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分析規劃編制的時代背景,從而準確把握時代背景對規劃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是編制好規劃的一個重要前提。“十一五”規劃的時代背景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把握。
(一)“十一五”規劃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后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根據鄧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戰略,黨的十六大明確了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階段性任務和目標,就是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們必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研究編制“十一五”規劃,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研究提出未來五年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和重點。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經過哪些階段,作為五年的階段性目標如何細化和具體化;作為承前啟后的一個重要階段,“十一五”期間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今后五年要解決哪些問題,哪些方面要有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等。
(二)“十一五”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后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我們黨指導經濟工作在理論上和認識上的又一次升華,是發展理念更加成熟的標志。“十一五”規劃編制的成敗好差,關鍵在于能否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能否在規劃理念、規劃體系、規劃內容、規劃方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以及在各級各類規劃中真正貫穿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編制出一個面貌一新的發展規劃。
(三)“十一五”規劃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后編制的五年規劃。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全面部署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十一五”規劃既不同于以物質平衡為中心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規劃,也不同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或者說兩種體制“膠著”時期的規劃,當然也不同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完善條件下的規劃。“十一五”規劃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夠完善的體制背景下編制的規劃。這是“十一五”規劃編制的特殊體制背景。“十一五”規劃如何適應和反映這一體制特征,一方面要體現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特點;另一方面要體現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宏觀調控導向作用的特點。正確區分市場的作用與政府的作用,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是編制規劃需要著重考慮的重點問題。
(四)“十一五”規劃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我國加入WTO的過渡期即將結束背景下編制的五年規劃。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和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的背景下,編制“十一五”規劃要有全球視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的一舉一動,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關注。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很高,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的波動,也極易沖擊我國的經濟運行。到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規劃的頭一年,我國加入WTO后主要產業和產品的過渡期將結束。以上這些,都已經并將繼續帶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對此,需要深入分析,并做出戰略部署,未雨綢繆,妥善應對擴大開放過程中帶來的各種挑戰。
(五)“十一五”規劃是我國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上升期條件下編制的五年規劃。去年我國人均GDP已躍上1000美元的臺階,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開始從低收入國家向下中等收入國家邁進。這是我國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國際經濟表明,這一階段,對于任何一個成長中的國家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時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時期。搞得好,可以使我國保持較長時間的快速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處理不當,不僅經濟增長可能出現搖擺、停滯不前,而且會引發社會動蕩和倒退。面對這樣一個戰略機遇期,我們既耽誤不起,也失誤不得;既要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也要有憂患意識。“十一五”規劃的編制要放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階段下去考慮、去應對。
“十一五”規劃編制所面臨的這五方面的大背景、新情況,要求我們必須把“十一五”規劃編制成為面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貫穿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有著全球性視野的、切實把握并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導向性強的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