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富集區的榆林、延安兩市目前探明煤炭儲量1731億噸。隨著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地方政府基于實現能源轉化、促進經濟發展的理念,支持煤化項目相繼上馬,地方煤炭加工產業迅速發展。同時也對煤化工行業防范信貸風險提出了考驗。
由于煤化工項目對GDP貢獻度的“魅力”誘惑以及項目配套的煤炭資源優勢,加之陜北地區受制于運輸瓶頸,就地發展煤炭加工產業的沖動更強,投資者仍趨之若鶩,地方政府、企業集團仍快馬加鞭、大上快上項目,新一輪的投資更是呈現“猛火”之勢。
投資與回報呈“反差”態勢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傳統煤化工產能過剩30%,在進口產品的沖擊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裝置開工率只有40%左右,各地規劃的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項目,實際開工和具備開工條件的不足10%,煤化工企業普遍經營效益不佳。
(一)原材料價格走高直接導致煤化工企業虧損
2004年2月,榆林煤化啟動建設60萬噸煤制甲醇一期30萬噸項目,預計利潤可觀。當2007年項目投產時,煤炭市場價已高達每噸700余元,同期甲醇市場價約3000元,此時項目利潤僅能保本。目前,甲醇市場價剛剛超過2000元,榆林煤化對該項目總投資迄今超過7億元,由于虧損嚴重,項目投產不到一年即停工。延安的兩家煤化工企業也由于同樣原因生產斷斷續續,復蘇無期。
(二)附加成本增高導致煤化工企業入不敷出
目前榆林市煤化工項目在有配套煤礦的前提下,50%保本、50%虧損。由于煤化工企業生產過程耗水量巨大,陜西已決定開發利用無定河地表水資源,建設王圪堵水庫,以滿足榆橫煤化工區項目的用水需求,還制定了引黃工程、南水北調、水資源置換等遠期解決水資源的方案,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已經上馬或開始生產的煤化工企業無法享受“遠水”的“恩澤”。隨著水資源的急劇短缺,水價節節攀升,加之用工等成本不斷增加,也間接導致煤化工企業虧損、停工。
(三)“兩高一剩”導致煤化工企業舉步維艱
煤化工企業高耗能、高污染、環境風險較大,一直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煤化工產業的顧慮。陜西省煤化工快速發展后,煤化工企業排放廢水中多數有機污染物難以降解,配套建設滯后,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如果按照國際標準,將水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等環境外部性因素納入煤化工項目成本體系,陜北很多煤化工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就不成立,許多企業不得不停工下馬。
(四)銀行信貸支持弱化導致煤化工企業資金困難
與農業和其他工業項目相比,銀行對煤化工行業信貸介入始終持慎之又慎的態度。在延安,黃陵聯社曾在2000年至2005年先后向當地煤礦發放貸款1000余萬元,國家關停并轉小煤窯、整合煤炭資源政策出臺后,因種種原因導致700多萬元貸款形成不良,黃陵聯社用了近8年時間基本化解不良貸款,直接導致該聯社較轄內其他縣聯社推遲5年方甩掉虧損掛賬的帽子,銀行業機構對煤炭行業貸款開始謹小慎微。
金融支持煤化工產業要適當“控溫”
伴隨著煤炭價格高企、附加成本上升,煤化工企業經營不景氣,國家對煤化工項目的審批權也逐步上收,小型煤化工項目被嚴控和壓縮,隨之而來的是大型國企開始收購擁有配套煤礦的項目,逐步瓜分煤炭資源。據調查,榆林市僅18%的煤炭儲量由地方占有,其余均被省屬企業、央企所有。歸根結底,上馬、收購煤化工項目最終目的還是獲得配套煤炭資源,一些停工停產的煤化工項目,依靠租賃采礦權或出售原煤勉強維持也不走破產倒閉之路,核心是不愿放棄對配套煤資源的占有權。因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適當“控溫”。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