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之前,所有人都可以通過郵件、傳真等向四川省法制辦或省交通廳,就目前正在網上征求意見的《四川省港口管理條例(修改稿)》(下稱“《條例》”)做出反饋。
“《條例》目前還是待議稿,主要背景就是劉奇葆就任四川省委書記后對四川原先定位進行了一些調整,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將四川打造為西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水運、港口的發展自然不能忽視!笔≌ㄖ妻k工交財貿法規處的內部人士6月10日向記者透露,《條例》參考了一些先行者如重慶、浙江、福建等省市的“做法”。
據介紹,5月上旬,由四川組織了上百名專家,對境內長江水運資源進行了一個調查。其“發現”讓人驚喜——四川省適宜建大噸位、集裝箱碼頭的優良岸線資源大大超過原調查數據。其中,長江、岷江、嘉陵江可供建設大噸位、集裝箱碼頭的優良岸線資源達11處19.35公里,可支持建設的港口群年吞吐能力也大幅提高到800萬標箱以上。
預謀式“驚喜”
“為什么原調查數據沒有發現?”省交通廳航務海事局政策法規處內部人士向記者解釋,是因為四川當初的調查沒有把眼光投放到廣西北部灣,“北部灣是距離四川最近的出?冢瑢τ谒拇ㄩ_拓西南出海通道、在開放合作中促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重大裝備制造產業,是四川省委、省政府“7+3”產業發展規劃確定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之一。實際上,為解決重大裝備運輸難的問題,實現四川重裝產業良性發展,據記者了解,百名專家也在為重裝企業沿長江建廠解決大件運輸問題調研選址。
與調查結果出籠時間相近的一個消息是:四川省交通廳航務管理局副局長楊伯超5月率隊拜訪交通部長江航道局。楊伯超向主管部門表示四川迫切需要加快長江水運發展,“希望長江航道局建設更高等級的‘出川’航道”。
根據四川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有關“打造西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議題,四川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擴建宜賓和瀘州兩個港口大噸位、集裝箱碼頭,形成年吞吐量800萬—1000萬標箱的港口體系,提高長江水道運輸能力。
四川省社科院學者劉世慶認為這是“重大利好”,“港口是一個地區十分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比較優勢,建設港口和發展臨港經濟可產生巨大的帶動和支撐作用”。
瀘宜的動力設想
據悉,組建于1997年的瀘州港國際集裝箱多用途碼頭目前是四川的“唯一”,也是長江最上游的第一個集裝箱碼頭。瀘州港國際集裝箱多用途碼頭正加緊建設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已展開前期工作。根據其業主單位——長通港口公司的網站介紹,三期工程建成后,整個港區將占地1000畝,共形成3000噸級泊位6個,年吞吐能力達到100萬標箱。
成都物流協會的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底,瀘州港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從運輸成本上看,一個40尺集裝箱從成都至瀘州到上海要費8000—8500元,而從成都至重慶港到上海,一個40尺集裝箱運輸成本約9000元;但從時間上看,成都-重慶比成都-宜賓-重慶、成都-瀘州-重慶要分別快30小時和23小時。
但規模小、班輪少,是瀘州港集裝箱碼頭目前最大的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5月上旬,省長蔣巨峰在調研瀘州港集裝箱碼頭、仔細了解了瀘州整個岸線資源情況后一針見血地指出: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擴大吞吐能力,形成規模效應。只有規模上來了,才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同時,對于瀘州交通建設中的資金問題,“蔣巨峰表示可以大膽嘗試,采取多種方式吸引資本,解決投資壓力大的問題”。
瀘州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交界區,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宜賓也是個四通八達的地——國家規劃的長江六大重要樞紐港之一,也是國家“五縱七橫”交通規劃中南北干線與長江東西軸線的交匯點。
去年7月,宜賓就在港口開發建設上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通過其參股的中建北新鐵路建設公司,與宜賓市政府攜手建設總投資達7億元的四川最大綜合作業區——宜賓港“志誠作業區”——開創了宜賓市乃至省政府與外商投資合作建設港口的先河。
按照初步規劃,宜賓港將依托長江、金沙江兩條水運主通道,建設以“志誠”大型港口綜合作業區為中心,以豆壩、小岸壩、安阜、羅龍、陽春壩5個重大型專用碼頭為支撐,以20余個區域性客貨碼頭為補充的內河樞紐港體系。
作為宜賓港總體規劃中的中心港區,“志誠作業區”位于宜賓市合江門下游長江北岸,它具有4公里長的岸線,是長江上游良好的深水岸線——規劃建成1000噸級集裝箱泊位11個、1000噸級雜件泊位和滾裝泊位各2個,年通過能力集裝箱100萬標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上旬,百名專家的調查認為“志誠作業區”可支持300萬標箱吞吐能力。
宜賓市交通部門更提出在2015年要陸續投資980億元,把宜賓建設成為川滇黔結合部交通樞紐。百名專家調查后,認為瀘州、宜賓為中心,可建大型集裝箱碼頭的港區共達六處。
通過瀘州、宜賓兩市撬動四川長江港口群的整體打造,極有可能成為四川最終實現目標的大路徑選擇。“港口是一個區域概念,他們之間是一個相互協作、良性競爭的關系”,省交通廳航務海事局政策法規處的內部人士并不忌諱向記者談川渝兩地的競爭,“其實也沒有什么好競爭的,都是港口產業,大家就像成都春熙路的商家一樣”。
不過劉世慶也指出應同時重視兩個問題,“一是打造四川段長江港口群,就必須先組建實施主體,打破行政區劃;二是尋找比較優勢,錯位發展,將各項指標比如陸運成本、水運成本、時間成本、硬件設施等一一對比分析后,再作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