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監察”定位
1、明確“國家監察”的定位。2005年2月,國務院召開第81次常務會議,確定“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煤礦安全工作原則。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8號),再一次以國務院規范性文件予以明確。因此,準確定位“國家監察”,是履行好國家監察職能的前提。
對于“國家監察”的定位理解,主要有三點:一是站得高。要站在全國煤礦安全大局的位置,審視我們從事的工作,代表國家對煤礦安全工作進行監察,不受地方具體問題、具體情況的影響,不能顧及地方保護。二是看得準。對煤礦安全工作中的問題、隱患看得準,煤礦安全專業性強,要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程辦事。三是執法嚴。對煤礦安全中的違法行為采取措施,嚴格執法,不以罰代刑,也不以刑代罰,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輿論手段等多管齊下。
2、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職能。根據2004年國辦79號文件的規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主要職責有五項:對煤礦安全實施重點監察、專項監察和定期監察,對煤礦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作出現場處理或實施行政處罰;對地方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負責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和礦長安全資格、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發證工作;負責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組織煤礦事故的調查處理。
與以前的職能相比,主要有兩大區別:一是監察范圍。明確監察機構實施“三項監察”,將日常檢查、督促隱患整改交由地方監管部門承擔。但這并不意味著監察機構就不能進行日常檢查和督促隱患整改,本意在于監察機構必須集中精力抓更為主要的問題。監察機構可以與監管部門聯合進行檢查,實質上定期監察也就有日常監察的意思;督促隱患整改實行分級原則,一般事故隱患,由監管部門去督促整改,較大的事故隱患,監管部門督促整改后向監察機構報告,重大的事故隱患可以由監察機構直接進行督促整改。二是職能內容。明確監察機構對地方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需特別注意的是,不是對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進行檢查指導,而是對整個地方的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范圍要廣泛得多,自然也包括監管部門的工作在內。
3、實現“三個轉變”。根據煤礦安全監察定位和職能的變化,必須實現“三個轉變”,統一到“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工作原則上來。
一是轉變職能。煤礦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地方政府是煤礦安全監管的主體,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是國家監察的主體。因此,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不能代替地方政府,不能代替行業主管部門,不能代替出資人機構,更不能代替煤礦企業,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凡是應當由地方政府辦的,就督促地方政府辦,要體現分級、屬地原則。地方政府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對79號文件明確的六項職責負責。
在職能定位上,要特別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沒有抓住本職職責,攬得過寬,或者是片面地追求“關口前移”,管一些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發揮地方政府、行業部門、下級監管部門和企業方面的積極性不夠,信任不夠,不知不覺中把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變成了企業的安全管理部門、地方監管部門等等,或者是“四不象”。另一種是自我弱化,表現為工作信心不足,底氣不足,該負責的不敢大膽負責,抓工作缺乏力度,權威性不夠,效率效能有待提高。
2005年6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下發文件,明確了監管職能,明確了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必須接受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檢查指導。特別要強調的是,以前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承擔煤礦安全監管職能,直接履行了監管職責,直接做了大量的監管工作,現在不再承擔市縣鄉鎮煤礦的監管職能,就必須及時地把這部分職能交出去,從具體監管工作中擺脫出來,集中精力抓監察。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必須要有煤礦大安全觀念,但是大安全觀念并不是要求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煤礦任何安全問題都要直接管,什么都要自己親自去干。前述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5項職能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法定的本職職能,其他的,如安全質量標準化、采煤方法改革、監測監控系統建設等等,應當是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能,但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此不聞不問也是極端錯誤的,應當作為“貫徹落實煤礦安全法律法規、標準情況”予以檢查指導,予以重點督促,積極推動。這一點,領導干部、省局機關尤其要認識到位,擺正位置。否則,不僅吃力不討好,還將影響監察工作。
二是轉變工作方式,推進“三分開”。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來說,政企分開,就是法定分別屬于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企業的職責要分開。煤礦企業應該做的事情,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不直接干預,只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實施監察,監察企業是否履行了法定職責和義務。政資分開,就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與煤礦企業的出資人職能要分開。國有煤礦企業的出資人為政府,作為國家資產的管理者的國資委,加強國有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是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應有之義。省政府明確指出:省煤炭集團公司必須具有國有煤礦的安全管理職能。對此,我局提出,省煤炭集團公司必須配備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設立安全處、配備專業人員等。政事分開,就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辦的事很多,不能什么都包辦代替,有些事情可以委托安全中介機構按市場經濟規律去辦,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所要管的是安全中介機構的資質并對其監管。
