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就煤層氣開發提出如下建議:制定國家煤層氣發展規劃。
具體來說有:
◎制定較常規油氣更優惠的政策法規,扶持煤層氣產業的發展;
◎扶持國家專業公司盡快實施煤層氣規模商業開發示范工程;
◎扶持國家專業公司盡快實施“采煤采氣一體化”
;
◎鼓勵煤礦區低濃度煤層氣發電,并落實瓦斯發電優惠政策;
◎組建國家煤層氣開發工程中心和國家煤層氣技術重點實驗室;
◎盡快改組中聯公司。
3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國家煤炭工業局相繼向國務院有關領導提交了《關于我國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調查與發展建議》、《關于加快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建議》兩份報告。
“中國的煤層氣開發在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后,將迎來一大機遇。”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簡稱中聯公司)研究所所長孫茂遠說。
煤層氣開發對能源短缺的中國,將大大緩解供給緊張的局面。
兩部委緊急調查
2004年初,投資達數億元的四川維尼綸廠新項目投產。但是,該項目在試車后便沒了下文,原因是天然氣的供給出現了問題,由此造成的利潤損失每天達30萬-50萬元。
事實上,等待用氣的不僅僅是四川維尼綸廠。
一方面是急需用氣的單位無氣可用,另一方面是重慶已探明高達千億立方米儲量的煤層氣因各種原因而一直無法大規模開發。
比如,僅重慶松藻煤礦的開采量,就可以解決120萬居民的生活用氣。
然而,因松藻煤礦離主城較遠,其開采出的煤層氣供給范圍僅僅局限在礦區及周邊相鄰的三個鄉鎮,大量的煤層氣被排空。據松藻礦務局透露,松藻礦區夏季有70%的煤層氣排空,冬季約有40%排空。2003年,松藻礦區抽放煤層氣為9269.58萬立方米,僅利用5043.06萬立方米,富余4226.52萬立方米,相當于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氣。到2005年,該礦區年煤層氣抽放量將達..2億立方米,扣除本礦區用氣,仍有7689萬立方米過剩。
不僅僅是松藻。據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區劃方案,重慶南桐、中梁山、天府、永榮等礦務局所屬的礦區同樣擁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重慶煤層氣總量達到744億立方米。
煤層氣俗稱“瓦斯”,是儲存在煤層及鄰近地質層中與煤伴生的可燃氣體。作為清潔能源,煤層氣可與天然氣媲美,儲量也與天然氣相當,而其性價比優勢明顯。在重慶各大礦區,煤層氣的包月費為10多元,即便對外,每立方米煤層氣的價格也只在6毛錢左右,遠遠低于天然氣價格。
但重慶一年的煤層氣抽取量僅為1.6億立方米,不及天然氣用量的十分之一,大量煤層氣作為礦井有害氣體隨煤炭開采排入大氣,不僅白白浪費,而且污染空氣。
重慶煤層氣的現狀經當地媒體披露后,引起了中央有關部門的重視,中央政策研究室將此情況報告給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2月13日,黃菊作出批示。緊隨其后,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也對此作出了批示。
國家發改委迅速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及中聯公司就重慶地區煤層氣資源條件、開發利用現狀、開發潛力和產業化前景以及實施方案進行了現場研究。
規劃缺位
最新一輪中國煤層氣資源預測結果顯示,我國煤層氣資源總量約為31.46萬億立方米。這相當于450億噸標準煤或310億噸石油,位居世界第三。單山西、陜西、內蒙古三省區的煤層氣資源量就占了全國的半壁河山。
然而,目前國內煤層氣的開發利用處于低水平狀態。從1990年代初開始,沈陽市煤氣公司、開灤礦務局、晉城礦務局、中國煤田地質總局及其下屬省局(東北局、山西局等)、中原油田、中聯公司等企業就投資開發煤層氣,但到2003年底,僅施工各類煤層氣井240余口。
據了解,在煤層氣資源大省中,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有關煤層氣開發的計劃尚處于初步醞釀中;陜西省只有銅川焦坪煤礦為治理高瓦斯礦井的安全生產隱患,在煤層中開挖水平孔抽吸煤層氣,以每立方米幾分錢的價格賣給礦工使用。
煤層氣勘探開發為何如此緩慢?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提交的報告對此作了詳盡分析。國家煤炭工業局的報告也對煤層氣開發面臨的困境進行了闡述。
兩部委報告認為,煤層氣開發存在多單位低水平重復試驗、經濟政策扶持不到位、缺乏商業性開發、輸送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等多方面困境。
然而,國家煤炭工業局一官員在記者采訪時說,根源在于煤層氣開發缺乏統一的國家規劃。
他說,煤層氣的產業規劃一直附列于煤炭和石油的規劃中,國家沒有專項的煤層氣產業規劃,資金、項目不落實,這對新興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尤其是山西、內蒙等省區,國家應盡快制定以此為重點的煤層氣產業發展規劃。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有關負責人也談到,煤層氣可以和天然氣統一規劃,但煤層氣“必須優先安排”。因為煤層氣和天然氣在成分和用途上基本相同,又可以共用相同的管網設施,且下游市場一致,但煤層氣資源的綜合效益更為突出,開發形勢也更為急迫。
