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晉兩省以太行山為界,山水相依,交往密切,相融共生。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谷,這也成為豫晉兩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重要咽喉通道,被稱之為太行八陘。
但這古老的通道顯然不能滿足兩省人們的出行需要,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巍巍太行山儼然成為橫亙在豫晉兩省之間的天然屏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太焦鐵路橫空出世,使太行天險變通途。
幾經波折的太焦線
太焦鐵路,跨豫晉兩省,從山西太原經晉中、長治、晉城至河南焦作,設置站點49座,全長398公里,在月山站與焦柳線交會。太焦鐵路沿線有焦作、晉城、潞安3個較大的煤礦區及其他小型礦區,主要承擔煤炭運輸任務,成為晉煤外運大通道。
太焦鐵路與同蒲、新月、焦枝等鐵路接軌,可通過同蒲線與石太線相連,通過新月線與京廣線銜接,是溝通山西與中南、華東地區交通運輸的重要紐帶。同時,太焦鐵路又系縱貫全國南北、平行京廣的大同至柳州鐵路的組成部分,在路網上對石太、同蒲、京廣線均能起到分流作用,對促進內蒙古、山西與中南、華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以及晉東南地區資源開發、保證戰時鐵路運輸均有重要作用。
然而,太焦鐵路從最初的規劃到建設并非一帆風順。根據《焦作市交通志》記載,太焦鐵路原規劃從京廣線詹店站起,經焦作到南同蒲線東觀站(晉中市祁縣境內)止,稱詹東線,設計全長366公里。該線按二級鐵路干線標準設計,限制坡度:詹焦段4‰,焦(作)東(觀)段12‰,其中九府墳至晉城間為20‰雙機坡,并在77.5公里處有250米半徑曲線一處。牛寺至東觀間先定為30‰,后又改為20‰雙機坡,最小曲線半徑為250米。
該線于1954年開始施工,1958年5月1日,焦作至九府墳(博愛縣境內)14公里區段通車;1960年底,晉城北至馬廠(長治北)段鋪軌通車;1961年1月1日,焦作至五陽(長治潞安)段全線通車。
五陽至東觀區段由于施工隊伍隸屬關系幾經變動,施工時斷時續,一直到1970年7月才正式復工,但原設計路線由東觀站移至太原修文站(即五陽至修文),焦作至詹店間不再修建鐵路,遂改稱太焦線,于1975年國慶節前夕接軌通車。太焦鐵路全線共計完成土石方5454萬立方米,架橋165座,鑿通隧道94座,正線鋪軌359.23公里,又經3年多收尾配套建設,至1978年12月31日正式交付使用。
改造升級提運能
1973年12月,月山至晉城北段48.5公里復線工程開工,由鐵道部第三工程局、鄭州鐵路局等單位承建,共抽調專業隊伍8000人配合民工1.3萬人(山西境內9000人,河南境內4000人)施工。
根據施工影響運輸能力不能大于30%的要求,這次改造采取完成一個區段交付使用一個區段的辦法,在主要施工階段,實際影響運輸能力僅20%。由于施工工程大多位于險要山區和橋梁繁多的路線上,缺水、無電、交通不便以及既有線的干擾,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復線工程于1974年10月26日完成復線整線鋪軌與架梁作業,于12月25日全部開通,交付國家使用。
太焦線經改造后,北太焦(修文至長治北段)為單線非電氣化線路,南太焦(長治北至月山)為復線電氣化線路,其中月(山)晉(城)段雖改為復線,但由于曲線及坡度均不符合一級干線鐵路標準,特別是月山至長治北間線路坡度高達20‰,曲線半徑小、隧道多,年輸送能力僅為設計運量的52.3%,成為晉煤外運的“卡脖子”區段。
1981年,長(治)月(山)段鐵路電氣化改建被列入“六五”期間國家重點工程。1985年底,長月電氣化鐵路建成通車。該段全長156.4公里,其中復線93公里,單線61公里,設計近期年運量3000萬噸,遠期可達4000萬噸。由于使用電力機車牽引,月長段年運輸能力現已達到4000萬噸,比電氣化改造前提高1倍多。如今,隨著運能的不斷增加,太焦線上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輛運煤列車通過,年運煤量將近一億噸。(來源:焦作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