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利好之下,企業“走出去”或再掀高潮。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力度,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
專家普遍認為,從“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到“發揮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具體指向的明確有助于銀行精準發力。
銀行服務“同步”加快
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政策性銀行和大型銀行在支持企業“走出去”方面做了諸多有益嘗試,已成為拉動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此次會議提出,要提高中國產品尤其是裝備制造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制造業和金融服務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這無疑將進一步引導銀行加快步伐,與“走出去”企業保持同步。
某大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與過去相比,我們不斷提升全球金融服務能力,其原生動力就是‘走出去’企業對金融服務持續提高和增加的金融需求!
根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局今年9月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創下107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2.8%,連續兩年位列全球三大對外投資國。同年,我國1.53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2.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84個國家(地區),較上年增加5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存量)達6604.8億美元,全球排名由第13位升至第11位。
據記者了解,目前,大型銀行的主要業務和產品體系均已延伸至境外,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服務企業“走出去”產品體系,服務范圍不僅涵蓋融資、結算等基礎性業務,還開始針對這些企業所面臨的國外審批、國際談判等提供咨詢、并購等投行業務。
如工行圍繞外幣清算、跨境人民幣、全球現金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貴金屬、私人銀行等重點業務打造了一批海外業務中心。除常規的跨境金融服務外,中行還利用自身優勢,幫助“走出去”企業有效規避和應對國際貿易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企業“走出去”方面,政策性銀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僅以裝備制造業為例,進出口銀行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該行支持精密儀器、汽車等高科技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各類貸款余額已經突破7000億元,其中用于裝備制造業出口及在境外建廠的貸款余額超過5300億元。
“走出去”企業獲優待
記者了解到,出口信貸業務是大型銀行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的主要金融產品。出口信貸業務是指在出口信貸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政策性保險的情況下,銀行向本國出口企業、外國進口企業、政府機構或金融機構提供的中長期融資業務。
某大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對于企業“走出去”,在貸款的利率、期限及審批上,采取了“優待”措施。如重點“走出去”項目可享受優先審查、加急評審等特殊政策。
政策性銀行在這方面的表現則更為突出。據了解,由于各政策性銀行通過發行債券等形式籌集資金,資金成本低于一般商業銀行,這也讓政策性銀行更好地發揮其“利率低”的優勢,有效減少了出口企業的財務費用支出。如在浙江,進出口銀行對機電出口等企業實施貸款利率基準下浮的優惠政策,平均貸款利率僅為5.34%,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優待”還體現在我國銀行業海外機構布局的不斷完善上。在境外,中資機構和當地金融機構互不熟悉;相比之下,眾多外向型企業更希望來自國內的金融機構能夠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以滿足其國際化發展需要。目前,中資銀行海外機構數量已超千家,形成了橫跨亞、非、拉、歐、美、澳六大洲的全球金融服務網絡。
特別是近兩年,我國大型銀行緊跟對外貿易和投資的進程進行境外布局,實現境外核心目標市場、“走出去”重點客戶和中國重要經貿合作國家、地區的業務覆蓋。
在網點設置逐步完善的基礎上,部分大型銀行也開始著手通過網點服務、自助機具、網上銀行、社交網路等不同渠道的整合,以便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高品質服務。
銀行“走出去”面臨挑戰
銀行支持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和保障。今年以來,我國在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如參與成立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也提醒,銀行在服務企業“走出去”方面,依然存在產品、風險等諸多挑戰。例如金融服務手段相對單一,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等。
最為突出的是,“走出去”業務對銀行風控提出更高要求。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仍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核心市場。以電力裝備為例,我國的火電和水電裝備目前已扎根于印度、巴基斯坦、蘇丹、尼日利亞等亞非拉國家。而上述國家和地區普遍存在政局穩定性弱、法律環境不健全、政府財政能力弱等諸多問題。這就使得我國銀行業不得不面臨較高的金融風險。同時,銀行海外業務往往涉及多國法律約束,信息不對稱和涉外法律復雜均提高了我國銀行海外業務風險識別和把控的難度。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建議,銀行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改進全面風險管理體制、流程和技術,增強對各類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確保資產質量的穩定。
銀行證券相關分析師認為,加大金融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將促進金融服務業自身發展。未來“走出去”企業所獲得金融支持將拓寬到更廣泛的金融機構。對此,相關業內人士也表示,我國銀行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雖然大型銀行目前仍占有品牌優勢,但今后也要在業務的創新、服務質量的提升上多下工夫。(來源:金融時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