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消息,2月6日11時20分,寧夏電網新能源最大發電電力達到2468萬千瓦,創歷史新高,較上次歷史峰值2192萬千瓦提升276萬千瓦,增幅達12.6%,是當時全網用電負荷的1.6倍,標志著寧夏電網在新能源消納能力、電力系統靈活性和跨區域調節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為全國高比例新能源消納提供了“寧夏樣板”。
寧夏電網以“源網荷儲”協同發展為抓手,多措并舉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一是外送提質增效。寧夏電力公司持續補強電網網架,形成了超特高壓并存、交直流混聯的堅強網架,在已建成送山東、浙江兩條直流通道的基礎上,從2022年起推動第三條至湖南的直流通道建設,2025年該工程投入運行后,寧夏將通過三條直流放電“三華”,大幅提升外送能力至2000萬千瓦。二是儲能靈活調用。全國單體最大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率先在寧夏建成投運,電網側儲能并網容量在全國率先突破百萬千瓦。截至目前,寧夏儲能裝機容量471.9萬千瓦/944.1萬千瓦時(全國第四),最大充電電力455萬千瓦,最大放電電力400萬千瓦,實現充放電電力400萬千瓦雙突破,日均調峰能力提升20%,2024年提升新能源利用率2.7個百分點。三是調度智慧優化。開展寧夏中部干旱帶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攻關,應用“新一代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和“虛擬電廠”技術,實現風光出力精準預測與負荷側實時響應,實現新能源精準消納。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加強檢修工作管控力度,建設常規火電、新能源、儲能電站協同自動控制系統,實現精準協同控制,最大化擴展新能源消納空間的同時,精準施策,度電必爭。
盡管取得階段性成果,寧夏新能源消納仍面臨多重挑戰。一是電力供需時空錯配。新能源集中在午間大發,而用電負荷高峰集中在早晚峰時段,電網調峰壓力加劇。二是送受端資源稟賦同質化嚴重。近年來各地均大力發展新能源,尤其以光伏裝機為主體,送受端資源稟賦同質化嚴重,跨區外送消納面臨困難和制約,寧夏新能源利用水平與外送能力緊密關聯。三是系統穩定性要求升級。寧夏電網新能源滲透率已達57%,電網頻率、電壓控制難度陡增,亟需構網型儲能、虛擬同步機等技術突破。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