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2013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上表示,2013年“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將于本月底2月初出臺,文件將把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作為重要任務。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2013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上表示,2013年“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將于本月底2月初出臺,文件將把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作為重要任務。同時,河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農資次生災害防控專家黨永富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作物減產、環境污染,目前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態,必須盡快創建農業安全工程系統。對此,業界呼吁,化肥業要跟上時代步伐,加快研推符合環境保護政策的改良肥種,助力現代農業建設,將環境風險降至最低。
當今我國農業整體種植水平較低,以家庭為主體的生產模式占主導地位,農戶長期超量施肥,不僅通過化肥流失污染環境,還導致土壤板結。我國化肥利用率一直非常低(碳銨不足20%,尿素不足60%,磷肥不足20%,鉀肥僅為45%左右),據統計,在化肥品種中,對環境不良影響最為明顯的是農用最大宗化肥——氮肥。我國每年施用純氮約2000多萬噸,氮肥通過揮發、淋溶和徑流等途徑,平均損失4成以上,每年損失的氮素高達945萬噸,相當于2050多萬噸尿素。
化肥的大量流失,直接導致環境污染和農田損害。據中國農科院在北方5省20個縣的調查顯示:有50%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因過量施用氮肥而超標;全國已有17個省(區市)氮肥平均施用量超過國際公認的上限225千克/公頃。在國內著名蔬菜生產基地山東壽光,因施用無機肥過多,許多地塊已成為“死地”,農戶被迫“移棚”。
嚴峻的施肥后果要求化肥界加快實施化肥增效改良,這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在化肥生產過程中加入增效劑,生產改良肥種,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發達國家于上世紀中后期就已開始著手化肥改良增效研究與運用。而隨著國內發展現代農業的熱潮,近幾年,改良化肥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發展。
目前國內化肥增效劑市場逐步向好,影響力越來越大,一些大型化肥企業開始逐步加大增效尿素產量。去年,河南心連心以招標形式采購增效劑700噸,晉煤集團旗下化肥企業共購入增效劑1000余噸。而作為最早生產此類增效劑的天音公司也向記者反映,增效劑確實正在得到廣大化肥企業的認可。去年,該公司除了擴大了既有的山東潤田、江蘇靈谷等國內骨干氮肥企業供貨量之外,還向四川美豐供貨100余噸、重慶建峰供貨300余噸等。
天音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彭偉鋒告訴記者,該公司已有10多年增效劑生產歷史,其產品先后被一些尿素企業用于生產增效尿素。施用效果表明:增效劑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左右,可使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平均增產10%~15%,同時作物品質改善良好,環保效果顯著。去年,該公司在增效劑中又加入了有機鋅等微量元素,添加后運用到尿素中效果更加。
北京化工大學試驗表明,添加有機鋅等微量元素后,對化肥具有四方面改良優勢:一是施用后60天全部分解,可避免土壤板結和污染;二是能有效螯合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促進植物根系發達;三是具有緩控作用,有利于提高肥效;四是無毒性,不會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這種添加了有機鋅的增效化肥,施用范圍非常廣,可以在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水果、蔬菜等糧食和經濟作物中施用。如果能在我國農用化肥中普遍推廣,將可以大大提高化肥利用率,環境污染也將有所降低。”彭偉鋒對記者說。
當前,國內化肥供需嚴重背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同質化產品過剩。為此,業界呼吁,應加快化肥產業技術創新步伐,服務現代農業需要。一是化肥業要跟上時代需要,不斷推出符合種植業需求的高科技新肥種和符合環保政策的改良肥種,如緩釋肥、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肥等;二是積極探討改進施肥方法,使化肥利用率大幅提高,環境風險最小化。“而通過對傳統大宗化肥實施改良,使企業、農戶、環境保護三方受益,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專家表示。
來源:中國化肥信息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