國家煤炭工業局官員還稱,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盡管有眾多的煤炭、石油和地礦系統的企業進行煤層氣開發和試驗,但力量分散,眾多企業各自為政,有限的資金分散用在了全國幾十個地區,這必然造成單個區塊的投入工作量大,效果不好。
資金瓶頸
規劃缺失,導致了經濟政策扶持不到位。
中國對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實施了許多優惠政策,包括暫不征收煤層氣資源補償費,對重點煤層氣開發項目及煤層氣利用工程提供優惠貸款等。
但有能源專家說:“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煤層氣產業的經濟政策,但力度不夠,不足以激勵中外企業積極投資開采煤層氣資源。”
據國家煤炭工業局初步估算,10多年來,國內投入煤層氣資源勘探資金僅4億-5億元人民幣。
內蒙古煤田地質局地質處孫處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感無奈:“煤層氣的開發沒有資金渠道。過去國家把煤層氣歸口到石油天然氣系統,現歸口到中聯公司,資金直接撥給中聯公司后,其他企業更無力開發了。”
據稱,中聯公司負責開發鄂爾多斯兩塊煤層氣田,到現在還僅僅是收集資料階段,還沒有打一口煤層氣井。
山西煤田地質局地質處宋處長也說:“山西這么大的儲量,到現在也僅是晉城礦務局和陽泉礦務局在開發,沒有形成規模。”
中聯煤層氣公司研究所所長孫茂遠說,每年國家撥付給中聯公司地勘費和資源補償費僅為2000萬-3000萬元,從1997年至今總計為1.5億元。
中聯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是專門從事煤層氣的勘探、開發、生產、運輸、銷售和利用的國家專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煤層氣企業。
中聯公司成立后,首先在山西沁水盆地取得勘探突破,在55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獲得了近1000億立方米的儲量,從而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型煤層氣田。
2002年底,中聯公司在山西沁水縣建設的棗園煤層氣壓縮站已經將煤層氣運往100公里之外的長治市銷售,這是我國陸采煤層氣產業首次實現商品化。
2004年,中聯公司又與內蒙古伊泰集團公司聯姻,合作開發占全國總儲量1/3的鄂爾多斯市羊市塔區塊煤層氣。
除了國內,中聯公司享有對外合作勘探、開發、生產煤層氣的專營權。到2003年10月,中聯公司先后簽訂了20余個對外合作的項目,最近又和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簽約,共同開發內蒙古、陜西和山西三個省區的煤層氣。
但中聯從成立時的9000萬元的注冊資金起步,發展到現在總資產還不足2億元。
“7年來國家勘探投入過低,勘探開發步伐緩慢。”他說。
資金不足使煤層氣開發的要害——管網——建設緩慢,而管網建設決定煤層氣開發的進度。
重慶市煤炭工業局規劃處何大忠說:“現階段的煤層氣開發,大多都是作為煤礦企業的附屬產業進行順帶開發,對管網的投入,采煤企業顯然力不從心。”
據了解,松藻礦區離重慶主城近200公里遠,管道鋪設造價幾千萬元。大量煤層氣排空的直接原因,就是管網鋪設不足。
“破殼”機會 其實,我國相關部門也看到了煤層氣的發展前景。國家“十五”規劃中就稱,到2005年,計劃煤層氣產量達到30億-40億立方米,使煤層氣產業初具規模。2010年,煤層氣產量要達到100億立方米,形成完善的煤層氣產業體系。
而源于對重慶煤層氣開發的一次批示,我國煤層氣的開發迎來了破殼機會。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就煤層氣開發提出如下建議:制定國家煤層氣發展規劃。
具體來說有:制定較常規油氣更優惠的政策法規,扶持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如稅收、投融資等優惠政策;扶持國家專業公司盡快實施煤層氣規模商業開發示范工程,而示范工程的重點極有可能放在山西;扶持國家專業公司盡快實施“采煤采氣一體化”;鼓勵煤礦區低濃度煤層氣發電,并落實瓦斯發電優惠政策;組建國家煤層氣開發工程中心和國家煤層氣技術重點實驗室;盡快改組中聯公司,將中聯公司作為國資管理下的國有獨資公司,將其股權無償劃撥等。
國家煤炭工業局在報告中,也強調了國家級煤層氣專項發展規劃和經濟扶持政策。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專家認為,這些經濟扶持政策應包括若干煤層氣開發利用的示范項目資金,投資方向調節稅適用零稅率。另外,在稅收方面可比照海洋油氣開發政策,在煤層氣產業形成后5-10年內給予減免所得稅和相關費用的優惠;在融資渠道上,建立山西煤層氣產業發展基金,籌資渠道可考慮與省內外、國外的政府、民間團體合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上市融資。
同時,還要積極爭取外部的支持和援助。
一大利好消息是,4月1日,山西省煤層氣開發項目獲得了世界銀行、亞洲銀行和日本協力銀行的共同支持。亞洲開發銀行已決定把陽泉煤層氣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作為援助項目。此外,亞行多次派專家來華考察,為今后亞行參與投資煤層氣作準備。
而在管道的投入上,專家認為,從西氣東輸主管道引出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及由此新建的城市天然氣管網,并網后將成為煤層氣通道,減少巨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