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激情跨越。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進入“十二五”以來,太倉港人搶抓機遇,開拓創新,推動港口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近年來,太倉港加快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產業、培育大物流,大力實施人才強港、長江(運河)、國際化三大戰略,集裝箱吞吐量去年突破300萬標箱大關,躍升至全國港口第11位,今年將突破400萬標箱大關;貨物吞吐量去年突破億噸大關,邁入億噸大港行列;集裝箱班輪航線去年突破100條;形成了成本更低、通關更快、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的口岸通關環境,并走在了全省港口前列。如今的太倉港,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努力為江蘇、蘇州實現兩個率先提供更加有力支撐”指示精神,加快向沿江集裝箱運輸的內貿轉運樞紐、近洋直達集散中心、遠洋中轉基地目標邁進。
【輝煌十年】
太倉港,擁有長江岸線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5.7公里,通航水深12.5米,是一座天然深水良港。
600多年前,偉大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從這里揚帆起錨,書寫了世界航海史的華彩篇章。
1992年10月28日,長江石化碼頭開工建設,打下歷史性的第一樁,從此拉開了太倉港開發建設的序幕。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5年底省委、省政府成立太倉港口黨工委、管委會以來,太倉港建設發展邁入了快車道。
10年來,太倉港人以追逐和超越數百年前輝煌的光榮夢想,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如今一座億噸大港已雄踞在江海之濱,猶如一顆璀璨明珠,在港口之林異軍突起。
成為長江集裝箱運輸第一大港
1998年12月18日,第一艘集裝箱船舶從太倉港起航,自此開始了集裝箱運輸業務。2007年完成101萬標箱,跨越第一個百萬標箱用了9年時間;2010年完成221萬標箱,跨越第二個百萬標箱用了3年時間;跨越第三個百萬標箱大關,僅用了1年時間。2011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6萬標箱,同比增長38%,躍升為全國港口第11位、長江沿線港口第1位。今年前三季度,在宏觀經濟和航運市場困難情況下完成274萬標箱,同比增長27%,增幅居全國規模以上港口第一位,全年將確保完成和超額完成400萬標箱目標。
成為貨物吞吐量超億噸大港
1995年5月25日,太倉港第一個碼頭長江石化碼頭建成投運,第一艘輪船“勝利4號”裝載3000噸汽油抵港,貨物吞吐量實現了零的突破。太倉港貨物吞吐量從1995年的4萬噸跨越5000萬噸大關,用了14年時間;從2009年的5100萬噸,跨越1億噸大關,僅用了2年時間。2011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03億噸,同比增長27%,跨入全國億噸大港行列,躍升至全國港口第28位、全省港口第8位。今年前三季度,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完成8991萬噸,同比增長19%,全年將確保完成和超額完成1.2億噸目標。
成為大陸第一批對臺海運直航港口
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海運直航正式啟動,太倉港被批準為大陸第一批對臺海運直航港口。近年來,太倉港加強與臺灣港口合作,分別與高雄港、基隆港、臺中港締結合作港,擴大對臺運輸,服務臺資企業發展。目前,擁有臺灣航線每周2班,掛靠臺灣高雄、基隆、臺中三大港口,2011年完成箱量4.98萬標箱,同比增長21%。
2002年,太倉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僅有9條,至目前已突破100條,達108條,其中近洋航線13條,掛靠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12個港口;內貿干線31條,覆蓋沿海各大港口;長江(運河)支線45條,掛靠長江、運河沿線21個港口;洋山支線19條,實行定點、定線、定時、定航次、定價“五定”班輪服務。目前,世界前20強班輪公司已全部在太倉港開展集裝箱業務,集裝箱班輪每月靠泊超1400艘次,太倉港已基本建成內貿樞紐港,并凸顯近洋樞紐港、江海中轉港特征。
成為長江沿線鐵礦石進口第一大港
2009年6月建成投運武港礦石碼頭,開始進口鐵礦石,為長江沿線鋼鐵企業提供進口鐵礦石中轉服務。近年來,搶抓-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太倉港機遇,引進超大型船舶,做大鐵礦石進口量。2009年,完成鐵礦石進口量454萬噸。2011年,完成鐵礦石進口量1524萬噸,同比增長36%,一躍為長江沿線鐵礦石進口第一大港。今年前三季度,在鐵礦石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完成進口量1505萬噸,同比增長29%。目前,太倉港鐵礦石碼頭泊位已增至10個,設計吞吐能力3190萬噸,從太倉港進口鐵礦石的企業增至26家。
成為全國海運木材進口第一大港
