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煤制氣產業的考量,應該綜合我國能源資源和結構現狀,以及天然氣市場的需求和能源安全進行系統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叫好或質疑。
近年來,基于防治大氣污染的考慮,以及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的持續增長和煤炭行業的持續低迷,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氣項目備受關注。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規范煤制油、煤制氣產業的通知,更是被市場解讀為“肯定大方向”的行業“強心劑”,相關項目密集上馬。
與此同時,產業熱潮中,各界對煤制氣項目的質疑與反對聲音也隨之出現。尤其是作為發改委核準的首個大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大唐發電旗下的克旗煤制天然氣項目不斷暴露出各種問題,又引發了業界對于煤制氣可行性的擔憂,以及對整個產業的質疑。
然而,對煤制氣產業的考慮,應該綜合我國能源資源和結構現狀,綜合我國天然氣市場的需求和能源安全,具體項目,具體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叫好或質疑。籠統地說煤制氣是好還是壞,毫無用途。
煤炭轉型的有效路徑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快速。2013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76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13.9%。2014年,隨著大氣污染防治方案等環保政策的出臺,以及各地煤改氣和油改氣項目的推進,天然氣需求量增長更為迅猛。
在未來,國內居民消費的快速增長和為節能環保而進行的工業氣改,將會維持天然氣需求量的長期增長趨勢,這種“缺口”和“依賴”的情況都將加劇。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預計,到2015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300億立方米,其中需要凈進口900億立方米。國家能源行動計劃設定“十三五”末(即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4000億立方米。雖然2014年5月份中俄簽署的天然氣供氣合同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天然氣緊張的局面,但俄氣到2018年后才能來到中國,而且供給量也只占到供氣時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的20%左右。為了滿足國內需求,我國每年依然需要進口大量的LNG(液化天然氣)。
因此,作為天然氣供給的補充,煤制氣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天然氣供給壓力。
與天然氣熱火朝天地發展相對應的,是我國煤炭產業的一路低迷。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生產國,煤炭長期占據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絕對主導地位。為了保障國民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現階段還不得不依賴于大量使用煤炭資源的能源策略。
然而,2012年以來,除了全球市場波動的因素外,基于節能減排的壓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和我國原煤生產能力的不斷增加,中國國內煤炭市場開始步入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這一背景下,煤炭行業的轉型顯得尤為迫切。發展煤制氣,一方面有利于消化煤炭行業持續增長的產能,也能夠對煤炭分散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進行集中控制。因此,發展煤制氣是我國當前能源結構下,煤炭行業轉型的一條有效路徑之一。
此外,能源資源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匹配的矛盾在我國長期存在。在我國,有40%的煤炭資源分布在新疆、內蒙等西部、北部地區,而能源消耗最多的經濟發達地區則分布在中東部及東南沿海一帶。從能源流通角度看,發展煤制氣,有利于解決這種資源中心與經濟中心不均衡的矛盾。同時,通過在煤炭富集區發展煤制氣項目,并利用西氣東輸管道等途徑遠距離輸送入需求市場,也有利于降低煤炭直接運輸的流通成本。眾所周知,管路是遠距離油、氣運輸的有效辦法。東部利用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通過管路輸送煤制氣是可行的選擇。
首要做好市場定位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到在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制約下,煤制氣能夠有效緩解我國天然氣資源供給不足的壓力,降低我國天然氣資源使用成本,同時有利于環境治理工作,所以我國發展煤制氣產業有一定的必要性。
然而,這種必要性并不是絕對的,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的市場因素。因此,煤制氣項目在我國的發展要明確市場定位,即將煤制氣生產作為天然氣供給的一種補充。
一方面,煤制氣應該具有特定的終端需求領域。據相關統計,當前我國每年煤炭需求量達約36億噸,而其中約有50%被全國約71萬臺中小鍋爐消耗了。中小鍋爐脫硫、脫硝和除粉塵技術并不完善,大量污染物被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是我國霧霾天氣的重要成因之一。在可見的未來,并沒有足夠的常規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去取代這近18億噸的散燒煤。因此,為了改善環境,在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且沒有足夠管輸天然氣的地方,大力發展煤制氣產業,推進中小鍋爐的煤改氣工作,在煤制氣階段進行集中脫硫、脫硝、脫粉塵處理,可以大幅度地減少煤炭直接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的排放,助推我國霧霾天氣的治理工作。
