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江蘇沿海中部唯一深水海港--大豐港正式對外開放,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又增添了一條新的出口通道。與此同時,大豐港二期5萬噸(兼靠7萬噸)系列深水碼頭開工建設,新增貨物吞吐量600萬噸。
大豐港地處江蘇沿海中部,1988年以來,100多名水利、港口專家通過長達8年的認證,港口建設者們經過8年的建設,克服了資金、施工等重重困難,終于建成了2個萬噸級深水泊位,向世人證明:在淤長型海岸帶上建起的深水海港,從理論和實踐上突破了"此類口岸是建港禁區"的觀念,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奇跡。
大豐港深水泊位于2005年10月18日試通航,開辟了秦皇島、大連、海南、福建、浙江、連云港等國內10多條國內航線,最大停靠船舶 1.9萬噸,最大日卸貨量1萬余噸,到目前吞吐各種貨物近百萬噸,大大降低了腹地的物流成本。去年6月,大豐港一類口岸對外開放獲國務院批準以來,鹽城市、大豐市兩級政府加強領導,掛圖作戰全面推進聯檢部門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港口的集疏運體系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快,省道332大豐港段、鹽徐高速大豐港段、疏港四級航道等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善并提升了港口的各種功能。據介紹,到"十一五"末,大豐港將建成為年吞吐1500萬噸散雜貨、30萬標箱的國家際綜合性商港。
在建設深水大港的同時,大豐港實施了"港口、港區、港城"三港聯動發展的戰略,以港口為支撐,全面打造產業集群。目前,臨海工業區、倉儲物流區、海港新城區、出口加工區、生物科技園區等建設初具規模。其中臨港工業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發展現代物流、新能源、石化與基礎化工、新材料和機械加工、農產品海產品深度加工等產業。到今年9月,大豐港經濟區已落戶新加坡、日本、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投資項目106 個,總投資136億元。同時,大豐港正在建設"一湖居中央、雙核臨水立、五軸皆通達、森林環城繞"的長三角地區的濕地明珠、生態港城。目前,一個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文明開放、最宜人居的5平方公里、5萬人口的新興生態港城正在建設中。
相關資料:
大豐港一類口岸正式開放
大豐地處江蘇中部、黃海之濱,總人口73萬,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轄14個鎮和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境內有省屬農場和上海農場各3個,素有“蘇北小上海”之稱,是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2006年人均GDP、人均一般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全面小康整體水平位居蘇北第一,連續五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
2007年伊始,大豐提出了“苦干三年率先全面達小康,奮戰五年力爭蘇北第一縣(市)”的戰略目標,著力建設實力大豐、惠民大豐、法治大豐、文化大豐、誠信大豐、平安大豐、綠色大豐、合力大豐。到“十一五”期末,大豐將建成江蘇東部沿海新興臨港工業城市、江蘇中部開放的港口物流城市、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旅游城市和鹽城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沿海發展的新平臺
2007年9月20日,一個盛大的儀式———大豐港一類口岸正式開放暨經貿洽談會將在大豐隆重舉行。2007年8月3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出署岸函〔2007〕316號文件,批準大豐港一類口岸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江蘇沿海近千公里海岸線幾乎無大型港口的歷史,完善了江蘇乃至全國沿海港口布局,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提供了一個便捷、快速、高效的出海大通道。
大豐港與日本、韓國一衣帶水,位于江蘇港口空白帶的中部,航道水深-15米以上,可進出5萬噸級以上貨輪,背倚遼闊的蘇中平原,輻射鹽城及寶應、高郵、興化、金湖等地近2萬平方公里1000多萬人口,是夢寐以求的戰略大港。大豐港的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江蘇省政府組織下,國內數十位知名建港專家對全省沿海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大豐海域內有一條與海岸線平行的潮汐通道 ———“西洋深槽”,該通道水深-15米,等深線寬3-4公里,長55公里,并與外海深水貫通,其東側微微凸起的小陰沙防風避浪,專家們一致認為此地可建深水碼頭。九十年代初期,國家交通部從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填補全國僅存的港口空白帶出發,將大豐港列入交通部“九五”沿海港口發展規劃。1998年3月,經省政府同意,省計經委下發了《關于同意大豐港5000噸(兼靠萬噸)級碼頭工程開工建設的批復》,同年,大豐港建設拉開了序幕。8年建設,大豐港先后建成導航觀光燈塔、航道燈標設置、30公里長的疏港公路、4.3公里長的引堤、1540米長的棧橋、兩個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完成直接總投資達3.4億元,間接投資逾5億元,一個新興的海港矗立在世人面前。大豐港一期工程于2005年10月18日建成投入營運以來,先后開辟了至大連、秦皇島、山東、連云港、浙江、福建、海南等國內貨運航線,2006年完成貨物吞吐60萬噸,2007年1-6月份,碼頭停靠船舶60多艘次,完成貨物吞吐近40萬噸,碼頭作業效率、貨物吞吐量呈直線攀升之勢。