2001年開始開展木材進口業務。為做大木材進口量,近年來,太倉港建成了4個木材裝卸碼頭泊位、100萬平方米木材堆場,建成了長三角唯一一家國家級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成為了國家質檢總局指定的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BC省帶皮原木進境口岸。2002年,木材進口量僅為24.5萬噸。2011年,太倉港完成木材進口量381萬噸,同比增長50%,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海運木材進口港、長三角地區最大建材類木材集散地。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木材進口量285萬噸,全年有望達400萬噸。至目前,木材進口來源地已增至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秘魯、巴西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港口已聚集起木材加工企業60多家,擁有原木加工設備300多套,年加工能力超300萬噸。
成為長江沿線最大的煤炭儲運基地
2011年9月開工建設華能煤炭儲運中心,總投資21.8億元,規劃建設煤炭裝卸泊位18個,總吞吐量達4500萬噸,后方堆場同期總存煤量可達220萬噸。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計劃于2013年9月建成投運,建成后將成為長江沿線最大的煤炭儲運基地。
2002年,太倉港僅有碼頭泊位13個,其中萬噸級泊位5個,總設計吞吐能力780萬噸。至目前,太倉港碼頭泊位總數已達6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2個、集裝箱泊位10個,總設計吞吐能力435萬標箱、1.03億噸。
成為長江內河沿線接靠船舶噸位最大的港口
2011年1月8日,交通運輸部在太倉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太倉港試通航,自此5萬噸級集裝箱船全潮、5萬噸級散貨船滿載乘潮雙向、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和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及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舶乘潮可直達太倉港,太倉港在通航條件上實現了從內河港向海港的轉變。
-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太倉后,太倉港也成為了長江內河沿線接靠船舶噸位最大、吃水最深、接靠超大型船舶數量最多的港口。2012年4月5日,20.9萬噸級“寶升”號輪船順利靠泊太倉港,創長江內河沿線港口接靠船舶噸位最大歷史紀錄。2011年,太倉港進出超大型船舶1458艘次,同比增長25.69%,成為長江內河沿線年接靠超大型船舶數量最多的港口。
成為全國第一個享受海港待遇的內河港口
今年5月18日,交通運輸部在太倉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自今年5月18日起太倉港進出境船舶引航實行“一次申請、在航交接”,太倉港成為全國第一個享受海港待遇的內河港口。“一次申請、在航交接”實施之前,太倉港進出境船舶進出長江需要分別向長江引航中心太倉引航站、上海港引航站提出申請,申請同意后,太倉引航站和上海引航站對船舶實行分段引航。“一次申請、在航交接”實施之后,進出境船舶只需向長江引航中心太倉引航站或上海引航站提出申請,申請同意后,太倉引航站和上海引航站對船舶實行在航動態交接引航。實施該政策后,有效減少了船舶代理申請環節,提高了船舶的航行效率,減少了船舶運行成本。
目前,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已原則同意將太倉港船舶港務費和引航費降至海港標準,屆時將更大降低太倉港進出境船舶運行費用。
成為全國第一家使用最先進集裝箱快速查驗設備的港口
今年4月,建成投運總投資1.1億元的太倉港口岸集中查驗中心。中心第一家使用國內最先進查驗設備FS6000集裝箱快速查驗系統,每小時可查驗集裝箱車200-400輛,并實行海關與國檢聯合駐點查驗。中心建成試投運前,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需分別到各個集裝箱碼頭,人工開箱、掏箱查驗集裝箱。中心建成試投運后,采用不停車自動掃描查驗模式查驗集裝箱,每車查驗時間僅需約27秒,查驗費用比之前至少節省20%。
去年以來,圍繞構筑“服務更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形象更好”港口服務環境,加快完善各項措施。建設了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危險品堆場、海輪錨地擴建、監管救助綜合基地等一批功能載體;將“區港聯動”覆蓋至全省,并爭取南京海關支持從今年7月1日起取消“區港聯動”快速通關模式施驗封程序,爭取長沙、南京、上海三地海關同意簡化長沙集裝箱太倉港中轉通關手續;在工業園區、高新區和昆山設立三個服務中心,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無水港”;針對外貿和航運困難形勢,出臺并落實了十條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目前,太倉港港口服務環境已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港口貨源腹地范圍擴大至江、浙、滬及長江沿線等10省市,從太倉港走貨的貨主企業增至近3000家。
來源:江蘇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