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煤、電市場低迷,但煤、電合體或將助力行業回暖。近日,中國神華集團將受讓國網電源100%股權的消息引起了業內對于這家中國“煤老大”在電力市場擴張動作的關注。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煤、電企業合作似乎正在將當前煤電供求失衡的狀態引向新的出路,但這條路才剛剛開始。
“煤老大”加速擴張電力市場
6月28日,一則關于大唐集團公司擬轉讓安徽馬鞍山萬能達發電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的消息引起業界關注,轉讓對象萬能達的真實身世隨之被披露。據報道,皖能集團(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萬能達公司47.6%的股權,而皖能集團已把萬能達的資產劃到與神華合資的神皖公司。神華集團持有神皖公司51%的股權,所以萬能達的實際控制人是神華集團。神華集團的煤電一體化進程一時成為焦點,關于煤、電合體的未來走向也引起業界關注。
自2011年以來,神華集團在電力市場擴張的動作一直不斷。而如果神華集團近日宣布的受讓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國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成功,神華集團將擁有國網能源1420萬千瓦裝機容量,總量將達5920萬千瓦,將超越五大電力集團排名最后的中電投的5576萬千瓦,一躍成為中國第五大發電公司。正如一國電集團人士所言:“神華在火電領域的擴張勢頭連五大電力公司都要退讓三分。”
煤電一體化前景被普遍看好
“神華的電力市場擴張計劃是個明智的選擇。煤、電一體化是遲早的事,但是當下的進展動作太慢。”煤炭分析師李朝林表示。
當前煤、電企業間的合作在形式上還僅限于資金、股權融合等,極大地限制了二者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隨著國家關于煤、電政策的不斷放寬,其合作形式也將更加多元化。相對于煤、電一體化存在的問題,其發展優勢與益處更值得關注。
李朝林向記者透露,當前的煤炭交易,之所以價格一直處于高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業間交易的額外支出造成的。很多煤炭公司為了爭取電廠,經常需要額外的付出。而這里所產生的額外付出都將轉化為成本,施加在煤價上,而發電企業的60%成本用于煤炭購買,煤、電一體化則避免了這種浪費。煤炭企業生產的原材料直接用于發電,正如當前的坑口電站模式,而且輸電成本要低于煤炭運輸成本,相較于單一的煤炭行業,煤、電合體公司將節省大量的運輸支出。據相關部門預計,我國“十二五”末,五大發電公司的煤炭自給率平均可達到50%.
一體化目前只對部分大企業有意義
雖然在煤、電“頂牛”的背景下,煤、電一體化一直被廣泛看好,但其進程卻始終舉步維艱。業內人士分析,煤炭開發與電力需求存在較大的地域問題。產煤重地大部分集中于北方山西等地,而主要用電大戶在南方,由此造成了煤企在獲得業主資格、項目審批等方面不具地域優勢,遠離煤礦將產生更高的運營成本。
李朝林認為,當前行業政策不對等也是主要癥結。2002年,國家開始電力體制改革,但煤、電一體化政策一直沒有問世,競價上網機制并未形成,造成很多煤炭企業上網并不順利。很多壟斷企業憑借其資金等各方面優勢,成了沒有競爭者的頭羊。但這種競爭形勢非常脆弱,由此催生的貪污腐敗現象也非常嚴重。
另據東北亞煤碳交易中心高級顧問劉焱分析,資金也是當前煤、電難以合體的一大原因。煤炭作為大宗產品,其價格有著較為靈活的自動調配機制,而電價卻比較固定。煤、電企業合作,煤炭方將承擔起由于電力方盈利虧損所帶來的資金周轉壓力。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