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技術即“煤變油”技術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5噸煤炭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可以合成出一噸成品油。近日,承擔這一科技攻關項目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在一個千噸級的“煤變油”裝置上已成功打通了全部工藝流程。我國因此成為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掌握”煤變油“技術的國家之一。
這一成功為更大規(guī)模的“煤變油”裝置建設奠定了基礎。自去年10月
以來,中國科學院正式啟動了“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tài)床工業(yè)化技術的開發(fā)”項目,并列入全院解決重大戰(zhàn)略性科技問題的首批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根據(jù)項目規(guī)劃,未來3 年內將在我國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個萬噸級的“煤變油”裝置,從而使這項技術向工業(yè)化邁進一大步。
項目主管、山西煤化所所長孫予罕研究員說,目前,關鍵技術之一的催化劑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擁有了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且成本降低為原來的1/6。按照這一成本,如果合成油規(guī)模達百萬噸,噸油成本將控制在2000元左右,具備充分的市場競爭力。在生產工藝方面,他們用“漿態(tài)床”代替了原來的“固定床”,更加適合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
據(jù)悉,面對國際石油市場波動的形勢,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我國加快實施“煤變油”計劃。煤液化制油工程已被列為“十五”期間國家重點組織實施的12大高技術工程之一,中央政府將集中部分國家經濟資源和科技資源予以支持。我國將在云南和陜西興建兩個煤液化項目,總投資上百億元人民幣,年產石油約200萬噸,在煤炭儲量僅次于山西的內蒙古自治區(qū),一項總投資250億元的“煤變油”項目也已啟動。
新聞背景
煤可以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液化兩種方式轉化成汽、柴油。
這一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上半葉的德國,之后,南非、荷蘭、美國、日本也都嘗試利用這一技術將煤炭轉化成汽油和柴油。據(jù)專家介紹,煤炭合成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質量高于第4代潔凈油品,人們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我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達1萬億多噸,年產量達10億噸,自給有余還能出口,另一方面,我國石油資源相對匱乏,只有大量進口才能解決巨大的供需矛盾。專家認為,通過煤液化合成油是實現(xiàn)我國油品基本自給的現(xiàn)實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