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天生麗質”,擁有海域面積約10000平方公里,海岸線、島岸線長達289.1公里。如何充分挖掘汕頭的海洋優勢,讓我市成為“才貌雙全”的濱海城市?近來,我市積極走出去,學習借鑒蘇浙滬等地在開發海洋經濟方面的經驗做法,將目光瞄準到急待破題又是潛力無限的海洋經濟開發上來,致力做大做活海洋經濟文章。 致力打造東南沿海億噸深水大港 汕頭因港而興、因港而活,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港口經濟作為一個戰略性的產業,大氣魄規劃建設大港口,以大港口帶動大物流,促進港口經濟做大做強。圍繞把汕頭港發展為建設現代化、外向型的東南沿海億噸深水大港的目標,今年來,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大手筆推進,廣澳港區5萬噸級航道、5萬噸級石化碼頭,馬山港區3.5萬噸級煤碼頭改擴建工程建設加快,珠池港區配套繼續完善,促進盤活潮陽港區,華能海門電廠15萬噸級煤炭碼頭的建設和豐盛海門電廠7萬噸級煤碼頭的規劃同步推進,力爭建成粵東煤炭中轉基地。同時,積極拓展國際航線和班輪,成功開通汕頭至地中海、汕頭至中東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大大提高了汕頭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 全力推進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 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是破解發展瓶頸,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省委、省政府關注,干部群眾期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指出,這是汕頭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實施。圍繞這條事關汕頭今后發展出路的“希望之帶”上,我市提出把河口整治、海堤建設作切入點,將堤路結合、圍海造地、建設百年一遇的海堤與高標準的景觀市政大道提高城市的防災減災能力有機結合起來,首先啟動新津河口片區建設,同時抓緊塔崗圍片區和外砂片區的規劃建設,形成兩頭推進的格局,把東部城市經濟帶建成汕頭的中央商務區,建成世界有名、國內一流的生態型海濱新城。 創造條件發展臨港工業 以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實現汕頭跨越式發展,我市把工業經濟帶作為新的工業城市來規劃建設,把商貿、物流、金融等一并考慮進去,目標是使其成為發展臨港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成為汕頭大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目前,我市正利用工業經濟帶和現有的園區,整合資源,調整布局和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今年5月,工業經濟帶的啟動點———深圳龍崗(汕頭潮南)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將啟動建設,將以數碼園區為平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確保合理的高密度,合理的高容積率,把之建設成為工業經濟帶高標準的示范區。
來源:大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