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擁有海岸線6600余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線長達333公里,深水岸線資源豐富,并處于連接國際航道和國內支線的良好位置,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獨一無二。面對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近年來,浙江省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啟用“寧波—舟山港”名稱,加強寧波—舟山港與上海的合作,積極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以遠洋集裝箱運輸發展和國家戰略物資中轉為主攻方向,進一步確立寧波—舟山港的戰略地位。
打破行政區域限制 寧波—舟山港應運而生
原寧波港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除上海港外唯一擁有遠洋航線的港口,2005年該港的年吞吐量為2.7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集裝箱520萬箱,居全國第四位,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率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原舟山港2005年的吞吐量是9000多萬噸,居全國第九位。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兩地港口共同發揮著為長江流域地區的原油和礦石等大宗散貨物資的中轉運輸樞紐作用,同時也是我國的兩大原油戰略儲備基地。寧波、舟山兩地港口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突出的問題是缺乏統一規劃,岸線利用還屬于粗放型,沒有發揮同處一個海域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的問題,影響了港口綜合實力的發揮;其次是碼頭結構性矛盾突出,大型專業化深水泊位不夠,公用泊位生產能力不足,尤其是專業化集裝箱泊位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外貿物資運輸快速增長的需要;此外,港口功能較為單一,臨港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建設滯后,港口商貿、倉儲功能拓展不夠,“以港興市”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
面對浙江港口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經過一系列嚴密的考察論證,2005年12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重大決策,毅然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整合港口資源,宣布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寧波—舟山港”名稱,并成立了“寧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負責具體協調管理工作。這是浙江港口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寧波—舟山港邁向世界港口大港的第一步。地圖上的一道淡淡的紅線,曾經困住了浙江港口發展的步履,而在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協調發展之后,全新的寧波—舟山港將迸發出更大的活力。
扎實開展各項工作 寧波—舟山港進展順利
如今,2006年已經過去一半,備受矚目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究竟進展如何?
在寧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寧波—舟山港各項工程進展順利。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的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均已開工建設,整個工程將于2010年建成。金塘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大浦口)項目已于6月通過工可預審,陸域圍墾工程已于5月先期動工,截至2005年年底已完成吹填20萬立方米。
兩大港區的開發工作也順利進行。六橫港區開發方面,中遠船務舟山修船基地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和工程招標,并已開始陸域基礎工程施工;舟山煤電一體化項目的煤炭中轉碼頭工程已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準,浙能六橫電廠項目已由國家電規總院組織工可評審;金潤油品轉運碼頭項目申請報告已組織預審查。衢山港區開發方面,鼠浪湖島礦石中轉碼頭項目已完成預可研報告的編制;泥螺山臨港工業區的土地圍墾項目已由當地政府與舟山港務局聯合啟動建設。冊子島原油中轉基地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馬岙港區液體化工中轉基地項目已完成項目核準申請報告評審。
除了港區建設,作為寧波—舟山港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其集疏運通道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蝦峙門航道是進出寧波—舟山港域的主要深水航道,現正抓緊進行前期工作;杭甬運河是寧波—舟山港的內河集疏運主通道,作為交通部和浙江省“十五”跨“十一五”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按500噸級航道標準改造,現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預計2007年全線建成。
在這半年時間的建設與運作中,寧波—舟山港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今年1-5月份,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1.67億噸和262萬TEU,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3.7%和38.2%,并分別高居全國第二位和第四位。事實證明,寧波—舟山港一體化這個歷史性創舉是成功的。通過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寧波經濟實力、技術、經營經驗等方面的優勢與舟山豐富的港口資源優勢相結合,形成了寧波—舟山港這個響當當的品牌,極大地促進了浙江省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提高了全省港口的國際競爭力,為浙江省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來自:中國交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