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底,年產60萬噸以上甲醇合成烯烴項目建成投產,苯、酚、萘、蒽、咔唑、吲哚、輕油、洗油、瀝青等系列產品及延伸產品形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焦化產業以化為主的格局,這是山西省此次兼并重組的目標之一。
如何通過兼并重組實現這一目標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對該省相關單位進行了采訪,得到的答案是:技術創新是推動山西焦化企業從以焦為主向以化為主轉變的根本動力。
“山西的粗苯、精苯、重苯、焦油、工業萘、洗油、重油年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山西只是對這些焦化產品進行簡單粗加工,利潤都跑到別人那里去了,關鍵是我們沒有向下延伸的技術。”12月20日,山西新絳普森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少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山西省化工設計院副院長徐占軍告訴記者,在發達國家,焦化產業都是以從煤炭中深加工出來的高科技產品稱雄國際市場的。在日本,焦化產業的化工產品達200種之多,而山西目前能生產的僅有20多種。“就是和其他兄弟省份比,我們也落后了許多。”徐占軍說。
張少波認為,這次焦化行業重組,最主要的還是技術的重組,技術的創新。兼并重組中既要重視傳統先進適用技術的普及,又要注重在消化、吸收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集成創新,更要向更多的原始發明創造努力,從而引領行業技術制高點。
“技術不能等別人開發好了自己再利用,那樣給你技術時,別人早把利潤賺走了。”賽鼎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學工業第二設計院)煤化工專家熊鑫發指出,山西焦化現在的產品會做的全過剩,缺的不會做,所以必須在技術創新上有所作為。
山西省設計院化工研究所所長曹陽告訴記者:“在重組中要高度重視創新技術的應用。比如當前,煤炭價格高企,以煤為原料的尿素、甲醇生產企業都賠錢。但是,如果在重組中把焦爐作為煤氣發生爐,利用焦爐煤氣制合成氨、制甲醇則可以實現盈利。”
雖然焦化企業整體技術水平還不太理想,但在嘗試向以化為主轉變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先試先行。“山西華鑫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年產18萬噸合成氨、60萬噸硝基復合肥項目,是以山西華鑫煤焦化實業有限公司現有176萬噸/年焦化廠焦爐煤氣為原料生產復合肥,此路徑在山西省尚屬首例,符合相關國家產業政策,同時產品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山西華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說。
據山西焦煤集團煤焦化產業發展局局長潘得國介紹,焦煤集團與神華集團煤焦化循環經濟一體化項目,將利用神華集團先進技術,最終形成3000萬噸/年焦炭規模,延伸發展300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甲醇、12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120萬噸/年煤焦油深加工和30萬噸/年粗苯精制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
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裴西平也指出,陽煤化工新材料板塊基地,將充分發揮現有化工技術優勢,重點發展年產14萬噸己二酸、20萬噸己內酰胺、12萬噸聚甲醛等化工新材料項目,打造最有特色、最具競爭力的化工板塊。
山西省化工行業辦主任張麗萍告訴記者,山西交城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明年建成后將成為同行業世界前列;山西陽煤集團的三維公司順酐法1,4-丁二醇生產、太化公司的苯加氫生產技術都在全國位列前茅,要在整合中使這些技術盡快地轉化為競爭力。
張麗萍認為,在焦化下游產品的綜合利用上,山西的技術水平要走在全國前列。“山西企業要在整合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成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實現產學研相互結合。”張麗萍說。
山西恒強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正權希望,山西省政府能給予大量的資金、政策、人才的支持,使山西焦化企業通過此次兼并、重組,在技術創新上有一個大的飛躍。“只是粗級原料產品的簡單加工,是做不大山西焦化產業的,這樣也是沒有出路的。”方正權說。
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處長馬運俠指出,為形成“以化為主”的格局,山西省政府將對化產品精深加工給予貼息資金支持,并在土地、環境容量上給予傾斜;鼓勵焦化企業建設焦爐煤氣、煤焦油、粗苯等集中加工裝置;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將焦爐煤氣化工合成烯烴或天然氣,從而促進山西焦化從初級產品向精細化產品轉變,改變山西焦化企業以焦為主的格局,使山西焦化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上贏得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多的話語權。
來源:阿里巴巴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