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產業是重要的能源和資源類產業,在緩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資源與能源緊張局面上煤化工產業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出于對能源安全的焦慮,煤化工產業一直備受關注。新近出臺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也終于解決了一直以來對煤化工行業懸而未決的問題。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長期難以改變,煤化工產業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對石油及石化產業鏈上部分產品的過度依賴。煤化工的發展對國家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近二十年,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產生了對煤化工產品的海量需求,《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煤制油氣生產能力要分別達到1300萬噸和170億立方米左右。
然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月,中國現投產的煤制油、煤制氣項目產能分別為818萬噸和51.05億立方米,加上在建和已經拿到路條隨時可能開建的項目,符合“十三五”建設條件的地區煤制油、煤制氣產能總計達到了2868萬噸和788.3億立方米,已經遠遠超出了“十三五”規劃產能。由此可見,煤制油和煤制氣發展的空間將會被進一步壓縮。
《規劃》也明確提出以低碳排、低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為中國能源轉型的方向。這也為迷茫中的煤炭、鋼鐵企業,和在此困境下備受打擊的省份指明了轉型出路。
煤化工曾經迎來過一輪蓬勃發展,但隨著各種問題的不斷涌現,導致了整個行業發展“弊大于利”的局面。在沒有更好地解決環保、高耗水、碳排放、能效等諸多問題之前,煤化工繼續蟄伏并力求技術創新突破,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現階段將煤化工作為戰略儲備,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重點在煤化工工藝流程的低成本、高效、穩定、連續運轉、節能節水、“三廢”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可承載范圍內實現煤化工的產業化發展。
總體上來說,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過,全產業鏈的技術成熟度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旦相關技術取得突破,經濟性、環境污染等問題都可能會迎刃而解。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