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鋼鐵協(xié)會7月30日的第三次行業(yè)信息發(fā)布會公布,今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四次出臺限制鋼鐵產品出口的措施,政策效應將在下半年顯現(xiàn)。按2006年出口數(shù)量和價格計算,通過降低出口退稅率、加征關稅,將增加出口成本總額218億元左右。
“從全行業(yè)看,政策發(fā)生作用最明顯的是體現(xiàn)在成本上。”中國鋼鐵協(xié)會副會長羅冰生說。經中國鋼鐵協(xié)會測算,取消退稅和加征10%關稅的鋼鐵出口產品,平均每噸增加成本人民幣800元左右;取消退稅和加征5%關稅的產品,平均每噸將增加成本人民幣700元左右;退稅率降到5%的產品,平均每噸增加成本人民幣 500元左右。
有關鋼鐵研究機構分析,此次調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增速,但從長期看,影響鋼鐵產品出口的決定因素是鋼材出口效益與國內市場銷售效益的比較。當出口價格高于國內市場時,企業(yè)出口產品的積極性不會減弱;但當國內市場價格與出口持平時,企業(yè)出口的積極性自然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下半年全行業(yè)運行可能出現(xiàn)以下特點: 第一,宏觀調控措施發(fā)揮作用,鋼鐵產品出口明顯下降。由于上半年限制出口措施的效應將在下半年顯現(xiàn),下半年鋼材出口的效益將低于國內市場銷售效益。按下半年鋼材出口水平比上半年下降40%到50%測算,2007年預計全年出口鋼材總量5160萬噸左右,比2006年增長20%左右。
第二,國內資源量增加,影響國內市場供需平衡。今年上半年鋼材、鋼坯進口、出口相抵,折合成粗鋼,凈出口3064.77萬噸,月平均510.8萬噸;下半年預計凈出口水平比上半年下降60%左右。這部分減少的凈出口粗鋼,將流向國內市場,相應增加國內市場的可供資源量。
第三,鋼鐵企業(yè)將適應下半年國內市場的發(fā)展變化,以銷定產,壓縮鋼鐵生產總量過快增長,實現(xiàn)下半年新的供需基本平衡。預計全年國內市場粗鋼消費量4.46億噸左右,比2006年增長12%左右;全年預計粗鋼產量4.8億噸左右,比2006年增長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