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來,油荒、電荒此起彼伏。而據相關部門預測,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缺口為500億~600億立方米,2020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到900億立方米。接連不斷的能源荒,使人們的目光投向了非常規能源的開發。例如煤層氣。
煤層氣開發的意義,主要有兩方面。首先解決了采煤業的安全問題,其次是能源危機。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后,煤層氣產業在世界范圍內成為了一個較新的清潔能源產業。
但令人奇怪的是,煤炭開采如火如荼的中國,除了因煤層氣爆炸而引起的連續不斷的礦難,至今也不見煤層氣開發風生水起。是什么原因導致煤層氣資源只成災,不成“氣”?
多國實現商業開發
煤層氣俗稱瓦斯。它以吸附態賦存于煤層及鄰近巖石層中,當其濃度達到5%~16%時,遇明火便爆炸。中國煤礦安全事故80%與它有關。然而,它又是一種比石油、天然氣更清潔、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
國際能源署估計,全球74個賦存煤層氣資源的國家煤層氣資源總量約達168萬億立方米,其中90%的煤層氣資源分布在12個主要產煤國——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波蘭、英國、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印度、南非。在目前從事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國家中,實現煤層氣商業開發并已經形成煤層氣工業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已經開展小規模煤層氣勘探試驗或者積極準備參與煤層氣開發的國家有智利、巴西、委內瑞拉等。
全世界煤層氣商業開發最為成功的國家是儲量排第四的美國。為緩解石油供需矛盾,美國政府于1980年出臺了《能源以外獲利法》,鼓勵非常規氣體能源和低滲透氣藏的開發,其中可適用于煤層氣的鼓勵政策是稅收補貼政策。該政策的出臺在煤層氣開發的初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自1980年該法出臺以后的10年間,美國煤層氣開采得到的稅收補貼大約是10億美元。到2009年,美國煤層氣產量在20多年的時間內,從不足2億立方米增加到542億立方米,在世界范圍內位居第一。
在能源替代方面,美國煤層氣資源產量占其天然氣產量的比例逐年加大,已經從1989年的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接近10%。美國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已在保證美國能源供應安全和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大大改進了煤炭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狀況。
中國目標都未完成
從儲量上來說,中國的煤層氣資源相當豐富。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中國煤層氣儲量名列全球第三,約36.81萬億立方米,位居俄羅斯、加拿大之后,比美國還多。若能全部利用起來,幾乎與中國的38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能源儲量相當。
從地域上來說,中國煤層氣資源主要分布于經濟發達、能源消費大的中、東部地區。該地區煤層氣資源占總量的74.6%,與當地經濟體系十分匹配。其中山西省煤層氣含量為10萬多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3,幾乎相當于整個美國的儲量。
從地層上來說,中國90%的煤層氣資源儲藏在早中侏羅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煤層中。
這些時代的煤層最厚并分布穩定,適合煤層氣的生成、儲存和開發。我國煤層氣資源量的60%分布在埋深小于1500米的地層內,對勘探開發是比較有利的。
一句話,從自然條件來說,中國的煤層氣非常適合開發利用。
但我國的煤層氣產業化卻相當滯后。我國對煤層氣的規模開采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與美國的開發時間相差無幾。但直至2010年,煤層氣開采總量約86億立方米,利用總量為34.06億立方米,遠遠沒有達到“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抽采量應達100億立方米,利用量達80億立方米”的目標,離中國煤層氣中長期目標——到2015年產量達到300億立方米,2020年達到500億立方米——更遠。
由國家能源局編制的《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中的重點項目——全國首條跨省煤層氣管道(山西省沁水縣—河南省博愛縣)原計劃在2009年底實現通氣,年輸送煤層氣達20億立方米。然而,在去年11月管道全線竣工之后,至今仍然沒有實現通氣,氣源也未落實。
三大原因阻礙發展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緩慢,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體制問題。
“因為存在多種兩張皮問題,煤層氣的產業化才如此緩慢。”山西晉城市副市長王樹新感嘆道。
一是企業所屬兩張皮。目前全國已有25家企業擁有煤層氣采氣權。這些企業以3家央企(中聯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一批地方國有企業為主。其中3家央企占據了大部分開采資源,而山西本地企業占據著地域優勢。央企和地方企業誰也不聽誰的,誰也不愿“統一開發”。按照國際經驗,石油和煤炭公司在開采煤層氣上展開合作是最佳的模式。但山西人認為,這些年央企在煤層氣領域幾乎無所作為。央企只想爭地盤、做老大,沒有合作的習慣。“他們更多地關注開發煤層氣的實際收益,并不能從煤、氣協調發展的角度考慮落實采煤采氣一體化。”
