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基業務遍及62個國家,2013年的銷售額為152億美元。
豪瑞控股或參股的企業遍及四大洲的70多個國家。2013年豪瑞的凈銷售額達到197億瑞士法郎。
4月7日,這兩家水泥巨頭確認將合并新建“拉法基豪瑞集團”。
兩家公司稱,此次交易為公開換股,由瑞士豪瑞以一股豪瑞股票換取一股拉法基股票,預計合并所產生的協同效益共計超過14億歐元。
合并后,新公司董事長將由原瑞士豪瑞董事長Wolfgang Reitzle擔任,拉法基現任首席執行長Bruno Lafont出任新公司執行長。
目前該項交易已經獲得兩家公司董事會的一致同意,并得到核心股東的支持。
如果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批準,合并計劃預計將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合并后的集團將在全球90個國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國家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新興市場,且業務分布均勻。合并運營的生產場所將遍及各大洲,超過90個國家,是行業內最為平衡和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無論是在快速增長市場或發達國家市場,這都將帶來引人注目的增長預期。
豪瑞公司現任董事長Rolf Soiron在宣布合并決定時所說:“該合并提議為我們通過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提供更廣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股東帶來持續增長的回報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拉法基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樂峰(Bruno Lafont)表示:“通過與豪瑞公司經驗豐富的團隊相結合,互補的業務分布以及我們的創新專業技術,我們將創建建筑行業內一家最先進的集團,使我們的客戶、員工和股東從中受益。”樂峰還表示:“合并新建的集團將為兩家公司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并降低發展風險,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
預計合并后,拉法基豪瑞將達到如下效益: 通過不斷加強的協同合作,在三年內全力以赴,通過規模經濟、經營效率的增強與財務成本的降低,使業績提高超過17億瑞士法郎,約合14億歐元,其中在第一年實現這一目標的1/3:即通過最佳應用、規模化以及多重使用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稅前折舊前利潤12億瑞士法郎,約合10億歐元;實現金融儲蓄2.4億瑞士法郎,約合2億歐元;實現資本支出優化 2.4億瑞士法郎,約合2億歐元。
其次,拉法基與豪瑞的合并將幫助兩家公司縮減成本、減輕債務,并更有效地應對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影響水泥業發展的能源價格上漲、競爭加劇以及需求不振等問題。
再次,拉法基與豪瑞分別在非洲與拉丁美洲有較好的經營,因此,拉法基與豪瑞的合并將促進兩家公司經營的地域性互補。如在非洲與拉丁美洲這樣的新興市場,其銷售額將占“拉法基豪瑞”總銷售額的60%,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銷售額將超過集團總銷售額的10%。
國內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拉法基與豪瑞之間的合并是開啟了全球水泥行業的大并購,給中國水泥行業做出了表率。幾乎是一邊倒的聲音,那就是豪瑞與拉法基的合并,是一次強強聯合的合并,不僅這兩家企業內部能夠優勢互補,而且還將改變全球的水泥格局,新技術將向新興市場和其它落后地區傳播。
IA水泥公司的執行總裁Imran Akram認為合并將使得產業結構發生史無前例的變化。很多新興市場的水泥公司可能得以購買成熟市場的資產。水泥業將變得更加振奮人心。此外,Imran還認為,對于反壟斷監管者來說,資產的出售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引進新的市場進入者并加劇水泥市場競爭的黃金機會。監管者們將接受并歡迎該交易,并進行較大規模的資產出售。合并帶來的資產出售也將使其它規模較小一些但資金充裕的水泥生產者以較好的價格對其業務進行擴張。
