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煤層氣“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煤層氣產量將達300億立方米。然而去年煤層氣產量僅有23億,放開限制,引導多種資本形式進入煤層氣領域成為當務之急。《中國能源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即將于6月底出臺的能源領域投資細則規定,民營企業可以全資參與煤層氣勘探開發,但能否拿到礦權目前還是未知數。
有專家認為,完成年產量300億方的艱巨任務,最主要的挑戰來自技術和投資。現在我國煤層氣90%的產量來自資源條件較好的沁水盆地,但資源條件不好的難采煤層至少占總面積的70%到80%,構造煤、低滲透率等難采煤層的技術沒有根本突破。
此外,煤層氣投資,風險勘探、生產都需要大量資金。按目前1億立方米煤層氣產能建設需要4到5億元(不含勘探、下游利用等費用)來計算,300億方的產量需要投入1500億元,“應調動各方積極性,引導多種企業投入煤層氣領域,特別是民營企業,是一只不可忽視的力量。”國家能源咨詢委專家、中聯煤公司總顧問孫茂遠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入氣”民資隨時面臨生存危機
孫茂遠告訴記者:“民營企業其實創造了我國煤層氣領域的多項第一——第一個水平長鉆孔煤礦瓦斯抽放項目、第一口煤層氣多分支水平井等等,基本覆蓋了煤層氣多分支水平井的技術領域,但就是沒有礦權。現有的礦權政策對民營資本進入還沒有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我們的裝備、技術都是行業領先的,如果可以集中精力去投資經營、做自己的區塊當然很好,這樣可以通過系統思考集中精力去解決關鍵問題,建立良性的研發和經營循環。現在的合作是依照別人的計劃,作為沒有獨立生存基礎的技術提供商,隨時面臨生存危機。”多位煤層氣民企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發出此類感慨。
能源領域投資向民企開放,礦權是繞不過去的話題。據消息人士透露,6月底即將出臺的能源領域投資細則確定,民營資本可以全資參與煤層氣勘探開發,但“也是有限度的放開,礦權問題還需要和國土部等相關部委協商解決。”該人士稱。
煤層氣企業的“寄生式”發展
煤層氣領域里真正的民營企業很少,2003年成立的陜西港聯煤層氣有限公司是國內較早擁有煤層氣礦權的民營企業,但它的區塊只有4.185平方公里。下游有不到10家民營企業,提供工程服務和咨詢服務。
孫茂遠告訴記者,現在比較好的煤層氣企業基本上是“寄生式”發展,比如晉煤集團下屬的沁水藍焰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如果完全依靠自己很難發展到現在的規模。藍焰的資金
來源、人力資源和一部分技術完全依靠晉煤集團,晉煤已經累計投入了近200個億元,這些錢都是從國家規定的安全經費和煤炭的高額利潤中來的,“是靠著煤炭主業的大樹不計成本的發展”。
中石油旗下的煤層氣企業也是如此,除了母公司的大量利潤,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國家規定企業可以從油氣利潤中提取百分之十到二十的風險勘探基金,中石油每年投在華北油田和中石油煤層氣公司的資金或超過幾十億元。
“煤層氣企業要盡快擺脫寄生,在不斷增強造血機能的情況下,最終自己發展起來,民營企業恰恰是非常好的發展方式。很多民營公司有資金有技術有實力,現在就缺資源。一旦有了資源,它可以馬上通過市場運作走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像美國的煤層氣、頁巖氣一樣實現自我發展,我最看重他們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孫茂遠表示。
民資“入氣”有望激活市場
曾被媒體廣為報道、首家進軍煤層氣管道的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山西通豫煤層氣輸配有限公司也面臨困境。2010年11月,通豫公司建設的我國第一條跨省煤層氣長輸管道——端氏—晉城—博愛煤層氣長輸管道工程竣工。“現在管道建成了,但是沒有氣。氣源所有方希望擁有自己的管道,有管道的通豫卻沒有氣源。”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孫茂遠認為,將來我國煤層氣、頁巖氣的開采,一定要給有實力、有技術、有經驗的企業去開發。當然對外合作很重要,但對外合作要把技術引進放到第一位,資金引進放到第二位。“我更希望支持國內的企業,能夠自己培養的還是盡量自己做。如果有技術有經驗的企業直接進行勘探開發,它能更好地運作資金,更好地發揮技術特長,也能更好的保護技術。我們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不是很健全,油氣公司往往通過合作逐步學走服務公司的專利技術。自己干對保護自己的技術有好處。”
孫茂遠同時表示,“我希望能杜絕礦權占有方面的“二地主”現象,這樣可以減少管理成本,有利于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加快。有了資源,企業的主動性更強。民營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后,不光增加煤層氣投資,同時給中國煤層氣產業帶來活力和競爭。美國的煤層氣、頁巖氣大部分都是小公司在做,競爭很激烈、機制很靈活,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國家是否真的放開限制,民營企業能不能有自己的區塊是一個試金石。”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