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末,我國煤層氣開采總量達86億立方米,利用總量為34.06億立方米,沒有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抽采量應達100億立方米,利用量達80億立方米”目標。我國煤層氣利用緩慢的原因有:
一是采煤權和采氣權重疊。采氣權由國土資源部批,而采煤權(年產120萬噸以下)各省就能批。這就造成拿到采氣權的未必能拿到采煤權,而拿到采煤權的未必能有采氣權。一份來自山西省的煤層氣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指出,氣是中央的,煤是地方的,兩權主體分置,同時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這無疑是形成煤層氣開采無序、各自為戰、資源浪費嚴重的重要原因。
二是優惠政策側重點在銷售環節,而忽視勘探開發。“十一五”我國推出一攬子支持煤層氣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財政按0.2元/立方米對煤層氣開采企業進行補貼;煤層氣抽采企業將享受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煤層氣企業進口設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政府每年提供30億元國債資金用于煤礦安全技術改造項目,其中大部分資金用于煤礦煤層氣治理等。亞美大陸煤層氣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補貼和退稅針對銷售環節,只有采出氣來才能享受,“而前期勘探并沒有優惠政策,這部分投資是純投入,風險大,全靠企業自己承擔”。
三是開發周期限制。我國自“十一五”啟動煤層氣規模勘探開發。目前,地面煤層氣開發規模較大的國內企業主要有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河南煤層氣公司等。但勘探需要時間,環評等項目審批需要2~3年,征地時間更不能確定。比如“端氏—博愛”煤層氣管道工程開工建設,原定2010年7月運營,但由于征地補償不能達成一致,至今未投用。此外,我國的煤層氣關鍵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李京說,我國不同盆地的地質條件有很大差別,不同的儲存條件需要不同的勘探技術,但我國技術以引進為主,需要不斷試驗,直到找到適用技術,這需要時間。
“十二五”煤層氣開發利用規模有望翻番
正在編制中的《煤層氣開發利用“十二五”規劃》稱,未來5~10年,煤層氣探明儲量進入快速增長期,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別新增探明儲量1萬億立方米和兩萬億立方米。到2015年,我國煤層氣總體抽采量目標為210億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量為90億立方米,井下抽采量為120億立方米。這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兩倍多。
一是財稅優惠更全面。雖然規劃對業界普遍關心的礦權重疊問題并未安排,但財稅優惠有望大幅度提高。過去類似每開采1立方米補貼企業0.2元、每發1千瓦時電補貼0.25元的政策有望調整,開采補貼提到0.4元/立方米、煤層氣發電補貼提至0.35元/千瓦時。而且規劃中首次提出設立勘探風險基金。煤炭信息研究院煤層氣研究中心主任趙國泉表示,勘探風險基金的設立將大大促進煤層氣產業發展。
二是行業對外專營壟斷被打破。目前,中聯煤對外專營的壟斷局面被打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河南煤層氣公司等加入競爭。中國石油宣布,計劃在未來幾年投資超過100億元,用于煤層氣產能的擴張,預計2015年煤層氣產量達到45億立方米。
此外,我國前期的勘探煤層氣項目進入收獲期。目前,我國已有沁南潘莊、沁南潘河、沁南棗園和遼寧阜新4個煤層氣示范項目進入商業化開發階段。李京表示,公司煤層氣項目經過10年的運作即將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目前潘莊、馬壁項目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即將進入開發期,年產能可達6億立方米。
煤炭開采企業和煤氣化工行業受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產業鏈各環節都將受益于煤層氣產業的開發利用,但是各環節的受益程度不同。富有煤層氣資源的煤炭開采企業以及煤氣化工企業應是優先受益板塊。
從煤層氣開發利用產業鏈看,國家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促進煤層氣開發利用產業的形成,將有利于煤層氣上游的開發及相關技術設備提供商,中游的燃氣管道運輸建設及相關技術設備提供商,下游的工業應用、民用消費終端的設備或是服務提供商。當然由于煤層氣的終端消費價格較低,這對于下游的化工尤其是化肥生產商來說,有利于其控制生產成本。
因此,上游的煤炭企業因富有煤層氣資源將大大提升其煤層氣的附加利用價值,提高其毛利率以及贏利水平,中游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由于擁有管道資源也將大大受益于煤層氣產業的發展,下游的煤層氣發電商、發電設備提供商、儀表儀器制造商、化肥化工制造等行業也將受益于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同時,上、中、下游各個環節的技術服務或設備制造提供商也將受益于這一產業的發展,如礦井設備及技術服務商、管道建設的土建服務提供商等。
隨著各企業開采力度的加大,一些致力于煤層氣開采和發電等方面的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將受益,如天科股份和石油濟柴這類企業在煤層氣技術設備領域的業務有望繼續增長。
來源:《中國石化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