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11時,陳家山煤礦副礦長鄭富民從出事礦井口往辦公樓走的時候,一些礦工家屬將“給不出說法”的鄭富民團團圍住,并“一陣拳打腳踢”。隨后被民警拉開勸說,家屬們久久聚集在辦公樓前要求煤礦出面解釋事故原因并明確死傷者身份和名單。下午5時左右,礦工楊本強的家屬冬戰峰等5人在去陳家山煤礦工會辦公樓處設立的家屬接待站后,卻不見有人接待。冬戰峰問食宿問題怎么解決,工作人員說不解決。冬戰峰立即將接待站的牌子砸壞。(據11月30日《成都晚報》)
看到這則新聞,我如許多人的反應一樣,不知說些什么好了。這時候離礦難發生已有近40小時,煤礦方面居然還未能公布死傷者名單,工會居然對礦難者的家屬如此冷漠,這時候,礦工家屬的“拳打腳踢”和“砸壞牌子”恐怕已屬萬分理智和客氣了,如果再不關注礦工家屬的需要和情緒,甚至背道而馳地用上七分冷漠三分無情的態度來對待礦工家屬,造成事態擴大惡化的后果誰來負責?憑什么煤礦方面如此對待礦工家屬?又難道一問三不知就是應有的態度?
想起前些時候國家有關部門對國內生產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時稱,從國際上看,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間是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期,具有不可抗性。針對這種解釋,世界最大的黃金礦業公司之一普拉塞爾多姆首席顧問魏有志博士表示,生產事故多少和經濟發展階段沒有直接關系,關鍵是人的理念和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他舉例說,國際上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在最欠發達的國家都有生產業務,但是他們的生產安全并沒有受到經濟階段的影響。
面對著一輪又一輪的礦難,人們除了悲傷無話可說,但一些政府部門絕不能因而變得麻木,自欺欺人地以為這是發展中國家必經之路,付出生命的代價理所必然———如果真是這樣,無疑是深深的悲哀。政府部門必須擺脫以GDP決定生產安全與否的迷信,重視魏有志博士等有識之士振聾發聵的聲音,徹底清查、研究礦難到底有多少是不可避免的,到底有多少是人禍造成的———不過答案也許早已在每個人的心里。
從“一問三不知”到“不解決”到“不可抗性”,我們看到的是麻木和冷漠,更可慮的是,這麻木和冷漠似乎是可以傳染的。只是不管怎樣,我不相信,一個崇尚“愚公移山”精神的民族會連小小的礦難事故都預防不了,只怕還是缺了“認真”二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