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不應如此。便宜的天然氣本應解決美國對污染落后的煤炭能源的依賴。但現在看來,煤炭正在卷土重來。美國30年不遇的嚴冬將天然氣價格推高至四年來的高位,令煤炭再一次受到電力企業的追捧。
彭博社(Bloomberg)援引官方數據稱,美國電力公司現在的日煤炭發電量超過450萬兆瓦時,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點。結果,煤炭發電占比從去年的39%上升至現在的40%以上。
水力壓裂熱潮帶來的充足天然氣供應及其相對低廉的價格,令天然氣在過去數年成為更廉價、更清潔的煤炭替代能源。但經濟學的風水總是輪流轉。隨著這個冬天天然氣需求上升,推動其價格在今年1月底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5.56美元,煤炭開始變得更具吸引力。
不利的一面是,煤炭使用量的上升意味著美國碳排放量將在2011和2012年持續下降之后,在這一年重新出現反彈。
這種價格上的此消彼漲并不是頭一次出現。早在上世紀90年代,原油價格暴跌,同時柴油價格低于天然氣,導致推動公交巴士與車隊用車轉向壓縮天然氣的努力半途遇阻。
很多電力企業至今仍然大筆投資于煤炭。盡管排放標準的嚴格化趨勢早在多年前就已明顯浮現——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于去年頒布了最新標準,企業也都明知會有相應法規出現,但大多都沒有進行必要的投資以確保自身符合這些規定。
天然氣價格的下跌也許使得較為老舊的煤炭發電廠被迫閑置或封存,但相比于投資新技術或清潔科技而言,恢復這些發電廠的生產對電力公司來說要合算得多。
再說,若干年的低價不足以驅使商業投資撤離煤炭進入天然氣。畢竟,發電廠上有他們數十億美元的沉沒成本,而轉換所有這些電廠所需的資本是大多數電力公司都不具備的。
電力公司還有其他的長期顧慮。業內分析顯示,美國電力需求將在未來十年呈下行趨勢——得益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諸如分布式太陽能等替代性能源的崛起。
其他因素也在其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例如,輸送管道的短缺令很多熱門頁巖油田的油氣生產商在將產品輸送到目標市場時大費周章,也難以將天然氣輸送到發電廠。打個比方,就算現有煤炭發電廠中有20%奇跡般地轉為天然氣發電,那也沒有管道可以將它們與燃料來源連接起來?紤]到目前美國管道鋪設項目的積壓情況,這個問題有可能遷延十多年之久。
這一切都會進一步增加遍及電力市場的慣性。電力公司通常要花上數年時間完成發電廠的擴建工作,而隨著價格優勢在天然氣和煤炭之間不斷輪轉,很多公司都不愿意在其中一顆樹上吊死。
天然氣也許確實廉價而又充裕,也能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折衷方案,但煤炭在電力市場的統治地位還遠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