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后,商務部將在合適的時間再次調整部分鋼材產品的出口退稅,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其中,對目前尚未征收出口關稅的不銹鋼鋼坯將加征10%的出口稅。對此,從事鋼材貿易特別是進出口貿易的經銷商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從各個方面的信息看,2007年對鋼坯等資源性產品出口加征關稅是必然的。
由于中國今年鋼材出口激增,到目前為止,已有11個國家對中國鋼鐵企業采取了27項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涉及金額達9億美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羅冰生表示,政府明年將進一步控制鋼鐵新增產能、淘汰落后。從去年以來,國家三次對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率進行調整,鋼材產品從出口退稅15%調低到13%再到8%,并對生鐵、鋼坯加征10%關稅。這一政策調整效應會在明年一季度以及全年充分顯現,鋼坯的出口會有明顯下降,也會影響一部分鋼材的出口;而下一步會否采取調整措施是一個未知數,如果中國鋼材出口未得控制,有可能還會第四次調整出口稅率政策。
高端鋼材中國仍是凈進口國 “盡管今年我國已首次成為鋼材的凈出口國,但高端鋼材產品的進口量仍在不斷加大,中國仍是高端鋼產品的凈進口國。從當前鋼材出口結構看,今年1~11月,我國凈出口鋼材約2000萬噸,但收益很低。因此,依靠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模式將難以為繼。2007年國家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鋼鐵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10月,我國進口鋼材1530.64萬噸,其中高附加值產品約1105萬噸,占總量的72.2%,金額約126.62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81.4%。
根據海關總署檢測預警系統顯示,截至今年12月20日,我國當月鋼材出口30.2萬噸,進口5.8萬噸,凈出口24.4萬噸;全年鋼材出口4090.9萬噸,進口179..4萬噸,凈出口約2300萬噸,預計今年全年將凈出口2400萬噸。而從出口結構看,仍以低附加值鋼種為主。
對于鋼材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業內專家建議,對鋼坯等高耗能、高污染、高耗資源、附加值較低的初級產品,政府加征10%左右的出口關稅,不僅可以有效促進鋼材產品結構調整,還可以減少因大量低附加值產品出口導致的國際貿易摩擦。同時,稅收政策調整的過渡期也不宜過長。對此,今年9月14日出臺的下調出口退稅政策中規定,該政策自12月15日開始執行,即給國內鋼鐵企業一定的過渡時間。而很多鋼廠正是用足了這一過渡期政策,這也是導致我國今年下半年鋼鐵出口呈強勢的主要原因。
加快結構調整緩解貿易摩擦 雖然國家一直提出限制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過快增長,但效果并不明顯。相反,從當前的進出口架構看,我國鋼材出口平均價格僅為進口鋼材價格的一半左右,出口鋼材仍以附加值較低的產品為主,極易受到出口目的地國家的反傾銷指控,并加劇貿易摩擦。因此,加強結構調整,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以滿足國內不足的特鋼需求,并降低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以緩解貿易摩擦是業內專家的共識。
鋼鐵企業必須把提高鋼材品種質量,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作為2007年的戰略重點。今年中國新增加的鋼鐵資源量51%流向了國際市場,滿足了國際市場需求,49%留在了國內市場,實現供需基本平衡。
但明年的出口在此基礎上不可能增長,還將下降,新增資源量51%流向國際市場的情況明年不可能發生,因此增量將主要在國內消化,國內實現供需平衡的形勢比今年更嚴峻一些。
今年前11月,我國鋼鐵出口達3746萬噸,同比增長100%。今年美國鋼廠和鋼鐵協會就兩次要求美國貿易官員針對中國繼續給鋼鐵生產商發放補貼的行為采取行動。國際市場對鋼材需求量的大幅增長,是今年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政府對鋼材出口是沒有任何計劃、任何補貼的優惠政策,而之前鼓勵鋼材出口的出口退稅率近兩年也連續幾次下調。
雖然我國近兩年來部分鋼鐵產品出口增長迅速,但我國鋼材出口量僅占國內產量的8%,而像俄羅斯鋼鐵出口量通常占產量的60%,日本鋼鐵出口占產量的約20%~30%,韓國鋼鐵出口占產量的2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我國鋼鐵業還是主要面向國內,不會對世界鋼鐵市場形成沖擊。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有11個國家對我國鋼鐵行業采取了27起反傾銷、反補貼一般保障和特別保障措施的調查,涉及金額達9億美元。對此,在商務部的協調下,今年我國已舉行了兩次中美鋼鐵對話,中韓、中日鋼鐵官民對話則分別舉辦9次和11次。目前,中歐鋼鐵對話正在積極籌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