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自行勘探設計的第一個特大型煤炭基地,河南平頂山煤礦集團在近年來的發展實踐說明:走循環經濟之路,是其破解這道難題的最優路徑。
把資源“吃干榨凈”
在平煤采訪,“吃干榨凈”是他們對利用資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如果說幾年前朝川礦對這句話的理解還普遍停留在概念的程度上,那么,現在這句話的內涵已經有了行動的詮釋。
在朝川礦工業園區,記者見識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這一循環經濟模式的全過程。在工人監控和操控下的各種生產線上,產出的原煤通過密閉的膠帶運輸機直接運送到洗煤廠入洗,洗出的精煤送到坑口煉焦廠煉焦,在煉焦過程中伴生的粗苯、硫銨、煤焦油變成了化工產品,洗煤、煉焦產生的廢水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后變成了生產生活用水,洗選出來的煤泥、煤矸石可以發電,發電產生的熱能可供采暖和洗浴,發電后產生的煤灰、爐渣可以做建材……幾乎每個下游生產環節的原料都是上游生產環節的副產品或廢料,環環相扣、環環生金,廢物逐層減量利用,直至將煤炭“吃干榨盡”。
“廢物”變成了財富,資源的綜合利用讓朝川嘗到了好處。朝川礦礦長王錄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只是單一的挖煤賣煤,現在經過一系列的循環利用之后,資源成本減少了,資源效益卻增加了,這一減一增,綜合效益可以翻幾番。“像我們礦原來年產值2億多元,今年1至10月份就達到了8.3億元。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像朝川礦這樣,通過“吃干榨凈”礦產資源,把以前的“廢物”變為財富,既減少資源消耗,又實現“綠色”開采,增加經濟產值,代表當今世界煤炭能源產業中先進生產理念的循環經濟大戲,如今正在平煤各個工廠、礦區上演。
僅2006年一年時間,平煤集團就建成了10個重點循環經濟項目,項目總投資38.4億元,年增加銷售收入28.8億元。
立足資源“大循環”
昔日飛塵彌漫的礦區,如今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沒有滿臉黝黑的礦工、沒有簡陋的采礦設備、更沒有滿天飛舞的煤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作業設備、先進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平煤集團以自己的實踐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煤礦的“成見”。
作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平煤集團通過實施“以煤為本,相關多元”發展戰略,謀劃了在各個項目、企業、礦井層面上建立“點”循環,推行“吃干榨凈”式的清潔生產,從源頭上切斷污染源;在企業間或產業間建立“線”循環,實現企業、產業間的相互耦合;在園區內和集團層面建立“面”循環,把循環經濟貫穿于生產、銷售、消費、回收、資源化、再利用的全過程,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最終實現“大循環”。
目前,平煤集團已建成了“煤—電—建材,煤炭—煉焦—焦油加工—碳素、糖精產業鏈,煤炭—氣化—精細化工”3條產業鏈,由單一的煤炭采選業逐步轉入煤、鹽、電、焦、化、建材“六位一體”的綜合發展格局。其中,平煤集團的糖精單條生產線產量已居全國第一。已建成的開封炭素項目年產超高功率石墨電極2.2萬噸,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生產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國家。
除平頂山煤田、汝州煤田、禹州煤田和相關產業外,平煤集團還在葉縣、駐馬店、開封等地建立工業園區,使產業由煤循環到了非煤,由本地循環到了外地,完全實現經濟從鏈式循環向園區和集團內“大循環”的模式轉移,對平煤而言只是時間問題。
僅平煤集團煤鹽聯合化工產業園一項,預計建成后每年將就地消化煤炭1000萬噸、利用井鹽300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達200億元。在2006年220億元的銷售收入中,非煤產業銷售收入114.7億元,占平煤總銷售收入的52.1%,首次超過了煤炭采選業。
職工、企業“雙向受益”
采掘機械化,逛井下超市,吃免費井下午餐,住生態文明社區,還能聽音樂、坐“奔馳”——平煤六礦投入90多萬元購進的防爆膠輪車,被職工笑稱為“奔馳”。從地面到井下采面2000多米的路程,坐上“奔馳”聽幾分鐘音樂就到了。一些礦下設立的“井下超市”,24小時為井下礦工提供服務,井下喝水難和吃飯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香山礦采煤一隊的盧軍告訴記者:“不但在采面能喝上開水,吃上熱包子,越來越多的好設備在井下投入使用,也使我們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
“僅僅用于井下質量標準化建設,平煤近三年內就投入了5個億。”平煤集團工會主席倪政新說,平煤循環經濟的意義,不僅僅是幾個循環產業園區的建成,其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包括其家屬在內的40萬人能共享發展循環經濟帶來的實惠:生活條件改善了,沉陷區和棚戶區改造進展迅速,150萬平方米新建生態文明社區拔地而起;人均收入增加了,從2002年的在崗職工人均11000元/年,達到目前的22800元/年。
如今,在平煤全力推進全循環經濟的進程中,職工的主體責任和主動意識明顯增強。觀念一變天地寬。3年時間里,平煤集團年銷售收入從78億元增長到了2006年的220億元,預計今年銷售收入突破320億元,資產總額從125億元,增長到306億元,實現了1個平煤到3個平煤的跨越。
平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陳建生說:“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已成為我們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著力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深刻改變著平煤集團的發展路徑。”
來源:光明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