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了連云港港口港口15萬噸級航道的疏浚現場。據同行的港口集團建港指揮部副 指揮陳昌林介紹,15萬噸級航道浚深工程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70%,航道通航水深已達-15米,平均水深超過-15.5 米,吃水-17米的貨輪已可乘潮進港。
隨著港口競爭的日趨激烈,深水航道已經成為衡量港口實力的重要指標,為了盡快提高連云港港口的通航能力,為億噸大港建設提供先決條件,從去年開始,港口航道在原有了萬噸級航道基礎上進行改擴建。改擴建后,航道總長將達33.9公里,水深- 16.5米,能滿足15萬噸級散貨船乘潮通航和10萬噸級集裝箱船全天候通航的單向航道的要求。
為加快航道疏浚速度,連云港港口集團邀請了來自上海、廣州和南京的我國三大航道工程局共同承擔疏浚工程。陳昌林告訴我們: “3家國內頂級航道工程局同時參與疏浚航道工程,在國內港口建設中是罕見的,效果也是顯著的。”為了保證工程的快速推進,各家航道局均派出了自己最精干的隊伍,今年4月份,長江南京航道局將滿載吃水5.9米、疏浚能力為8100立方米的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調到了港口,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據了解,目前共有 “長鯨1號”、 “廣州號”等10艘疏浚船在航道作業區內晝夜施工,每天.疏浚量超過了5萬立方米。今年底,整個航道通航水深可達-16米, 2008年3月31日前,整個工程完工達到-16.5米,將比原計劃工期提前9個月。
相對于我國普通海域的地質條件來說,連云港港海域的地質條件較為惡劣,海底泥沙硬度強、黏度大,疏浚難度大、效率低。面對困難,各個航道工程局紛紛改進了施工工藝,目前全部達到了最佳的施工效果。“長鯨1號”剛到連云港時根本無法適應港口海域的地質條件,工程進度緩慢。針對這種情況,他們立即組織了科技攻關小組,投入了2000多萬元,對挖泥船高壓沖水設備、耙齒進行了改造、改進,增加破土能力。現在該船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0%,每天疏浚淤泥量已達3萬立方米。
來源:連云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