三是轉變工作作風。檢查工作上的差距,主要是監管不扎實、執法不嚴格、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有些要求、措施,實際上沒有落到實處,說到底,還是有些形式主義的東西。轉變工作作風,就是要求真務實,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漂浮作風,在抓落實上下功夫。抓落實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監察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責任層層分解,最終要落實到每個人,干好了進行獎勵,出了問題予以追究,促進公正執法、嚴格執法、廉潔執法。
二、做好“三項監察”
“三項監察”,即:重點監察、專項監察和定期監察。這是今后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主要工作方式和執法形式。
1、“三項監察”的定義及相互關系。重點監察是指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煤礦或事故多發礦區進行針對性監察;專項監察是指監察區域內煤礦存在某些普遍性安全問題,進行專業性監察;定期監察是指根據區域內煤礦安全生產條件和安全工作狀況進行周期性的監察。
“三項監察”之間的關系是點、線、面的關系。重點監察是抓點,即安全問題較嚴重的點;專項監察是抓線,即煤礦安全中各專業領域中帶普遍性的問題;定期監察是抓面,及時了解掌握監察區域內煤礦的安全狀況,要求有一定的監察覆蓋率。
2、分級實施“三項監察”!叭棻O察”是國家局、省局、分局的共同職責,但工作的側重點應當有所區別,即應當分級實施。
國家局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最高機關,總攬全局,面對全國,由于全國各地煤礦情況差異性較大,煤礦數量多,組織開展全國性專項監察和定期監察比較困難,建議監察工作的重心:一是在重點監察的基礎上,形成宏觀政策性指導意見,分類指導全國;二是通過組織對省級監察監管機構的重點檢查指導或聽取省局的監察工作匯報,來推動全國煤礦安全工作。
省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指揮部,地位十分重要,監察工作的重心應放在重點監察、專項監察方面。省局的重點監察對象是在分局監察的基礎上,選擇重點和難點;專項監察對全省煤礦存在有專業特點的安全薄弱環節來確定,分專業組開展活動,通過監察,促進專業安全水平的提高;省局的定期監察主要是承辦國家總局、國家局和省政府組織的安全大檢查以及交辦的其他任務。
分局是監察一線,是所有監察工作的執法主力軍。分局監察工作的任務側重在重點監察和定期監察上。分局的定期監察覆蓋率每年達到50%以上。
3、“三項監察”的做法。重點監察、定期監察的方式均為全面監察,監察內容表格化、程序化,覆蓋礦井的各個方面,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尤其是瓦斯治理為監察重點;各項監察務求監察質量,以提高監察效能為生命,不要片面追求監察覆蓋率,給當地煤礦安全監管部門以示范,并通過當地監管部門加強日常監管,實現對煤礦安全的有效監察監管;專項監察由省局組織為主,分局予以配合,原則上專項監察每年不超過四次,大致每個季度一次。
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根據地方煤礦安全監管機構日常監督檢查情況,結合轄區內煤礦災害特點、礦點數量及分布、監察力量等因素,編制“三項監察”的監察執法年度計劃并告知當地監管部門及所有煤礦企業。監察計劃對全年監察工作進行統籌安排,適當留有余地,全年按監察計劃開展工作,特殊任務特別對待,特別處理。其中:分局的監察執法計劃應報省局備案,省局的監察執法計劃應報國家局備案,并根據上級有關煤礦安全的工作部署適時進行調整。逐步實現上下聯動、步伐協調、互為補臺的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合力。
4、嚴格依法執法。能用的執法方法都用上,規范執法處罰額度,江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出臺了《江西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指導意見》(試行),從9月1日起執行。總體是加大罰款、停產整頓、關閉礦井的力度。對多個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時,要分別裁量,合并處罰。
在監察執法工作中,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堅持“三個結合”,形成“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三個結合”就是監察與服務相結合、監察與夯實安全基礎相結合、監察與提高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素質相結合!拔逦灰惑w”就是煤礦安全工作總體格局中,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充分發揮五個方面力量的作用。即:發揮企業安全責任主體作用,調動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調動安全監管人員的積極性;發揮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作用,調動全體煤礦安全監察員的積極性;發揮安全中介機構的作用,調動執業人員的積極性;發揮群眾和輿論等社會的作用,調動廣大群眾、社會輿論的監督積極性。這五個方面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特別注意為當地政府當好參謀,發揮煤礦專業安全工作主導的作用,并通過當地政府把煤礦安全工作組織好、協調好,把五股煤礦安全力量擰起來,形成合力。
三、抓好檢查指導
“對地方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體現“國家監察”的具體形式。
1、檢查指導的主要內容。根據國辦發[2004]79號文件規定,檢查指導的主要內容是:貫徹落實煤礦安全法律法規、標準情況;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礦井情況;煤礦安全監督檢查執法情況;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事故隱患整改及復查情況;煤礦事故責任人的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當前,我們做到了督促指導市、縣(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到位,對監管人員進行培訓,統一監管執法文書樣式,規范監管部門執法工作。
2、分級原則進行檢查指導,原則是上級檢查指導下級。國家局對省級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加強和改進煤礦安全工作的建議;省局對設區市和部分重點產煤縣(市、區)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對設區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向國家總局、國家局和省人民政府報告工作;分局對縣(市、區)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對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向省局報告工作。