大豐港的建成,使沿海荒蕪的灘涂一躍成為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港口物流優勢和沿海土地資源優勢為國內外客商所看好,區內外向度明顯增強。大豐港本月正式開通至韓國仁川、釜山的集裝箱班輪航線,韓國現代起亞集團落戶鹽城,上海紡織控股集團投資20億元在大豐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紡織園區,浙江萬向集團在大豐投資建立精鍛生產制造基地。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北京、上海、浙江、蘇南等地 400余家企業落戶大豐市內,中國誠通集團投資50億元在大豐港建設物流基地和碼頭項目。大豐港的建成,進一步提升了大豐市乃至整個鹽城市的區位優勢,極大地改善了周邊地區的投資環境,徹底打破了制約沿海大開放、大開發的交通“瓶頸”,成為上海、浙江、蘇南產業轉移的首選基地,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大豐港正穩步發展,目前,一個5萬噸(兼靠7萬噸)級散貨泊位和一個2萬噸(兼靠4萬噸)級件雜貨泊位的二期工程項目正在全力推進,項目已得到省發改委核準;水工工程9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將于2009年10月建成。8萬噸級的液體化工泊位、2個2 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正在積極開展前期準備工作,計劃在“十一五”期內建成并交付使用。與港口相配套的三條集疏運通道全部納入江蘇省規劃并將開工建設:連接大豐市區的快速疏港道路(即332省道)正在實施“二改一”工程;鹽徐高速大豐港段已列入江蘇省高速公路規劃網,下半年將開工建設;連接通榆運河、與長江水系相通的四級疏港航道工程已列入規劃,2009年將建成使用。
鹽業文明的發祥地
大豐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這里曾是中國最古老、最重要的產鹽地之一,鹽業文明震古爍今。文學巨匠施耐庵在這里揮毫寫下《水滸》;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在這里揭竿而起;哲學家朱恕、畫家鄭板橋等古代知名人物在這里留下了他們人生詩篇。到上世紀初,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又籌資600萬兩白銀,率領6萬啟海(啟東、海門)鄉親浩浩蕩蕩長途北涉,在這里開辟了全國聞名的大豐鹽墾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第一次把資本主義的管理方式大規模用于農業管理。到了革命年代,這里又成為劉少奇、陳毅、粟裕、黃克誠等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過的革命老區.……
美麗的生態家園
大豐的生態建設獨樹一幟,是全國首批生態建設示范市、首批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首批生態農業試點縣,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為“持續農業農村發展實驗區”,被世界銀行確定為“全球生態農業案例研究”五個基地之一。大豐是全國擁有綠色食品論證最多的縣(市) 之一,省級大豐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環保部門批準的生態經濟開發區。
不僅如此,大豐還擁有亞洲東部最大的一片灘涂濕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重要濕地名錄”。灘涂濕地生物系統處于半原始狀態,生存著上千種浮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爬行動物,以其美麗獨特的景色吸引著中外游客的目光。域內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麋鹿自然保護區、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一個省級保護區(古鹽運集散地保護區)。
上海的“菜籃子、米袋子、后花園”
大豐是江蘇省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市),農產品量大質優,已建成5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常年產糧食54萬噸,水果6.5萬噸,生豬飼養量80萬頭,家禽飼養量2700萬只,水產品l1.5萬噸,各種魚類20種,各種貝類5000噸。大豐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100%,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90%以上。1999年和2001年的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大豐分別有15 個和20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級名牌,名牌總數兩次居全國縣級市之首。“晶隆”牌海水蔬菜獲2006年全國農產品“十佳”品牌。全市有70多個農產品及加工品進入上海農工商、聯華、世紀聯華、家樂福、麥德隆等知名超市,年銷售額近2億元。大豐市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正在實施5萬畝設施栽培工程、5萬畝高效立體種植工程、5個特色鎮建設工程、50個專業村建設工程、50個高效農業項目建設工程。全市高效農業種植面積5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0.3%;高效規模養殖場4500個,占總數的40%;高效漁業養殖面積12萬畝,占總面積的20%。全市有萬畝以上規模基地28個,形成一蒜(大蒜)、三瓜、(冬瓜、西瓜、南瓜)、五青(青椒、青玉米、青蠶豆、青毛豆、青花生)等為特色的50萬畝露地蔬菜;以大棚西瓜、韭菜、絲瓜、草莓等為特色的22萬畝設施蔬菜;以棉花與青椒、棉花與洋蔥、棉花與西瓜、棉花與野生蔬菜共生為特色的45萬畝高效立體種植。
連綿不絕的知青情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有8萬上海知青在大豐工作、生活。知青返滬后,如今活躍在上海各條戰線,仍對“第二故鄉”大豐充滿深情。為了再現當年上海知青生活史,展示滬豐兩地同呼吸、共拼搏的奮斗史實,大豐市正在籌建上海知青博物館。博物館選址海豐農場原元華分場場部,通過維修和利用現存的主建筑,再現當年四合院式知青宿舍區。四周依河建造800米墻段式長廊,并依勢造景,分設語錄板報、露天電影、籃球場、主席塑像、知青群雕,再現當年知青廣場的氛圍。博物館內設知青檔案、原始實物、農場建設、杰出人物、親情友情、滬后花園、當年故事、世紀通道等八個展區,將于2008年4月對外開放。
來源:新華社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