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所有問題的核心依舊是經濟問題。”在習近平總書記8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后,市場各界人士對目前形勢幾乎給出了上述統一的判斷。
這是十八大以來首次公開報道的由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經濟專家座談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培林稱,由總書記召集這樣的專家座談會,是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領導的重要環節。習總書記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專家座談,聽取專家意見,是了解情況、制定政策和完善戰略的必要環節。
座談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院長王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世錦,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世行前副行長林毅夫,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中國改革基金會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分別就國際經濟形勢、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強化金融工作、擴大對外開放、加強經濟治理等談了看法。
發展經濟是第一要務
據了解,類似會議并非第一次,但8日的座談會確實較為隆重且首次對外報道。從官方提供的新聞畫面看,中央政研室主任王滬寧、中辦主任栗戰書、中央財辦主任劉鶴、中央財辦副主任楊偉民、、央行行長周小川、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等重要經濟官員悉數到場。
會上專家學者提出,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有效實施一些兼顧當前和長期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加大改革落實力度,不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增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劉培林認為,這一判斷應該說找準了我國當前階段“三期疊加”的特征下,“穩”與“進”結合點,政策措施要兼顧當前和長遠,特別是要通過深化改革釋放動力。
民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為,這次座談會可能為半年度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作準備。而中央政治局會議歷來是總結上半年、部署下半年的重要經濟工作會議。
“轉方式、調結構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要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習近平的這一表述被多家券商機構解讀為“下半年穩增長政策應無太大變化”。
習近平的經濟思想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明確經濟“重中之重”的地位、重視調結構和重民生的配合、強調改革的速度和方向。
今年5月,習近平赴河南調研,表述“新常態”這一新提法。
劉培林分析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如果說已經或正在告別以技術模仿為主的快速增長的“舊常態”的話,那么,以生產率和創新驅動的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到來,需要付出艱苦而持續的努力。
“平穩地過渡到新常態,有三方面的主要任務。”他分析,第一,要化解“舊常態”下形成的一系列矛盾和隱患,如化解財政金融風險;讓喪失競爭力和生命力的產業和企業平穩退出,化解過剩產能,等等。第二,要形成以生產率和創新驅動為主的新的增長引擎。第三,實現包容性發展,讓人民群眾公平地享有參與現代化進程、公平地享有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體面發展的機會。“這三方面的任務內在關聯,缺一不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解決好這三方面的問題,就是"穩"與"進"的結合點。”
智囊會議或常態化
習近平在8日的會上指出,廣泛聽取各方面專家學者意見并使之制度化,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民生研究院報告認為,建設新型智庫,聽取專家意見,健全決策咨詢機制,預計今后此類會議更加常態化、制度化。劉培林也稱,從總書記的表態可預期,未來這樣形式的座談會,應該還會召開。
劉培林對本報表示,發達國家如美國,設有專門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這些都是常設機構,由專業的經濟學家給美國總統提出經濟政策建議。而美國的國家經濟委員會,還承擔一定的跨部門協調職能。
參加上述座談會的幾位學者多來自學院和科研所,研究中長期問題者居多,符合本次座談會的特征。此外,這些學者的觀點也不盡相同,卻又都具有代表性。
林毅夫堅信中國經濟后發優勢巨大。他此前稱,從2008年開始,中國仍會有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長期。自201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是國際周期因素造成的,而非中國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或其他體制因素。與此同時,依靠消費來拉動經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主張。
王戰的看法是,全球經濟正處衰退與轉型的并存期,我國對外開放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他在4月18日的“卓越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上表示,前幾年的宏觀調控太頻繁,讓市場和企業無所適從。而現在經濟波動如果沒有觸碰底線,中央就不會出短期刺激政策。
李揚則在6月14日“2014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上表示,中國經濟面臨著減速問題,不得不承認中國需要微刺激,而穩經濟需要投資。要充分發揮國家開發銀行等投資性金融機構的作用。
今年3月,劉世錦曾闡述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他提出,力爭通過一兩年的努力,中國經濟將轉入增長新常態,或者“中高速穩定增長期”。其間需要經歷一個底部的探明,之后6%~7%的增速將持續5年或者更長時間。“這意味著過去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驅動的投資高增長時代將結束。”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