基金,可減少相應的成本,降低了煤企的負擔。”
現在是煤炭資源稅改革好時機
今年3月份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官員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推進煤炭資源稅改革。而在日前召開的財政部資源稅改革類人大重點建議辦理工作座談會上,對于與會者提出的“煤炭資源稅應改為從價計征或提高稅額標準”等建議,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諶也表示:“我們會逐步消化各方意見,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事實上,在未來物價若維持平緩漲幅,且在結構性減稅的大背景下,作為政策對沖的營改增試點若推進順利,將為個別省份試點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提供較好時機。
不過如果煤炭資源稅改為從價計征以后,煤企稅費負擔更加重,進一步增加成本。“要從資源稅改革之后對市場的影響來看,現在時機無疑相對較好,改革帶來的稅負增加不容易通過煤價傳導出去。”李廷分析說,“但是,從煤炭企業經營實際情況和資源稅改革的目的來看,資源稅的重要目的是調節資源級差收益、調節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分配,現在煤價已經經歷了較大幅度回調,部分企業已經陷入虧損,企業經營壓力增加,這時進行資源稅改革無疑將會使企業承受更大的經營壓力。”
目前煤炭市場低迷,需求疲軟。在這買方市場中,漲價比較困難,因此新增的稅負只能由企業暫時承擔。“現在改革,煤炭企業的抵觸肯定比較強。但是總體上講,如果要改,現在時機相對較好,任何增加的稅負最后都是要由消費者承擔的,遲早會轉嫁出去。”李廷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煤炭市場稍微好轉時推動資源稅改或許更合適,因為這個時候企業能將稅負轉嫁出去,政府也獲取了利益,煤價又不會漲得太多,公眾對于稅價變化的敏感度也最低。”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