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礦集團結合自身實際,確立了2013年“一二三四”的發展思路,即突出“管理提升”一個主題,實施“增收增效、轉型升級”兩大突破,實現“更快速度、更好質量、更高效益”三個統一,努力增強危機生存、市場競爭、資本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四個能力”。
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我們采取“管控+改革”雙管齊下的模式,專項提升,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工作快速提升。一是實施安全保障工程。針對安全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突出抓好班組長、安監員和技術人員“三支隊伍”建設,強化以總工程師為主的技術保障體系,單位主要負責人“回歸”管理本質,集中精力抓安全、抓經營,以專業化的管理提升安全整體工作水平。二是實施效益倒逼工程。鞏固支撐點,提升增長點,找出風險點,減少虧損點。對創效能力較強的單位制定高效益、高增長目標;對新投產項目或有新產能釋放的單位制定達產達效、擴量增效目標,盡快加大產出釋放,發揮經濟效益和投資效益,實現投資回報;對經營微利單位確立最佳運營方案,倒逼采場,倒逼人員,實現效益開采;對虧損單位,采取專項整頓措施,對口幫扶,對標整頓,重點突破。三是實施內部市場化工程。按照“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透明化”的要求,全面引入市場機制,劃小內部核算單位,著力構建集團公司、礦(廠)、區隊(車間)、班組和個人五級市場體系,把內部之間的產品、勞務及服務形成買賣關系,形成經營目標、內部價格、內部核算、信息化管理、業績考核“五位一體”的全新經營機制。四是實施瘦身健體工程。按照“輕資產重效率、輕人員重效益”的原則,以經濟效益倒逼采場、車間,大力實施勞動用工規范、清理和整頓,嚴格控制臨時性、替代性、輔助性崗位用工;大力實施“裝備換人、技術減人、機制替人”,大力加強工作面安撤、快速掘進、設備維護租賃、后勤服務等各類專業化隊伍建設;大力清理不能創造價值的機構和崗位,加速內部調劑流動和富余勞動力轉移,打造用人少、效率好、人均高的優勢。五是實施均量提升工程。按照“做大增量,做優存量,落實減量,提升均量”的思路,建立以人均為導向的考核體系,以人均倒逼人員,將人均產量收入創效能力、人均占有資產資金等均量指標納入對各單位的經營業績考核責任目標,與單位工資總額、領導人員的薪酬收入以及評先樹優等緊密掛鉤。
構建“五大支撐體系”,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一是構建產業支撐體系。按照“立足煤而不依賴煤,跳出煤而不拋棄煤”的思路,在轉型路徑選擇上,從以煤為主的一元發展戰略,轉向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奠定轉型的基礎;從以產量增長為導向的資源驅動發展模式,轉向產業基地園區為導向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明確轉型的方向;從著眼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模式,轉向融入區域經濟互動的發展模式,拓展發展的空間;從單區域挖潛型發展模式,轉向以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整合為導向的產業板塊發展模式,優化資源的配置;從封閉整合發展模式,轉向開放式橫向聯合、戰略合作的發展模式,提升轉型的質量,切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構建項目支撐體系。依靠規模擴張,優化資源配置,集中人財物力建設大項目、好項目,著力打造以煤炭為主,鐵礦、玻纖、煤機、物流五大產業均衡發展的競爭比較優勢。全年投資43億元,確保陜甘蒙煤炭和物流項目投產運營,鳳凰山鐵礦2015年建成投產,澳洲RCI公司加快現場勘探開發工作,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構建資源支撐體系。堅持買大資源、上大項目、辦大基地、搞大轉化的集約發展思路,煤炭和鐵礦板塊按照省內、省外和海外五個“千萬噸礦業基地”的建設總布局,采取“差異化”的開發策略,大力開發轉化能力強、安全有保障的優質高效資源,實現產能和效益的“雙接替”。以澳大利亞公司為平臺,加快推進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資源布局和開發,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四是構建效益支撐體系。依靠內涵發展,徹底改變依賴外延擴張、分散經營、粗放管理的舊有增長模式,著力打造精益管理型、質量效益型、穩健增長型、核心競爭力強、綜合實力強的“三型兩強”企業。五是構建資本支撐體系。依靠產融結合,大力探索資本層面和資產層面的交叉投資、兩手運作的新路子,著力打造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雙輪驅動”機制。創新資本運作模式,超前籌劃玻纖、鐵礦板塊以及海外煤炭板塊上市融資的路徑和方法,爭取通過上市運作,加快培育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發展優勢。
創新“五個管理模式”,全面激發發展活力。一是創新商業運行模式。以“關注客戶價值,提升企業價值”為中心,制定商業模式創新推進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提高戰略聯盟的協同盈利能力,提高客戶鏈條的服務保障能力,增強差異化競爭能力和水平。二是創新成本管控模式。牢固樹立“省下的就是純賺的”的思想,嚴格遏制各類成本費用支出。通過持續創新和努力,確保全年非生產性開支同比下降10%,“兩金”占銷售收入比重同比下降20%以上,切實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三是創新績效考核模式。在集團公司和二級單位全面推行績效考核工作,將經營計劃、財務指標、關鍵任務等與各單位、各處室緊密掛鉤,增加“浮動考核”比重,對各類人員實施差異化考評和全方位評價。四是創新人才激勵模式。把打造戰略、管理、技術三支人才隊伍作為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來抓,繼續完善多元晉升通道和員工職業發展規劃,加快實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健全完善考核評價激勵約束體系,充分調動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創新科技研發模式。完善資金投入、考核獎懲機制建設,建立技術難題招標運營機制,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
來源:大眾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