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有杭錦旗和堿貴才有火車,公路能數出來的沒幾條,煤運主要是公路到包頭。”鄂爾多斯市經貿委鐵路運輸辦公室李主任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但過去十來年中,運量猛增逼出了高效的煤運建設,也給今后進一步優化煤運指出了明確方向:一定要善用巧用市場力量,市場需求是最好的政策導向,企業參與是高效保障,而民營資本的積極性,一定要充分發揮出來,其市場敏感度高,市場判斷力準確……”
作為蒙煤產運重地,鄂爾多斯過去十多年的煤運路徑建設,是其經濟迅速增長的重要保障,而其高效建設模式,則賴于充分發揮了煤炭企業優勢,和民營資本的高參與度。
這其中尤以神華集團和伊泰集團在鐵路建設方面最具代表性。前者自建鐵路保障其高量產運,而后者則通過前期參股,與多方合作建設,運行階段則以高比例控股來確保鐵路運輸話語權。初期的高投入之后,回報也在近年煤價走高的趨勢下頗為可觀。
但已有的鐵路公路建設之外,正在推出的以煤運為主要目標的大物流計劃卻推進緩慢,甚至一度遭遇煤炭企業聯合抵制。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認為未能延續已有模式,在建設運營設計中,沒有注重企業參與度,而更多是地方政府主導及利益體現。
蒙煤外運的鄂爾多斯模式,似乎正面臨著一場激辯。企業在抱怨政府主導大物流計劃可能讓企業參與度和利益受損同時,政府則認為企業在新煤運建設階段目光不夠遠……
煤企鋪路
目前,鄂爾多斯市建成鐵路共14條,通車里程1231公里,路網密度達141.5公里/萬平方公里。今年1至10月份鐵路運煤量達到1.89億噸,這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3%。這一比例似乎讓地方政府頗感不滿,因為這意味著就煤運而言,公路與鐵路運輸的舊有比例并未出現明顯變化——2011年,二者運量幾乎持平,且公路略多于鐵路。
不過,如果這一數據與十年前相比,二者比例則甚為懸殊,彼時公路運量一度高達八成,當然,總量則僅為目前的四分之一。據鄂爾多斯市煤炭局介紹,今年全市煤炭產量極有可能與2011年持平,即5.88億噸左右。
“這樣看來,煤炭鐵路運輸還是要繼續做強,否則公路擁堵的現象還會出現。”鄂爾多斯市煤炭局梁總工程師說。過去兩年中,京藏線內蒙古段北京方向擁堵曾一度讓輿論認為,內蒙古煤運方面的基礎仍十分薄弱。但事實上,這與用煤企業分布及運輸路徑的規劃有關。今年京藏線迄今鮮見往年擁堵,正源于蒙煤外運中公路部分的調整——舊有的一站式逐漸被多站集裝所取代。此外公路山西段也因為收費規范化而贏得不少司機青睞,從而分化了京藏線壓力。當然也包括用煤企業吸取了往年教訓,開始提前儲備,避開了用煤集季節。
不過,如果時間段再拉長一些觀察的話,人們就會發現,十年前的鄂爾多斯鐵路運輸,煤炭運力甚至不足現今的六分之一。而這樣的翻倍式運力提升,完全依賴于大量鐵路建設的完成。這其中不少支線建設均為煤炭企業主推,其中最早參與的當屬國企神華,而目前參與度最為活躍的則是伊泰集團。
據伊泰2011年相關財報數據,其當年各大板塊中,運輸營業收入達5.5億元,營業利潤率高達49.3%。其中伊泰準東鐵路公司凈利潤達2.37億元,伊泰呼準鐵路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達1.06億元。
其中,伊泰在建設呼準鐵路初期,與國鐵等共同合作,后期建成后,采取收購合作方股份的方式實現控股。目前,伊泰準東鐵路為100%控股,而胡準鐵路為75.67%控股。
此外,在在建鐵路中,伊泰參股15%新包神鐵路;參股18.96%準朔鐵路;參股9%張家口至集寧、集寧至包頭段增建第二雙線鐵路。有趣的是,這與其此前模式極為相似,即初期占股較低,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觀察后做出選擇。
不過,目前伊泰參與的準朔鐵路似乎陷入停頓,媒體報道稱此次停頓與中鐵太原局的行政干預有關,而伊泰在該項目中參股較低,投入資金相對較少,這似乎進一步印證了伊泰建設模式的明智之處。
政府規劃
據鄂爾多斯鐵路運輸辦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全市鐵路總里程將達到4000公里,其中復線里程1800公里,電氣化率達100%。屆時貨運可形成市內以“三橫四縱”為骨架,向內以集疏運專用線與礦區、園區相連,向外能通達華北、華中、西南、西北地區的鐵路外運網絡,新增集運站53個,新增專用線63條。屆時鐵路運力將從目前的不足3億噸變為7.5億噸,實現翻番。而到2015年,運力就要達到6億噸。
不難看出,這依然是側重支線的建設規劃,在鄂爾多斯煤炭整合的大背景下,下一步建設中已有的建設模式是否依然能夠得到尊重,是中國民間資本最為關心的問題。
“目前仍存在的問題是,煤炭企業各自的運煤鐵路線與主干線的連接仍不暢通,這也是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大物流計劃的主要原因。但煤炭企業更多擔心的是這個大物流背后,政府在煤運方面稅收擴張的意圖。”據當地煤炭運輸企業負責人稱,今年6月既有伊泰等多家煤炭企業聯合向鄂爾多斯市政府提出異議,認為在推進大物流計劃上,對企業的考慮仍不足。
據了解,所謂大物流計劃,是鄂爾多斯市政府早在幾年前就醞釀的一次煤運物流整合之舉,并已于今年年初成立專門公司,旨在通過企業平臺,將目前眾多的公路煤炭運輸進一步整合,從而實現與鐵路的進一步對接。“比如讓外地的車輛和運輸企業在鄂爾多斯當地注冊,從而統一規劃,讓參與運輸的企業能夠供需信息互通,協同作戰,運線和運力上實現優化。”
但這一煤運提升計劃,被企業認為正在破壞已有的煤運建設模式:政府主導色彩過于濃烈,企業擔心地方稅收利益會讓這一美好設想在實際運作中產生畸變,且該計劃下,鮮有體現企業的話語權。
事實上,鄂爾多斯的大物流計劃并非只針對當前公路煤運,其更大的布局在于,一旦成型,便可服務于其他非煤運物流——其經濟轉型舉措中,近年已經引進大批非煤企業,其中裝備制造方面已有初步起色,例如某公司生產的大型卡車深受蒙古等周邊國家追捧。
而記者了解到,就大物流計劃中產生的分歧,市政府方面已與相關企業進一步溝通。知情人稱,該大物流平臺的核心規劃不會更改,但一些細節上會有所調整,旨在讓企業參與度提高。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