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媒體采訪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絕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加大減稅降費、補齊短板、促進消費、政府過“緊日子”等。
針對外界質疑減稅效應不明顯的問題,劉昆表示減稅政策效應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增值稅收入增速在逐漸下降。此外,財政部正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
多位業內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一步大規模減稅降費,社保費率、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都有望成為減稅降費的重點。其中,簡并增值稅稅率為既定改革方向,增值稅稅率有望繼續下調。
政策微調應對變局
在劉昆接受媒體采訪的前一天,即10月7日,央行宣布降準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
7月下旬以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走在微調的路上,以應對當前“穩中有變”的局勢。比如,7月23日、8月30日召開的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年初制定的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加碼,預計全年再減輕企業稅負650億元、450億元。
劉昆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絕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執行情況看,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表現在大力減稅降費,還有加快債券發行和提速預算執行,確保地方政府加快資金使用,盡快發揮效益。
“除年初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劉昆表示。
地方債券發行、財政支出進度也在加快,這也是政策微調的具體部署。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91.8%,新增專項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85%;前8個月全國財政支出完成預算的67%,9月份進度繼續加快。
穩外貿的積極財政政策也在不斷出臺。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年我國多次下調進口關稅,加快通關便利化進程。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提高出口退稅稅率等,來應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結合前期月度數據,三季度經濟增速存在回落壓力,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利于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摩擦的惡化”,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談及中美貿易戰時,劉昆稱,當前,我國有局部地區、部分企業受到一定沖擊,但中國有能力把沖擊的影響縮到最小。劉昆指出,對于受影響企業,財政部門已經制定了幫扶措施,包括協調解決企業在出口方面的問題,支持受影響企業內部轉崗和技能培訓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加大減負、促進消費
面對內外壓力,擴內需、激發市場活力顯得更為必要,針對企業、消費者的減稅降費舉措有望加碼。
劉昆表示,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推動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論證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
不少分析指出,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社保費率等均有下調空間。有財稅學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減稅降費一大作用是穩預期,政府需要出臺一攬子減稅降費措施,與市場和企業共度時艱,部分措施可以設定時限。另外一大作用是穩就業,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用工成本尤為重要,降低社保費率首當其沖。
“大規模減稅肯定要在主要稅種上做文章。增值稅稅率簡并工作是既定任務,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則,增值稅三檔并兩檔的目標應是基本稅率10%左右和低稅率5%左右。考慮到國際稅收競爭,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可以從25%下調至20%”,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個稅法8月底獲得修訂通過,目前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正在研究制定中。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使群眾應納稅收入在減除基本費用標準(5000元/月)的基礎上,再享有教育、醫療、養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確保扣除后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于5000元,進一步減輕群眾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文件下發,要求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就此,分析人士指出,包括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公務員和企業相關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推進實施重點群體增收激勵計劃等,這些改革有望陸續落地。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