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煤城”太原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上,煤層氣開發成為專家學者以及能源界人士熱議的話題。
有專家認為,中國煤層氣開發利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中國埋深2000米以淺煤層氣地質儲量約36.81萬億立方米,資源總量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中國煤層氣從試驗到商業化開發雖已走過20多年,卻沒有大突破,煤層氣產業化進程仍面臨礦權重疊、煤層氣行業標準及規范欠缺、地面開采政策支持力度小等制約因素。
煤炭與煤層氣礦權重疊是煤炭企業與煤層氣開發企業利益沖突點。在我國,煤層氣屬于國家一級管理礦種,由國土資源部管理;而大部分煤炭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卻由所在地方政府管理,使得礦權大面積重疊現象頻頻出現。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氣、礦權重疊引發的爭議導致了央企、地方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這也客觀上造成煤層氣的開發利用情況并不樂觀,也對一些煤礦的瓦斯治理產生了影響。國土資源部曾就此多次協調,并對氣權進行界定,一些企業經過協商就氣權界定也達成了協議。
近期國務院批復的《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對煤層氣的開發也作了相應闡述:按照“先采氣后采煤,先抽后采”的原則,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和綜合利用;對于過去已經批準的同一區域內煤層氣和煤炭礦業權分屬不同礦業權人的項目,通過協商解決先抽后采問題;新開發項目應先采氣后采煤,實行先抽后采。
在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中,突破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是重要的改革探索領域,如何突破煤層氣開發機制障礙是擺在開發企業面前的一個課題。山西省一位能源界人士也認為,怎樣解讀這樣的闡述,還不能定論。但在實際操作中,只有“擱置爭議,創新煤層氣開發機制”,才能實現雙贏,畢竟經濟利益是共同的。不能因為礦權問題而失去煤層氣開發利用的大好時機,也不能因此影響煤礦的瓦斯治理。
山西晉城煤業集團沁水藍焰煤層氣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峰明說,由于煤層氣前期設備和技術投入比較大,現在技術成熟的煤礦企業沒有可再開采的領域和地盤,而有區塊的油氣巨頭技術還不成熟,所以,短時間內,煤層氣在產量上不會有較大規模的增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2011年我國地面煤層氣抽采量達23億立方米,地下抽采量已經達到92億立方米,合計達到115億,首次突破了百億大關。煤層氣利用逐年上升,去年達到53億立方米。煤層氣產業從資源來說具備大發展的規模,但在經濟性上,國家現行的扶持政策還不夠,如果能夠加大煤層氣開發和瓦斯防治補貼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的煤礦瓦斯和煤層氣產業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有專家認為,我國煤層氣的賦存條件決定煤層氣產業只能夠堅持走地面抽采和井下開采相結合,“兩條腿走路”的開發模式。其中,在煤礦區瓦斯抽采方面,以淮南為代表的煤與瓦斯共采技術,解決了松軟低透氣性煤層群開采的技術難題,現在已經在全國推廣。在地面煤層氣開發方面,以山西晉城為代表的高煤階煤層氣利用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山西晉城國際級示范區和煤層氣產業基地。
袁亮對煤層氣開發戰略提出建議,“十二五”是規模奠基階段,要擴大山西晉城沁水煤田和陜西鄂爾多斯東緣兩大產業基地,實現煤層氣產量突破300億立方米。“十三五”是規模擴張階段,要研發新的開發技術,支撐產業的有效發展,煤層氣產量突破500億立方米。“十四五”到“十五五”是規模形成階段,依靠八大基地建成產業基地,達到煤層氣產量900億立方米的高峰期。
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表示,山西省是我國唯一的全省域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山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目前山西在煤炭資源整合、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特別是積極推動天然氣、煤層氣、煤制氣、焦爐煤氣四氣合一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科技部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關注山西的發展,為山西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