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油價的節節攀升,國內對煤變油項目的投資幾乎到了一種狂熱的地步。在中國,幾乎每一個生產煤炭的地方,都在計劃上馬煤變油項目。而恰恰就在此時,他們卻迎來了發改委的“叫停令”。
“對于煤炭液化項目,在國家煤炭液化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前,各級投資主管部門應暫停核準。”發改委文件中明確作出了要求。
煤變油旗幟下盲目圈占資源
發改委文件中的煤炭液化項目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煤變油”。據了解,此項目在業內一直爭議比較大,此前很多煤炭企業尚處于觀察期,不敢輕易上馬。但是,去年初,中國第一個煤變油試水企業神華集團宣布中國煤變油突破核心技術后,邁出了產業化的關鍵一步。這一消息仿佛給長期猶豫不決的煤變油投資市場注入了興奮劑。很多大型煤炭企業都開始進行煤變油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
對于發改委為何突然叫停煤變油,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區對資源的炒作因素已勝過煤化工產業實際發展需要。一些企業明知項目上馬可能性極小,卻依然以煤變油的名義圈占資源,以此為要價,實際目的是采礦。
據了解,目前國內正在興建和擬建設的煤變油項目早已超過1600萬噸,而計劃投入的資金額高達1200多億元。
發改委在這次文件中也強調,當前,一些地方出現了盲目規劃、競相建設煤化工項目的苗頭,對經濟健康、穩步發展將產生負面影響。
產業化背后蘊藏資源浪費
對于煤變油的產業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一直都不太贊同。他說:“從世界范圍看,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煤炭為原料制油沒有任何優勢,不是新能源發展的趨勢。”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也是堅決反對。“發展這個技術是對的,但是沒有必要將其產業化。”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煤變油實際上是靠拼一種資源來換取另一種資源。項目實施中,不但要犧牲煤炭資源,還要犧牲水資源,甚至要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總體來說得不償失。”
據神華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神華煤制油的轉換比是4∶1,即4噸煤炭可轉化成1噸石油。用4噸比熱在5000大卡/千克的優質煤炭轉化成1噸10000大卡/千克的石油,這在很多人看來的確是資源的浪費。此外,根據數據,轉化1噸油需耗水10噸,按照內蒙古煤制油項目10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計算,耗水量高達1000萬噸,而神華規劃的煤制油項目都地處北方缺水地區,這將加劇這些地區水資源的缺乏。據了解,煤變油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精煉工藝的7倍至10倍,勢必加重當地的環境污染。
“中國雖然煤炭相對較為豐富,但是能夠煤變油的煤炭資源都是非常優質的資源,而優質煤炭資源在中國并不豐富。即便是最優質的‘神華煤’,也需要3噸煤轉換1噸油。”韓曉平說。
發展新能源才是出路
韓曉平認為,煤變油在中國只需一兩個大的項目即可,而不必遍地開花。他告訴記者,“煤變油的意義在于石油安全的博弈,只要有神華等一兩個項目作為技術儲存即可,而沒必要全國大規模的應用此項技術。”
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組成員,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也表示,神華集團上馬煤變油項目,是因為其承擔了維護能源戰略安全的任務,但從根本上說,煤變油不能解決石油不足的問題,發展新能源才是最好的出路。
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也強調,煤炭液化(煤變油)尚處于示范階段,應在取得成功經驗后再推廣。此外,煤制油品和烯烴尚處在工業化試驗和示范階段,還存在風險。目前開工建設的十幾萬噸規模的煤制油、煤制烯烴裝置多數不夠經濟規模,技術不夠成熟。
對此,發改委確定今后發展重點將在于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市場供求情況,為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緩解石油供求矛盾,扭轉相關高耗能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鼓勵發展煤制化肥等產品;穩步發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烴等石油替代產品,而煤炭液化尚處于示范階段,應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廣;規范發展電石、焦炭等高耗能產品。
來自:南方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