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耗煤行業 -> 化工行業 -> 行業新聞

傳統與現代煤化工遭遇冰火兩重天

2014/6/10 9:40:12       

    近10年,中國的煤化工產業始終矛盾地發展著——國家先鼓勵,后限制;國家限制時,地方強力推動;當爭論各方好不容易達成共識時,環保壓力、美國頁巖氣革命以及中東石油化工崛起帶來的沖擊與擔憂,又使煤化工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了解煤化工的前途和命運,更渴望厘清哪類煤化工項目具備投資價值、哪些煤化工項目可能會成為明日黃花。

    大規模發展?政策區別對待

    2013年3月以來,沉寂了多年的煤化工項目審批工作悄然啟動。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已經有包括中海油山西大同40億立方米/年、中電投新疆霍城60億立方米/年等15個煤制天然氣項目,中石化貴州織金60萬噸/年SMTO、中煤集團陜西榆林60萬噸/年DMTO等6個煤制烯烴項目,以及潞安集團150萬噸/年、伊泰集團200萬噸/年2個煤間接制油等23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另有包括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間接制油在內的數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最終核準。
   
    眾多項目密集被放行,令業內興奮不已,不少人甚至認為,禁限多年的煤化工項目審批終于開閘放水了,煤化工將在政策支持下迎來發展黃金期。但有專家提醒,業內的臆測顯然有些一廂情愿,國家政策其實并未對煤化工松綁。

    “國家對煤化工的發展至今依然延續著從嚴控制的態度,即便是業界寄予厚望的新型煤化工,國家也只是鼓勵技術開發和升級示范,并不鼓勵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助理、能源化工處處長李志堅這樣表示。

    2008年至2013年5月期間,國家沒有出臺任何鼓勵和支持大規模發展煤化工的政策。即便被業內譽為對發展煤化工“明確支持”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只溫和地提到:“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煤制甲烷等清潔能源供應。”

    2014年1月13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2014年全國能源會議上明確表態:“按照最嚴格的能效和環保標準,積極穩妥地推進煤制氣、煤制油產業化示范,鼓勵煤分質利用,促進自主技術研發應用和裝備國產化。”

    至此,國家對煤化工的態度已經明朗,即:堅決遏制傳統煤化工擴張和發展;積極穩妥地開展現代新型煤化工升級示范工程建設,做好戰略技術儲備;適度布局并建好煤制天然氣項目。

    項目風險不容忽視

    首先,煤制化肥、焦炭、電石、電石法PVC等傳統煤化工已經過了發展黃金期。根據中國煉焦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在我國取消焦炭40%的出口關稅和配額許可證雙重“利好”刺激下,國內焦炭產量和出口量雖然大幅增長,依然有38.87%的焦炭企業虧損,虧損額達117.7億元。

    “今年以來,各地壓縮鋼鐵、電石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規模,焦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更加突出,成本倒掛愈發明顯,焦炭板塊仍在虧損。”陜煤化集團陜焦公司總經理李洋林說。

    與焦炭市場相仿,“十一五”日子還比較好過的電石行業,近兩年也在走下坡路。2012年,雖然各地給予電石企業一定的電價補貼政策,卻依然無法改變電石行業的困境。受產能過剩、能耗高、成本居高不下等諸多因素影響,這一年,電石行業幾乎全面虧損。2013年,在需求不振和產能繼續擴張的情況下,電石價格創近10年新低,行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市場低迷同樣殃及電石法PVC行業。2011年以來,電石法PVC價格持續陰跌,且無有效反彈行情,致行業全面虧損。

    就連近幾年表現較好的煤制化肥市場,2013年也因合成氨、尿素、硝銨價格的大幅下跌導致業績變臉。中國氮肥工業協的統計顯示:2013年,氮肥行業實現利潤66.4億元,同比驟降51.4%,行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31%。

    “由于2014~2017年,仍將有大量電石、合成氨、尿素、電石法PVC項目投產,而需求難以明顯放大,加劇供大于求矛盾,使相關企業的日子愈發艱難。”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胡海峰對傳統煤化工的前景表示擔憂。

    其次,現代煤化工并非遍地黃金,一些項目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雖然現代煤化工采用了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和多種先進技術組合,綜合能耗大幅下降,一些產品供需缺口較大,項目前景可期,但這并不意味著現代新型煤化工是遍地黃金,投資什么都能賺錢。”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華煒這樣說道。比如,目前煤制芳烴僅完成了工業化中試,未經工業化裝置放大試驗和運行驗證;煤制乙二醇雖然開發了5~6種不同技術,有些技術還通過了工業化中試驗證,并建成大型工業化示范裝置,但包括草酸酯加氫催化劑選擇性差、乙二醇產品質量穩定性差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煤制烯烴、中東乙烷制烯烴和北美頁巖氣凝析液制乙烯規模的擴大,石腦油制乙烯的比例將逐漸下降,全球乙烯成本中樞和價格中樞將緩慢下移,縮小乙烯法乙二醇與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差距,甚至使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優勢蕩然無存。因此,華煒建議相關企業應特別注意控制投資煤制芳烴及煤制乙二醇的風險。

