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重組注定是這個時代煤炭行業發展的主題
2007年下半年,正當中國經濟由快速發展向下行調整之時,省煤炭集團公司解放思想,大氣開放,整合發展要素,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使一批虧損嚴重,舉步維艱的礦井走出了困境。新余礦業公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整合重組讓新余礦業公司邁上了平穩健康的發展之路。
抱團御寒改革突圍
英崗嶺礦務局、花鼓山煤礦、天河煤礦、八景煤礦、大光山煤礦和棠浦煤礦,曾經是江西煤炭行業的主力礦井,都曾有過輝煌的時代。然而,斗轉星移,風光不再,隨著資源告罄,礦工們揮汗如雨,換來的只是僅可糊口的艱難生活。這樣的企業顯然無法支撐下去,隨著英崗嶺礦務局的整體破產改制,花鼓山等幾個省屬煤礦破產接踵而來。
2007年10月,省煤炭集團公司決定:將英崗嶺礦務局、花鼓山煤礦、天河煤礦、八景煤礦、大光山煤礦、棠浦煤礦聯合重組為新余礦業公司。這些小而散,困難重重的“窮兄弟”被凝聚在一起,拉開了“抱團御寒,改革突圍”的序幕。
新余礦業公司地跨三市五縣,地域分散,管理難度大,重組的礦井大部分虧損嚴重,發展乏力。重組時虧損達2300萬元。但是,盡管前進的路上有許多坎坷,一心渴望發展的新余礦業公司的干部職工,對公司發展充滿了期待。他們拋棄一切私心雜念,義無反顧地支持改革重組,經受了機關人員分流、天河煤礦整體改制、體制機制和多元化的碰撞等考驗。
新余礦業公司按照精干、高效、合理、科學的原則,撤消了英崗嶺礦務局的建制,調整組織結構、產權結構和產業結構,實行一局五礦資產合并,形成了規范發展、資本運營、安全監管一體化的管理體系。由于運作規范,管理有效,組建當年部分礦井就實現了扭虧為盈,資產負債得到了全面改善,運行效率、盈利能力增強。整合重組、抱團御寒的集成效應開始顯現。
進位趕超 發展為先
基礎薄弱,經濟總量小是新余礦業公司組建之初的最大礦情。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努力,“進位趕超、發展為先”成為了公司上下的共識。公司組建以來,狠抓挖潛增量,做大主業規模。
實施花鼓山煤業老棚里二井、八景煤業杉林井、英崗嶺煤業橋一井的礦井改造,加快推進英崗嶺煤業伍家煤礦、天河煤礦、大光山煤礦的礦井水平延深,提高增產能力。八景煤業杉林煤礦通過與淮南礦院合作,解決巷壓問題,增產5萬噸至10萬噸;花鼓山煤業依托機械化采煤,在山南井開辟D8、D9兩個采區,增產10萬噸至15萬噸。
狠抓項目促發展。域外投資8000余萬元,收購貴州大水洞煤礦51%的股份和前進煤礦60%的股份,經過改建擴建,形成了年產原煤50萬噸的規模。以重組的花鼓山煤業公司、八景煤業公司、大光山煤業公司、棠浦煤業公司為平臺,采取增資擴股的形式引進社會資本,籌集發展資金,通過股權多元化實現煤礦治理的優化,推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新余礦業公司通過推行產業上臺階、爭取項目落地、延伸產業鏈條、搭建現代物流平臺、盤活存量資產和完善經營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企業產能越做越大,銷售收入越做越大,經濟總量成倍增長。2012年1月,新余礦業公司邁入了省煤炭集團一類企業的門檻,進位趕超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科學布局 裂變發展
新余礦業公司領導清醒地認識到:整合重組絕非5+1這么簡單。只有科學布局、裂變發展,才能實現重組的戰略意圖。組建之初,新余礦業公司在找準定位后,提出了“立足贛中、整合資源、聚焦主業、延伸發展”的戰略思路。在謀求發展的排兵布陣中,按照自己確定的發展目標,一個個得以實現。五年來,新余礦業公司帶頭指標穩步增長:2008年,原煤產量158.2萬噸;2009年原煤產量174.6萬噸;2010年原煤產量200萬噸;2011年原煤產量233.98萬噸。2010年,新余礦業公司一舉甩掉了虧損帽子,當年實現利潤1500萬元。
整合重組,闖出了一條生路;整合重組,實現了企業的裂變發展。5年來,新余礦業公司原煤產量由重組時的150萬噸上升到233.98萬噸;經濟總量由重組時的6億元上升為14億元;安全狀況由重組時的百萬噸死亡率4.6下降為0.43;經濟效益由重組時的虧損2300萬元,提升為盈利6600萬元。集成效益顯示:5+1>6。
省煤炭集團公司總經理李良仕去年11月24日視察新余礦業公司時說:“新余礦業5+1整合后,在磨合發展前進的過程中走得很穩。去年產量大幅增加,收入兩年翻番,利潤接近兩番,主業全面盈利,安全上水平,省公司對新余礦業的工作是滿意的。”
當下,新余礦業公司正緊緊融入省煤炭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和調結構促增長的步伐,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強煤炭主業,做深煤炭加工,強攻煤炭物流,努力建設和諧幸福企業。
來源:江西省煤炭集團公司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