3、檢查指導的做法。一般采取聽取匯報、現場監察、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檢查指導前通知被檢查指導的市、縣(區)人民政府,一般情況下,市、縣(區)人民政府將交由市、縣(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承辦準備;聽取監管工作匯報后,對轄區內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確定的重點礦井進行重點監察,現場檢查非法礦井關閉、隱患整改等情況,同時檢查監管部門對煤礦安全監督檢查執法情況,查閱其執法文書等,做到檢查指導和重點監察相結合,兩不誤。原則上,檢查指導面應當保證100%,即每個省、市、縣(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每年應當檢查指導一次,重點產煤地區應檢查指導兩次。前一段時間,江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及其分局按照這個原則,開展了一次檢查指導工作,下達了建議書。
4、建立健全協調工作機制。江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及其分局建立了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工作通報和信息交流制度,及時通報行政執法情況及有關資料,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在頒發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等工作中聽取地方相關部門的意見。具體是:對煤礦的行政處罰及時主動抄送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對礦井下達停產整頓的監察指令,及時主動抄送國土、煤炭行業管理、工商、公安、煤礦安全監管、電力等部門;行政許可時,視情況主動征求地方煤礦安全監管等部門的意見;未涉密信息共享。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商解決煤礦安全監察、監管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原則上,分局每季度與設區市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召開一次,形成制度。三是完善聯合執法機制,杜絕重復執法和“一事兩罰”,努力提高執法效率。原則上,分局與設區市有關部門每年開展聯合執法2次;省局與省煤礦安全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每年進行聯合執法1-2次。
對質量標準化、采煤方法改革、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等進行檢查指導,進行重點推動,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項迫切的任務。我們的做法是: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根據上級要求或本省實際,商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實事求是地提出目標、時間進程表以及煤礦未如期達到目標必須承擔的后果;地方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具體貫徹落實;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貫徹落實進程進行檢查指導并予以配合,在監察執法過程中督促、指導煤礦企業落實;對在最后期限內未實現目標的煤礦企業,不再放寬期限,嚴格執法,說到做到,樹立強有力的權威。
四、做好事故查處工作
1、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發生事故后,不但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責任人員未受到處理不放過、職工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的原則嚴肅查處直接責任人,而且還要嚴肅查處所有的相關環節、相關人員的責任,做到查處一起事故,解決一些問題,整改治理一批隱患,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一次較大提高。
查處事故時要充分調動并發揮事故調查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但必須始終牢牢把握主動權,原則問題毫不妥協。
查處事故人員要區別對待。對無視法律禁令、無視政府監管、無視生命安全而違法違規生產造成事故的煤礦要敢于下達關井的執法文書,非法礦井必須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于1~5倍的罰款;對可能涉及非法違規生產背后的腐敗行為的,要積極協助紀檢檢察部門予以查處;對黨紀政紀處分效果不大的責任人員,一律并處罰款;對黨紀政紀處分沒用、刑事責任追究不上的責任人員,一律在經濟上予以重罰。
2、監督檢查事故責任落實到位。不能作出事故調查處理決定就不管不問,要會同司法機關、監察部門監督檢查事故責任的落實情況。對于建議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及時主動移交有關材料,并隨時調度落實情況,凡經檢察機關審定不予立案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必須對有關責任人員重新作出處理,嚴防理應受到最嚴厲處罰的人員最后未得到處理。重大事故處理結果包括司法處理結果,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五、嚴把煤礦安全準入關
1、落實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對未申辦、未被受理或經審核不具備頒證條件的煤礦,依法下達停產整頓指令,通報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監督執行,同時由相關部門依法暫扣或收回證照。停產整頓礦井的最終整頓期限為2005年12月31日,逾期仍達不到頒證條件的煤礦,提請地方政府依法予以關閉。加強對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監管工作,對取得許可證后降低安全標準、不符合條件的,及時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按照省政府要求,從2006年起,每年淘汰安全生產條件差、煤炭資源回收率低、抗災能力弱的倒數30名的小煤礦;至2007年,全省低瓦斯礦井生產能力低于3萬噸/年、高瓦斯礦井生產能力低于6萬噸/年的各類礦井不得通過行政許可年檢;按低瓦斯礦井不低于9萬噸/年,高瓦斯礦井不低15萬噸/年的規模,進行煤礦產業接替的礦井建設。
2、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強建設項目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凡是建設項目未經主管部門核準的,“安全專篇”不予審查;未進行設計審查的礦井,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已開工的堅決責令停止施工;未通過竣工驗收的礦井一律不得投產,已投入生產的礦井責令停止生產,通過竣工驗收并申辦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可恢復生產;未通過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的煤礦建設項目,以基建名義生產的,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
3、落實煤礦安全培訓制度。按照總局要求,組織好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進一步規范資格培訓工作,在培訓實效下功夫。督促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加強對煤礦職工全員培訓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嚴格執行職工上崗、轉崗培訓制度,提高職工法律意識和安全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