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六盤水7月11日電藍天映碧水,高原夏景美,時隔20載,青山綠水正重現六盤水。昔日“煤都”酸雨頻頻,石漠化嚴重,環保總局曾施以“區域限批”嚴懲,逼入絕境的六盤水,鐵下心發展循環經濟,對煤“吃干榨盡”。目前,貴州省六盤水市森林覆蓋率達39%,市區空氣優良率年年100%,生態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
六盤水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煤炭,探明儲量有180億噸,被譽為“江南煤都”。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煤窯遍地開花,土法煉焦、煉鋅密布,白天濃煙滾,夜晚爐火明,森林覆蓋率跌至7.55%,八成水土流失。
“再造秀美山川,絕不要帶污的GDP。”六盤水市委書記王曉光說。煤炭引領的工業產業是六盤水經濟命脈,占到全市半壁江山,如何不走舊路,變“黑”為“綠”?六盤水選擇發展循環經濟,改寫“煤文章”,制定《六盤水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詳細分解成大宗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煤層氣綜合利用等十余個專項規劃,堅持以煤興業、多元發展,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
淘汰落后產能,六盤水打響發展循環經濟“第一槍”。這些年煉鐵、焦炭、鐵合金等行業累計淘汰落后產能2000余萬噸,堅決關停“五小”、取締“兩土”,小煤窯從原來2475個減至289個,數量減、產量增,2011年達到8000萬噸,是原來4倍。同時市里給各地、各部門定下節能減排硬任務,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六盤水把改進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研發高新技術吃掉“三廢”作為發展循環經濟重中之重,初步形成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礦井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爐煤氣摻燒發電等循環發展模式,GDP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干凈。
“煤灰比煤炭搶手,鋼渣比鋼鐵走俏。”隨著一項項技術的突破,循環經濟讓工業垃圾變得誘人搶手,2011年,六盤水利用粉煤灰285萬噸,煤矸石、爐渣、煤泥等200余萬噸。立足煤、依托煤,更跳出煤、“活”用煤,六盤水基本形成以煤炭、電力、冶金、建材、煤化工、礦山機械為支撐的工業體系,改變過去煤十之八九用來燃燒發電的狀況,目前正全力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進去是煤炭,出來全是產品。”市長何剛對園區未來充滿自信。
修復生態,再造秀美山川,六盤水大規模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20年來營造林達千萬畝,每年以1.8個百分點的速度恢復植被,荒山禿嶺重披綠裝。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