與此相比,那些已具有完備的脫硫、脫硝、脫粉塵技術和設備的大型燃煤供電企業,使用煤制氣以降低環境成本的預期則并不能顯現。為了有效降低污染,有限的天然氣不應供應給已有脫硫、脫硝設備的大電廠。然而,用煤制氣取代中小鍋爐的散燒煤炭,因污染物可集中處理,對環境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煤制氣市場還應考慮市場的區域性。對于一些富煤少氣,但管道氣供應不便利,到港LNG轉運成本高的地區,特別是云南、貴州等地,煤制天然氣的成本與價格優勢將更加明顯。貴州等地本身天然氣資源匱乏,只能通過大量使用進口天然氣來補充供需缺口,但是這些地區遠離港口和俄氣資源,地域限制帶來的運輸成本的增加會推高當地天然氣的供給價格。考慮到當地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特點,煤制氣為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思路。
另外,我國煉焦工業產生的焦爐煤氣是煤制氣很好的原料。近年來焦爐氣制天然氣技術已在國內大量推廣,不僅經濟效益顯著,也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
因此,煤制氣僅僅是我國天然氣供給的一個必要補充。與常規氣和煤層氣的開采成本相比,煤制天然氣生產的環境成本和經濟成本顯然是要高一些,所以它只是彌補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的一種手段,而不能將其定位為天然氣供給的主要來源。
對煤制氣項目的終端需求市場做好定位,和主流天然氣市場區分開來,才能發揮煤制氣目前具備的價格優勢、環保優勢以及資源優勢。
亟須政策、技術支持
從我國煤制氣產業發展現狀看,其發展需要給予一些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定價方面,此外,相應的成熟技術支持也必不可少,由此才能推動我國煤制氣產業健康綠色發展。
入網價格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大唐克旗煤制氣產品門站基價是2.75元/立方米,并按照產品的熱值折算最終價值,實際結算價格將肯定要低于此。雖然這一價格高于自然開采的天然氣產品,但因煤制天然氣項目投資十分巨大,財務成本相對較高,對煤價上漲的影響也很敏感,因此,這一價格能否給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帶來效益,這個歷時4年多的示范項目能否賺錢,還有待營運一段時間后才能用數據說話。
因此,對煤制氣企業而言,定價直接事關企業的盈虧。據了解,煤制氣價格的制定,需要包括國家發改委、煤制氣企業、目標市場所在地政府、入網企業等的反復協調,并最終經煤制氣企業和入網接收企業雙方簽署協議確定。
在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價格下,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煤制氣利潤率不會很高。必要的利潤是研發投入的重要保障,所以為了加快產業發展成熟,建議相關部門重視煤制氣的定價問題,逐漸改變花大價錢進口LNG,而煤制天然氣卻定價低的現狀。
同時,技術因素也是目前煤制氣產業發展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因素。煤化工技術起源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目前國際上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技術,所以發展煤制氣產業,技術并不是一個限制因素。但是,煤化工是一個很大的、精密的系統工程,需要一流的化學工程專業團隊才能良好的運作。國內目前已有的大唐克旗和慶華兩個項目之所以在運行過程中問題不斷,正是因為無法配備煤化工領域最好的人才隊伍與技術。要在更高的層面上推進我國煤制氣產業的發展,首先要組建起具有最高水平的運營團隊,國際上比較成熟的技術先要借鑒過來,這就是要求“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而為了進一步降低煤制天然氣生產成本,將煤制氣發展成為我國的能源戰略儲備技術,研發工作一定要持續進行。這里面不僅要有政府的財政支持,比較長的時間跨度也是技術進步所必須的。根據國際經驗,在成功建成第一代煤制氣企業后,往往要經過長期的研發,經過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企業的組建才能形成真正成熟的、突破性的生產技術。
作為彌補我國天然氣巨大供需缺口的補充,同時基于發展清潔能源的需要,必須合理布局國內煤制氣產業的發展。
最后,從國家能源安全角度考慮,煤制氣產業同樣具有其重要的發展意義。目前我國天然氣供給的對外依存度比較高,在國內需求市場日益擴大的情況下,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談判能力比較弱。
雖然今年5月份中俄簽署的天然氣供氣合同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天然氣緊張的局面,但俄氣供給量也只占到供氣時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的20%左右。為了滿足國內需求,我國每年依然需要進口大量的LNG。我國從卡塔爾、印尼、澳大利亞等國進口LNG的價格為11~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國煤制天然氣的成本在7~1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取決與煤、水的成本和技術路線、投資等),隨著技術不斷發展,還有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可能。
然而,如果能在煤制氣領域有所突破,成功降低煤制天然氣生產成本,可以讓我國在與他國簽訂能源購買協議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首先是在價格方面,煤制氣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壓低天然進口氣價格;其次是在供給保障方面,一旦進口天然氣資源驟減,煤制氣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手段保障社會與經濟的正常運行。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到在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制約下,煤制氣能夠有效緩解我國天然氣資源供給不足的壓力,降低我國天然氣資源使用成本,同時有利于環境治理工作,還有可能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與現階段的能源結構共同決定了,煤制氣產業是我國天然氣供給的有效補充手段。(來源:能源評論)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