    銀行地方政府態度在變化

    事實上,煤化工孰冷孰熱從近兩年銀行以及地方政府的態度變化中已經有所體現。

    由于對傳統煤化工項目預期悲觀,2013年起,包括工行、建行在內的幾大銀行,紛紛出臺政策,嚴格控制對煤化工項目信貸。

    一家商業銀行在其《2013年度授信政策指南》中特別強調:應謹慎評估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項目的技術及經濟可行性,擇優支持國家有關部門核準建設的“十二五”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從嚴控制煤制化肥、焦炭、電石法PVC等傳統煤化工的信貸投放。對于生產工藝落后、規模較小的高風險企業,應加大融資清退力度;對那些項目環評和用地手續不齊全、未經有關部門核準、資本金比例不足30%的煤化工項目,不得發放貸款;對借款人或項目控股股東信用等級未達到AA-及以上、項目控股股東未提供連帶擔保、項目技術成本無明顯優勢、項目規模未達到國家規定的規模標準、無30年以上穩定煤炭供應的煤化工項目,不予貸款。同時規定:要從嚴控制對煤化工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

    “原規劃的二期260萬噸/年焦炭項目已被叫停,我們將把更多財力和物力用于對現有裝置節能改造、延長產業鏈和發展循環經濟上。”陜煤化集團黃陵礦業公司總經理師永貴說。

    而據了解,渭化集團45/80化肥擴能計劃、酸酸聯產醋酐項目建設計劃,現已經被1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建設計劃替代。2007-2011年,曾經高調進軍煤化工領域的聯想集團,正在陸續撤離煤化工市場;一度宣稱要持續大幅擴大煤制尿素產能的某央企,去年以來大幅壓縮了對傳統化肥項目的投入,把更多資金投入到新疆伊犁和陜西榆林等煤制烯烴項目建設上。

    不僅銀行對煤化工項目無情翻臉,就連此前充當煤化工建設主推手的地方政府,對煤化工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2011年前后,幾大主要煤炭凈調出省區均發布了宏偉得令人咋舌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其中,新疆計劃“十二五”期間,投資8773億元,新增煤制尿素260萬噸、煤制二甲醚80萬噸、煤制天然氣1000億立方米、煤制烯烴100萬噸、煤制乙二醇100萬噸、煤焦化800萬噸年生產能力;山西省擬投資8000億元,形成540萬噸煤制油、100萬噸甲醇制清潔燃料、340萬噸煤制烯烴、15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100萬噸乙二醇、1000萬噸尿素、300萬噸焦油加工、100萬噸粗苯加工年生產能力;陜西省擬投資5557億元,建設27個現代煤化工項目,形成4200萬噸甲醇、1000萬噸煤制烯烴、1500萬噸煤制油年生產能力;內蒙古計劃投資4000多億元,新增876萬噸煤制油、300億立方米煤制氣、480萬噸二甲醚、180萬噸乙二醇、100萬噸煤制烯烴年生產能力;貴州省擬投資1000多億元,建設畢節、六興、黔北3大煤化工基地,新增400萬噸煤制合成氨、300萬噸醇醚、140萬噸煤制烯烴、70萬噸乙二醇、150萬噸電石、80萬噸PVC、100萬噸燒堿、1000萬噸焦炭、100萬噸焦油深加工年生產能力。

    而在今年召開的2014年地方兩會上,上述規模被明顯壓縮和調整。比如山西省要求,嚴禁上馬焦化等新增產能過剩項目。

    內蒙古強調:要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規模化、鏈條化、集群化承接產業鏈轉移,力爭新開工建設煤制油450萬噸、煤制烯烴220萬噸、煤制氣200億立方米等項目,不再提及煤制二甲醚項目。陜西省明確:在加快中煤榆橫烯烴、陜煤蒲城煤制烯烴示范等項目建設的同時,構建從煤油氣開采到精細化工的完整產業鏈。貴州省要求嚴格控制煤制化肥、焦炭、電石、PVC等傳統煤化工項目規模,不再支持上馬能耗高、效益差的傳統煤化工項目。新疆提出,要加快石油石化、有色、裝備制造等8個千億元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推進中石油“新疆大慶”計劃和中石化西部大油田計劃為契機,加快石油石化及下游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謀劃實施地方主導自主開發大型油氣項目;加快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勘察開發,啟動準東煤制氣項目、新粵浙管線建設,加快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

    “從地方兩會傳遞的信息不難看出,地方政府對煤化工項目的態度已經由普遍狂熱到區別對待。其中,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和精細化工項目成為地方政府關注與支持的重點,焦炭、化肥、氯堿等傳統煤化工項目則遭到冷遇并將被遏制。”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這樣分析。

    “地方政府的態度變化符合客觀規律和市場規律。”中科合成油工程公司技術顧問唐宏青這樣評價。他說,2012年,中國天然氣缺口達300億立方米,2013年增至534億立方米,乙烯當量進口量更超過1000萬噸,預計2015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5%,2020年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均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這表明中短期內,投資煤制氣、煤制油、煤制烯烴項目的綜合風險較小,也會帶來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表示,新型煤化工產業有助于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發展勢頭不可阻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新型煤化工的活力將大大增強,前景持續向好,國家與地方政府理應區別對待,擇機穩妥推動。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