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近日表示,近幾年全社會用電增速明顯放緩,由高速向中高速甚至低速變化,預計2015年將進一步下降到2%左右,這將是1998年的2.8%以來的年度最低水平。
據了解,當前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出現眾多新問題,諸如電量需求增長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相比有些過低、電源與電網發展不協調、局部不平衡問題非常嚴重等。因此,他建議從優化中國能源系統出發,做好“十三五”能源電力發展規劃,逐步建設好智能電網,并有效遏制電源盲目建設,此外,逐步建立以低碳發展為統領的電力節能減排新體系。
電力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長期以來中國電力處于短缺狀態,“瓶頸制約”是電力發展的世紀烙印,直到2011年形容電力工業狀況的年度關鍵詞仍然是“電荒”。但是2012年以來,電力供需則由平衡到總體寬松。用電增速由2011年的11.97%、下降到2012年5.6%、又上升到2013年的7.58%、再下降到2014年的3.8%(增速為1998年的2.8%以來的年度最低水平)。
“預計2015年將進一步下降到2%左右。這種狀態既與經濟進入新常態有密切關系,也與電力需求在過去多年的過高速度增長有關。”王志軒解釋說。
電力結構也出現新的變化,第二產業的用電比重不斷降低,由2011年的75%,下降到2014年的73.6%,今年1-8月份又同比下降0.7%;第三產業用電量則不斷上升,比重由2011年的10.9%,上升到2014年的12.6%,如今年1-8月份同比增長7.5%。
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持續提高。2014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已經達到33.3%,發電量達到25.6%,創歷史記錄。截止2015年7月底,并網風電達到1.06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超過3000萬千瓦,而火電發電量連續12個月負增長,不過煤電清潔化水平比以往顯著提高。
此外,能源資源的大范圍優化配置能力提高。到2014年底,全國累計建成3交7直10項特高壓工程,全國形成了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西北、南方、西藏六個同步電網,實現了除臺灣以外的全國聯網。2014年底,全國跨區送出電量2997億千瓦時,是2010年(1492億千瓦時)的2倍多。
“預計下半年,全國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有望回升,全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超過1億千瓦,到年底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4.7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重提高至35%左右。”王志軒判斷說。
不容忽視的,由于電力建設的周期較長,在市場需求不足條件下開工建設的電廠投產時碰到了需求下降,新投產的電力項目仍然保持在一年1億千瓦水平。雖然有可再生能源發電快速增長的因素,但在電力相對富裕地區的煤電“搶先”發展的情況依然存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無序發展問題在局部也非常突出。
而且,電能在能源系統的中優化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在中國消費近40億噸原煤中,只有約55%轉換為電力,散燒煤比重太高;同時,在一些地方采取用天然氣替代燃煤供熱電廠的作法在現階段是一種“逆性”替代。
雖然當前供需總體平衡,但局部不平衡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或過剩或短缺,電力資源未有效利用。如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由2012年的4579下降到2013的4521再下降到2014年4286,今年上半年繼續同比下降。
對此,王志軒認為,要從優化中國能源系統出發,做好“十三五”能源電力發展規劃。現階段,做好煤炭清潔利用、合理利用仍然是中國能源系統優化的中心。用去煤化的思維解決不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煤炭的清潔合理利用重點是解決散煤問題的主要方法,重點是做好轉化為熱電聯產或者電能、燃氣替代。散燒煤的優質化是替代過程中過渡措施。
與此同時,逐步建設好智能電網。在配電網的改造中以智能電網的發展為骨架,為大規模、有效接納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分布式電源奠定基礎,也為能源資源的大范圍優化配置奠定基礎。并且有效遏制電源盲目建設。包括煤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盲目建設,保持電源與電網建設的協調性,著力解決分割式的電力和能源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全國能源管理一盤棋,使能源事業與能源產業相協調。
“逐步建立以低碳發展為統領的電力節能減排新體系。面向未來,常規污染物控制、能效管理和碳減排之間密切并形成多種矛盾關系,但碳減排將會上升到主要矛盾的方面,以碳減排做統領可以有效解決或者緩解當前在各種指標設定上、管理上、措施上的重疊、交叉甚至矛盾混亂的狀態。”王志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