二是采煤權和采氣權兩張皮。采氣權是由國土資源部批,而采煤權(年產120萬噸以下)各省就能批。這就造成拿到采氣權的未必能拿到采煤權,而拿到采煤權的未必能有采氣權。“各省市在批120萬噸以下礦井的時候,可能沒注意到國家已經在這些礦區設置了煤層氣礦權;或者是國家在批煤層氣礦權的時候,沒注意到省里面已經設置了煤炭礦權。煤炭企業由于未取得采氣權,在落實國家‘先抽后采’和采煤采氣一體化規劃過程中又處處受阻。”晉城煤業集團煤層氣產業發展局副局長何輝說。一份來自山西省境內煤層氣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指出,氣是中央的,煤是地方的,兩權主體分置,同時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這無疑是形成煤層氣開采無序、各自為戰、資源浪費嚴重的重要原因。
三是政策兩張皮。在國家層面上,煤礦安全監察部門要求地方煤炭企業要先進行地面煤層氣抽采才能采煤,但國土資源部門明文規定不允許這么干。
“美國的煤層氣產業之所以發展得快,關鍵是運用了市場經濟模式。在煤層氣產業發展初期,就充分放開市場,讓有技術有能力的公司來開采。比如,一個公司來打井,如果打不出氣來,就走人,換第二撥人進來再打。
開采和管道甚至可以包給個人,只要按比率分給州政府或聯邦政府利潤即可。而且個人報批的部門只有一個,即州政府或者聯邦政府。這樣就避免了重復報批過程。另外,采油和采氣的證是可以通用的。中國則相反,一開始開發國家就想讓其成為壟斷領域。所以,要想真正得到開發,應該充分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民營也好,外方也好,誰能干誰來干,誰能干誰享受優惠。如果一方獨霸,打出來的氣也只能浪費。從長遠來說,對這個產業沒好處,對國家也沒好處。若那樣,倒還不如不開發。”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其次,產業政策問題。
在上世紀80年代煤層氣產業起步的初期,國家并無實質性的鼓勵政策或資金投入。直到2006年,我國首次制定了《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當年6月,中央政府又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強制性“先采氣,后采煤”的措施。隨后,還推出了一攬子利于煤層氣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包括:財政按0.2元/立方米對煤層氣開采企業進行補貼;煤層氣抽采企業將享受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煤層氣企業進口設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政府每年提供30億元國債資金用于煤礦安全技術改造項目,其中大部分資金用于煤礦煤層氣治理等等。這讓煤層氣產業看起來像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了。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上述優惠政策只是杯水車薪。煤層氣項目投資動輒上億元,即便是中聯公司也是靠這些年引進40多億元的外資,來解決資金困境。國家在稅收方面的補貼,遠遠不能彌補這方面的投入。截至“十一五”末,整個煤層氣行業幾乎全部處于虧損的狀況。而據了解,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美國政府先后投入了60多億美元進行煤層氣勘探開發活動。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孫茂遠表示,國家對煤層氣的各項扶持政策全部到位的話,可以達到0.33元/立方米左右,即扶持力度為33%。這與美國政府對煤層氣的扶持力度51%~52%相比,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現有體制下,如果國家投入不足或者沒有一個進入商業開發的項目作為示范,很難吸引其它資金大量地、長期投入在煤層氣勘探上。因此,在煤層氣發展的現階段,我國應該給予更優惠的政策,并投資扶持幾個成功商業開發的項目作為示范,這樣才能吸引其它資金進入該領域,推動和扶持煤層氣的發展。
再次,技術問題。
“煤層氣最大的難點還是在于開采技術。”中石油煤層氣公司副總經理徐鳳銀指出,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滯后,已經成為制約煤層氣產業發展的瓶頸和關鍵因素。
到目前為止,國內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單位很少,相關院校也沒有設置這樣的專業學科。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目前對煤與瓦斯突出機理還沒有充分認識,尚未建立起符合我國地質條件的煤層氣存儲、滲流、開發等地質理論。
據了解,美國已經形成了關于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的系統理論技術,包括排水采氣技術、儲層激勵增產技術和儲層模擬技術,美國還利用地面鉆孔水力壓裂技術開采煤層氣資源。近兩年,我國的部分企業雖然也對煤層氣開采技術進行過自主創新,并在實踐中作出了很多嘗試,但關鍵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因此一直以來,我國的煤層氣開采技術一直以引進為主,對外合作依賴程度比較高。
“但這么多年直接照搬國外技術是有問題的。”徐鳳銀表示,我國的地質條件和美國有所區別,美國技術并不完全適合中國煤層氣的開采。
山西煤層氣行業協會會長張亮也表示,國內垂直井壓裂和多分支水平井工藝,以及液氮壓裂、二氧化碳注入、洞穴完井等多是在借鑒國外的工藝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不完全成熟。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