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山煤電是山西
循環經濟的重要窗口,那么屯蘭礦就是這扇窗戶上最亮的那塊玻璃。在過去的2006年,屯蘭礦再次保持和打破三項歷史紀錄:廢水零排放,原煤零庫存,全年沒有一起重大人身傷亡事故。此外,
瓦斯、煤矸石、煤泥的綜合利用也成為我省煤炭工業的樣板工程。
2006年,屯蘭生產原煤468萬噸,名列西山煤電第一。但在礦區卻不見“煤”的蹤跡。井下原煤全部封閉輸送,不露天、不落地,百分之百入洗。洗精煤通過鐵路直接發給客戶。一條500米長的輸煤管道,將選煤的副產品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輸送到古交發電廠。礦區全部實現了花園式潔凈化生產。
屯蘭礦井每天涌出污水4000立方米。然而卻沒有一滴污水直接排放。該礦建立了三條污水循環處理系統:第一條“制造”中水,供本礦廁所等衛生沖洗和花草灌溉;第二條“制造”工業用水,輸送到井下使用;第三條“制造”清潔水,供辦公和家屬區使用。辦公場所、浴室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則通過各分散排口重新進入中心污水處理廠,實現第二次封閉循環。
年產400多萬噸原煤,沒有一塊帶血的。屯蘭從2004年以來一直保持了百萬噸死亡率為零的紀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進步。而在這里,“科技進步”可不是簡單的“引進”和“采購”。在國內一流的智能化設備中間,有許多是屯蘭的自主知識產權。比如,將“大斷面支護”用于煤礦開采,屯蘭是世界上第一家。這項由礦長尹根成等攻關研發的項目,也因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僅2006年,該礦投入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有多項申報國家專利。2006年該礦還有一件新聞被全國媒體廣泛宣傳:“農民工段談喜多次糾正違章操作,避免重大事故,被表彰獎勵……。”這大約是該礦安全文化建設的很好注腳。
每分鐘有183立方米瓦斯涌出來,在屯蘭人眼里,這也是寶貴的資源。2005年,該礦投入190萬元,將燃煤鍋爐改造成瓦斯鍋爐,每年利用瓦斯500萬立方米,節約燃煤1萬噸。眼下,他們正開始建設一座瓦斯儲氣柜,供給民用和發電,最終實現瓦斯全部利用。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