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焦炭產量24300萬噸(其中土焦產量約1600萬噸),占世界焦炭總產量53%,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焦炭行業在滿足鋼鐵、化工、機械等各行業發展需要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一、焦化生產環境污染嚴重
2005年煉焦生產過程中外排粉塵約60萬噸,占全國工業粉塵排放總量的6%左右;COD排放量約12.5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COD排放總量的 2.5%左右;氨氮排放量約1.9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氨氮排放總量的4.6%左右;外排石油類污染物約2065.5噸,占全國工業石油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8.5%左右。
煉焦生產過程中還排放大量的苯并芘(BaP)、酚類、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特別是苯并芘是強致癌物質,對人身健康危害嚴重。2005年焦化行業排放顆粒物約44.5萬噸、BSO苯可溶物約4萬噸、BaP苯并芘約1602噸、COD約13萬噸、酚類約2.4萬噸、氰化物約 707噸、油類約2255噸、氨氮約1.9萬噸。
目前,我國低水平的焦化生產既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又浪費了能源。據專家估計,2005年焦化生產直接放散或放空燃燒的焦爐煤氣約200億立方米。
二、存在問題
(一)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嚴重滯后
據焦化行業分析,到2005年底,全國仍有近60%的機焦生產未配套建設除塵處理設施或已建成的除塵處理設施未能有效運行;50%的小型機焦生產及部分中型獨立焦化廠煤氣凈化裝置(主要是脫硫裝置)不健全,焦爐煤氣未能回收利用;30%的機焦生產過程產生的焦化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70%機焦生產外排廢水未進行脫氮處理。
(二)、技術裝備水平低
焦化行業技術裝備水平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技術裝備水平低,落后生產技術在焦化產業中仍占較大比重,“只焦不化”現象嚴重,煤焦油及苯類等化學產品回收率低,焦爐煤氣大量排空;二是污染控制技術裝備落后,裝煤出焦煙塵回收處理率、煙氣脫硫脫氮處理率、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率普遍偏低。環保治理設施不健全,運行效率低,環境治理欠賬多。
三、對策建議
(一)嚴格執行產業政策,依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2004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焦炭行業的若干意見》及《焦化行業準入條件》等產業政策,要督促各地嚴格執行。各地應加大淘汰土焦(改良焦)和落后小焦爐的工作力度,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和企業,堅決關停。
(二)加強污染防治能力建設
組織編制《焦化行業污染防治規劃》,引導焦化行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統籌規劃全國焦化行業污染治理!笆晃濉逼陂g,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焦化行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提高焦化行業污染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焦化行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三)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加大對焦化行業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技術研發的投入,開發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在全行業實行清潔生產審核。各級政府要對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積極組織實施清潔生產示范工程,推廣和應用一批先進、成熟的環保節能工藝技術和裝備,最大限度地提高廢氣、廢水、煤化工等副產品的處理、回收和綜合利用水平。經清潔生產審核后實施中高費方案的企業,國家應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鼓勵企業全面開展清潔生產。
(四)完善技術標準,嚴格執法
完善焦化行業污染防治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焦化行業生產及污染防治相關標準,修訂《煉焦工藝技術規范》、《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國家標準,使焦化行業污染物控制標準符合國情并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對污染物排放實行在線檢測,進一步加強對焦化行業污染物排放的日常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