同時,媒體指出,拉法基豪瑞集團的出現可能還將促進歐洲其它領先的水泥制造商們的合并與收購。基于此,拉法基與豪瑞的合并傳言以來,歐洲上市水泥企業的股價開始上升;海德堡水泥集團、意大利水泥集團與Titan水泥集團的股價均有所上升。
然而,筆者認為,豪瑞與拉法基合并的大背景并非在擴張階段實現的,而是在經濟危機之下,歐洲經濟尚未復蘇,新興市場明顯增長向緩,企業債務失衡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筆者覺得,豪瑞與拉法基之間的合作,更多的意義是“瘦身”計劃,同時有效的利用資源。
甚至,還可以推測,在拉法基與豪瑞等國際水泥巨頭在全球大肆擴張尾聲,或者說它們在包括中國、印度、其它東南亞國家、拉丁美洲以南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的擴張已經處于一個飽和的狀態,甚至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而部分地區水泥投資熱度仍然未減。
一方面是前期大肆建生產線,現在產能過剩來襲,很多地區水泥需求拐點已經出現,或者可以預見;另一方面是拉法基和豪瑞的本土市場歐洲,及成熟的北美市場,需求已經很穩定,不會有大幅增長,而企業的債務和管理費用已經攀高。
面臨以上兩個問題,如果現在它們所在的所謂的新興市場繼續新增產能,幾年之內出現需求銳減的情況,這對于拉法基和豪瑞來講都是巨大的風險。
面對這樣的現狀,拉法基和豪瑞其實早有預謀,我們知道拉法基幾年前出臺了減債計劃,開始瘦身,出讓了部分水泥及骨料資產,其中以美洲居多。而豪瑞也在一些地方出讓了資產,包括除馬達加斯加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絕大部分資產。
拉法基在10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設有12個水泥廠和5個碾磨廠,年產能力共1680萬噸,2013年實現營業額18億歐元。拉法基于1996年進入馬達加斯加市場,占據馬10%的水泥市場。
豪瑞近年來將其南部非洲的股份賣予南非水泥生產商AfriSam,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生產點較少,僅在馬達加斯加和幾內亞設立水泥廠。豪瑞在馬已有50年歷史,占據馬65%的水泥市場,擁有280名員工。目前有兩個工廠,在安齊拉貝的工廠年產能力15萬噸,在塔馬塔夫的裝袋場年產能力18萬噸。馬達加斯加年消耗水泥49萬噸。預計2019年需求量將達到70萬噸。
顯然,拉法基和豪瑞在部分市場,特別是業務重合嚴重的新興市場,早就做好了準備,它們擔心新增產能過快,賣掉部分自己的已有產能給需要的投資者,這樣就不會有更多的新增產能,加速市場的產能過剩,使危機提前或者快速到來,同時,也為他們在這些地方的合并埋下伏筆。
鑒于此次合并是水泥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并購案,因此可能招來全球反壟斷監管機構的審查。對此,交易雙方預計,要獲得監管部門批準需分拆部分資產。需要分拆的業務有三分之二在歐洲,其余三分之一在其他地區。
應反壟斷者要求,兩家公司已對出售資產等事展開積極談判,這些預售資產能為兩家公司帶來10億美元的利潤。豪瑞正在準備從各國撤出資本。
就合并后的市場情況而言,德意志銀行認為,總體看來,合并后的拉法基豪瑞集團將在8個國家的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包括厄瓜多爾、菲律賓、塞爾維亞、摩洛哥、羅馬尼亞、匈牙利、法國與加拿大。因此,在厄瓜多爾,拉法基豪瑞將必須減少53%的產能;在菲律賓減少50%;在塞爾維亞減少48%;在摩洛哥減少47%;在羅馬尼亞減少43%;在匈牙利減少36%;在法國減少26%;在加拿大減少23%。
其中厄瓜多爾、菲律賓等都是近年來拉法基和豪瑞對外擴張的新興市場。
另外,路透社援引晨星分析師科林斯(Elizabeth Collins)的話稱,兩家公司在法國、德國、西班牙、捷克、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產能巨大且重疊。官方給出的說法則是,兩家公司目前在加拿大、巴西、印度和中國的業務有重疊情況。
這更加包括了巴西、印度和中國在內的三大金磚四國的成員,當年這三個國家都是國際水泥巨頭們熱衷的投資圣地,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中、印、巴西都基本上已經完了大規模的投資建設,中國水泥產能、產量早已以超過全球一半以上的數量,雄踞全球之最。
就國內而言,拉法基和豪瑞的合并,一度讓國內業內人士歡呼、喝彩,以為這是一個好的兆頭。
然而,在5月14日北京舉行的“2014經濟學人智庫中國論壇”上,豪瑞集團中國區總裁Ian Riley直接預測,未來20年中國水泥需求會砍掉一半,從現在的22億噸,回到11億噸。
