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央行公告稱,將于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此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因此,本次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此次降準在預期之內,是前期政策寬松信號的靴子落地。早在2月24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稱“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將進行年度動態調整”,2月27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稱“對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擇機定向降準”,3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稱“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最近幾次降準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都釋放了相關的信號,而且從釋放信號到降準落地的時間間隔通常在一周以內,因此本次降準已基本被市場預期到。
為何選擇此時進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普惠金融考核定向降準是每年年初的規定操作。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是近年來的貨幣政策重點工作之一,目的是讓更多在獲取信貸資源上沒有優勢的主體,比如中小企業能夠得到貸款支持。2019年在央行和銀保監會“兩增兩控”的監管壓力下,普惠金融信貸大幅增加,本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屬于事后激勵,也能推動銀行進一步加大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第二,釋放中長期資金,為復工復產做準備。從2月官方制造業PMI創歷史新低來看,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大概率會比市場主流預期更為深遠,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后,加快復工復產是當務之急。在近兩個月的停工、停產期間,一些企業的收入基本為零,即使是復工后很多企業的現金流完全恢復也需要一段時間,它們的生產經營對外源性融資有很高訴求。央行通過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有助于鼓勵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等的貸款支持,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緩釋信用風險。
第三,降低商業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為實體降成本提供基礎。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及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降成本是今年央行的重點工作之一。為推進這項工作,LPR改革加快,通過降MLF利率引導LPR報價利率下調,進而向貸款利率傳導。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MLF余額不到商業銀行總負債的2%,銀行負債主要靠存款,但存款利率沒有錨定MLF利率。也就是說,如果只降MLF利率,LPR利率和貸款利率隨之下調,但銀行的綜合負債成本下降微乎其微。在銀行息差被擠壓的情況下,想繼續壓降貸款利率和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有難度。
對銀行來說,降準釋放的資金是零成本的,相比于調降MLF利率,降準在降低銀行綜合負債成本上的效果更為顯著,這也是為何近年降準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在銀行綜合負債成本下降后,筆者預計近期MLF利率將降低,3月20日的LPF報價利率也會下調。
第四,應對海外疫情擴散帶來的沖擊。新冠疫情在國內基本得到控制的同時,正在海外加速擴散,未來兩三天海外確診病例數有可能就超過了中國境內。近期媒體報道海外一些高管政要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筆者認為海外疫情的實際情況,比統計數據顯示得更為嚴峻。
這也導致了近期海外金融市場的大震蕩,3月12日9個國家的股票指數觸及熔斷,史無前例。資本市場在定價經濟衰退,甚至進入危機模式。它至少會通過兩個渠道影響到中國:一是海外風險資產大跌可能會對國內資本市場形成一定的擾動,最近有人稱A股成為了避風港,但筆者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外盤大跌后A股很難獨善其身;二是對中國的外需構成極大打擊,除了經濟放緩后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少外,歷史經驗還顯示經濟衰退后貿易爭端也會變得更加頻繁。
中國需要積極應對內需放緩和全球衰退帶來的沖擊,加大逆周期調節。2020年貨幣、財政穩增長的力度都會加碼,而本次定向降準開啟了這種雙寬松模式。
短期的政策重點在于創造有效需求。房地產作為傳統的需求端穩增長手段,在居民杠桿率高位的情況下,放棄“房住不炒”調控總基調的概率不大。根據筆者測算,2016年-2019年國內商品房銷售透支了15.7億平方米,即使是地產調控放松,房地產對經濟的托底力度也遠不如2008年。
而制造業企業2018年進行了一輪設備更新,按6年左右更新一次的頻率看,未來幾年的設備更新需求可能都較弱。新增的制造業投資具有順周期性,伴隨著國內增長放緩、全球貿易環境惡化,加之制造業企業以民企為主,受疫情沖擊更為明顯,近兩年新增制造業投資可能都沒有大的亮點。
因此,由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成為短期托底經濟的著力點。筆者測算在其他終端需求不變的情況下,2020年GDP增速達到實現兩個翻一番需要的5.6%,全口徑基建投資增速要到15%左右。
基建具體的投向上,新、老基建都不可缺席。近期市場對新基建討論得比較多,代表了大家對經濟轉型的預期,但從投資規模看,它在短期穩增長中的作用有限。七大新基建方向2020年的投資大概在1萬億,只占基建總投資的5%左右。因此,穩增長訴求下傳統基建項目投資維持一定增速依然很有必要,在推出大項目的同時,預計也會向環保、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傾斜。
基建擴張需要財政發力支持,但預算內資金投向基建的規模很可能沒有增量。由于針對疫情的階段性稅費減免、2019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翹尾效應(大規模減稅降費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從同比角度看去年所出臺的政策在今年執行,對一季度的財政收入是拖累),筆者測算即使是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也可能只是和2019年持平。而近年預算內資金投向基建的比例穩定在11%,在防疫、扶貧的壓力下,2020年投向基建的比例也很難提高。
因此,穩基建的重點在于廣義財政擴張:
一是增加土地出讓收入。3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省級政府獲得耕地轉性的授權后,農用地向建設用地的轉化工作將加快。省級政府可以在轄區內通盤考慮,通過置換等方式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人口流入城市傾斜,省會等城市的建設用地供應能力上升。而增量建設用地指標和人口流動趨勢相匹配,建設用地能夠獲得更高的出讓價格,有助于增厚土地出讓收入。
二是新增專項債擴容。如果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提高至3.5萬億、投向基建的比例從2019年的不足三成提高至七成,專項債投向基建相比于2019年將有1.8萬億的增量。
三是政策性金融加大對基建的支持,主要是國開行配套貸款。2月2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今年有可能通過PSL來加大對基建項目配套貸款的支持。
貨幣也將加大寬松力度。一方面是為了配合寬財政(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流動性,應對地方債和國債供給增多、基建帶來的融資需求提升等)。另一方面是激活人民幣匯率的宏觀調控作用,在全球競爭性寬松的浪潮下,國內貨幣政策基調若偏緊,在財政刺激下,國內利率可能處于較高的位置,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容易出現大幅升值,在外需萎靡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升值將使國內企業的需求進一步下滑,削弱財政穩增長的效用。
筆者預計今年4月到5月,會實施一次全面降準,判斷這一時點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近期復工開始加快,在沒有發生境外輸入病例導致國內疫情二次爆發的尾部風險下,4月份生產可能基本得到恢復,企業的融資需求會進一步擴大。二是預計兩會將在4月召開,確定今年的赤字規模和新增專項債額度,此后國債和地方債發行加快,這需要貨幣寬松配合,避免債券供給上升后對市場流動性的凍結。三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發布計劃,一季度GDP增長數據將在4月17日公布,毫無疑問它會大幅回落,甚至可能為負,無論是穩增長還是穩定市場信心,都需要央行采取行動。
總結一下,本次降準在預期之內,目的包括給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提供正向激勵、為復工復產提供資金支持、降低商業銀行綜合負債成本和應對疫情海外擴散的沖擊。中國需要積極應對內需放緩和全球衰退帶來的沖擊,本次定向降準開啟了貨幣和財政的雙寬松,財政穩基建力度將加碼,貨幣政策也會加大寬松力度,預計4月到5月將實施一次全面降準。
來源:界面新聞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