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發生了一些值得高度警覺的變化,尤其是石油價格的暴漲,給我國經濟的穩定運行和國民經濟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造成了巨大的,困難,這一事件使國內有識之士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思考,已從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反思發展為對能源戰賠安全的全方位審視。
在此大背景下,為了緩解我國右油需求壓力,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能源大省陜西提出了自己的對策性意見--發展煤炭液化
。
油價上揚,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問題浮出水面,審視國情,發展煤炭液化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陜西省組織探討煤炭液化問題,基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那就是近年來國內外能源市場出現了重大變化;從國內能源市場看,90年代后期,我國能源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一方面是作為主要能源的煤炭供過于求,價格下跌,不少煤炭企業被迫限產、關井;另一方面是石油消費激增,供不應求,需要大量進口,目前,我國石油消費量約為2.5億噸,國內生產僅能滿足1.5億噸,尚有近1億噸的缺口。從國際能源市場看,由于受各種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油價不斷攀升,已然危及我們的經濟建設和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江澤民總書記、朱镕基總理曾在多種場合強調這一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研究院李大東教授從國家能源戰略安全角度分析石油問題說,我國從1993年由石油出口國成為進口國,之后每年進口數量不斷加大,2000年我國進口原油估計將達7000萬噸,而且今后每年將以1000萬噸的速度遞增。在對能源需求大幅提升的同時,我國的原油產量近期將不可能有大的突破。李大東院士認為,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已危及我國的能源戰略安全。2000年原油價格上漲就不是由于資源缺口而是一個人為炒作問題。
李大東院士的判斷代表了專家們的一致看法。著名經濟學家、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博士一針見血指出,石油價格上漲不是一個孤立問題,它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有聯系。如果僅僅把2000年的石油價格暴漲暴跌看作是石油價格的簡單浮動,那就錯了。李連仲認為,石油價格上揚是世界上一股阻止中國加入WT0的逆流人為炒作的結果,目的就是湘沒有安繼備的中國,這種人為炒作對中國帶來很大沖擊,使商品價格上漲0.2%,影響到國企改革與經濟正常運行。
煤的問題因為油而凸現,但專家們認為,如果僅從一時的油價波動來考慮煤炭液化問題,就是機會主義,作為解決油品短缺問題的一個主要途徑,煤炭液化首先是一個戰略問題,是中國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
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這就是我國的能源結構現狀。我國是個煤多油少的國家,其能源構成煤炭占據絕對分額,達70%;石油不足20%,其所占比例僅為發達國家-半,天然氣分額不足6%。針對這樣一個國情,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先生指出,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最終還要濺上做文章,在煤炭的綜合利用上下功夫。國家計委產業司司長劉鐵男也認為,如果不把煤炭文章做大做活的話,我們的能源問題就不可能出現戰略性變化。
煤炭液化是國家行為,是國家項目,靠企業投入不現實
雖然說從國家安全儲備、技術儲備角度來說,煤炭液化是一個戰略性問題,但如果從純商業運作角度去人手,這個項目卻并不令人看好。李大東院土算了一筆賬說,當前煤炭液化項目的投資產出比是生產1萬噸油需要1億元的投資,而沿海煉油廠擴建的投入產出比是每增產100萬噸油,投資不能超過l0個億,這樣兩筆賬一算,煤炭液化投資過巨,是賺不到錢的。
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朱德仁教授卻不同意這樣一種算賬法。朱教授認為,煤炭液化與煉油都有一個從勘探開采到最后出油的過程,從前期勘探開采這一環節來講,煤炭的花費要遠小于石油,到后期煉油這一環節則反之,如此算下來,二者的全程投入相差并不多。
無論這筆賬怎樣算,煤炭液化的投資都不是一筆小數目,不是單靠地方與企業能夠完成的,而且:指著它賺錢,也至少是10年以后的事。
關于投入和效益問題,專家們的意見可歸為以下幾大類。
一:是爭取國家支持。李大東院士認為,發展煤炭液化,目前還處于一個戰略安全主導階段,主要是國家投入的時期,國家必須投入,必須掌握這項技術。
二:是通過技術創新,定國產化之路,把成本降下來。國家計委產業發展司劉鐵男司長說,煤炭液化已被國家計委列為2001-年重點推進的十大工程之千,這個項目不僅是戰略問題,還事關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但項目能否真正搞下去,關鍵還有一個效益問題。政府的支持畢竟有限,項目最終成功還需要靠技術創新,以我們自己的技術取代高昂的轉讓技術,把成本降下來。
三:是走多聯產之路。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方德巍教授指出,當前世界化工行業已進入綜合發展階段,以求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煤炭液化的關鍵問題是通過多聯產,綜合發展,有效利用,把投資成本降下來,把附加值提上去。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認為,只有在煤的氣化、多聯產方面闖出一條路來,才能實現中國煤化工的跨越式前進。
四:是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朱德仁教授指出,目前有大型煤炭液化工廠成功運行的國家南非,其煤化工產品不僅有石油,還包括131種產品,而且都能賺錢。把產品做大,把成本降低,技術問題固然重要,政策和運行機制更重要,只有形成公司化市場運行機制,由科研單位與企業聯合形成開發公司,技術才能介入企業開發當中,煤炭液化項目才能步入良性運行。
當然,這只是試驗性成果,能否進行產業化生產不僅需要比較成本分析,而且需要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強有力的推進措施。可以說這三條缺千不可。目前,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煤炭液化的比較成本已大大降低;為此提出自己煤炭液化產業化建設的初步設想,即立足于榆林地區優勢,利用中科院煤化所、煤科總院已研究出的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特色的間接液化技術、直接液化技術、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quot;灰熔聚氣化技術",在工業性中試完成可行的基礎上,爭取國家支持和項目布點,盡快促成煤炭液化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