“在未來二十年中國的水泥需求會砍掉一半。影響如何,會造成行業的產能過剩,雪上加霜。這樣的過程會進入全國的需求平臺期,再看各省會有見頂、下行的趨勢。如果各個省都在這樣的狀況之中,全國在一個平臺期。行業在今后十年到二十年中會面臨挑戰,有些機會會產生不同方面,一是環境壓力變化,現在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多壓力,只要有排放,無論每噸排多少,只要乘以22億噸的大基數就是很大的排放量,無論是減碳、脫硝都是環保的壓力。”
這的確是一盆冷水,不知是否能澆醒迷醉的人。
Ian Riley表示,“全球平均人均300公斤水泥,紐約可能達到350公斤,稍微高一些,但是中國是它的5倍,中國水泥行業占全球的60%。我們看到的增長很快會終結,我們把中國和日本、韓國、臺灣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在今后幾個年度當中,需求會見底,行業會下行,這是比較大的行業背景。
中國企業對于對外投資是感興趣的,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經濟新建的產能比全世界加到一塊還多。追溯到1995年,豪瑞在蘇州建立了合資公司,在華新水泥中拿了股份,當時達到44%。之前的合資企業歸入華新水泥,華新在過去十年增長非常成功,也是利用了中國的發展機會。
有一些并購的機會,但是并不容易抓住。華新水泥特別希望關注中國以外的機遇。”
從拉法基和豪瑞在中國的布局來看,拉法基以拉法基瑞安為載體,另外依托上市公司四川雙馬,大部分都在西南地區,除四川雙馬水泥產能主要集中在四川以外,拉法基在云南、貴州、重慶地區的水泥工廠,都以拉法基瑞安存在;豪瑞通過資本手段成為華新水泥最大的股東,主要產能集中在華中地區,在西南有部分產能。
因此,重產能重疊方面來看,他們在中國的產能大部分布局存在重疊,少量重疊在西南地區存在。不過,拉法基正在把旗下產能整合到四川雙馬,不排除會賣掉部分非核心產能,以甩掉包袱,同時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抑制新增產能的作用,有利于本已過剩的水泥行業。
豪瑞集團中國區總裁Ian Riley還表示,豪瑞樂見華新水泥在部分海外市場開展投資。
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在中國過去十年有建廠經驗,華新有能力興建水泥廠,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更快執行項目。我們有兩個重要能力來自中國的合作伙伴。二是來自政治因素,中國是有朋友的,華新已經投資的國家,塔吉克斯坦和柬埔寨,在這兩個國家當中政府和中國關系密切,也希望維持這樣的緊密關系。三是法律、體制機制不是很發達,一些投資人對這些國家并不是特別看好。作為一個中國企業到那邊投資,在那邊會贏得政治支持。四是中國的建筑企業很早就走出去了,中國建筑企業也是水泥企業的主要客戶。中國企業走出去,向建筑企業銷售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非洲,中國的建筑商也希望中國的供應商一塊過去。
去年,華新在塔吉克斯坦,建廠之后運行得非常好;柬埔寨的廠6月也會開業。Ian Riley指出,更大機會在非洲,在那邊中國的政治關系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中國的建筑企業已經過去了,在拉美豪瑞集團耕耘多年,有80年。在拉美有強大的存在,在非洲,以及中南亞的一些國家合作還是很有意義的。
可以看出,豪瑞更看好的市場是中南亞、非洲(特別是北部非洲及一些落后的南部非洲國家)。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地區的水泥工業還在起步階段,而且與中國的關系密切。
我們大致可以將拉法基和豪瑞的市場分成三個層次。以歐洲和北美為代表的成熟飽和的市場;以中國、印度、拉美、南非、中東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以中亞、南亞、北非為代表的新的市場。
而拉法基和豪瑞,特別是豪瑞已經明確表態看空中國水泥市場,同時也可以推測他們看空了大部分的新興市場,因為這些地區水泥產能已經過剩,而且新增產能還在持續,他們必須防范未然,通過合并,出售一些水泥廠,雙管齊下,達到最好的瘦身效果,而且做得很巧妙,以反壟斷為由,自然的出售部分資產,也可抑制部分新增投資,緩解行業惡化。
另外,對于本土歐美市場,這是他們的大本營,盈利穩定,更需要精益求精,所以他們也會在這些地區進行一些產能置換和整合,但是部分大規模主動降低市場份額。在以中亞、南亞、北非為代表的新的市場,拉法基與豪瑞合并之后,華新水泥倒是可以有很多機會走出去,到這些地區建廠。
如果還要說拉法基與豪瑞合并,中國水泥行業還是有獲益者的話,那么,無疑華新水泥將在對外投資,環保等領域獲得巨大的機會,當然這也是拉法基豪瑞的機會。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