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開灤,現代物流產業是進入新世紀后迅速崛起的一大新興支柱產業。
2011年歲末,開灤集團物流產業連獲兩項殊榮。
2011年12月18日,開灤集團國際物流公司榮獲“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就在第二天,又獲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第七批物流企業信用評價最高級別的AAA級信用等級。
榮譽接踵而至,肯定了開灤集團現代物流產業的迅猛發展。
近年來,開灤集團物流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為推進企業轉型作出了貢獻。2011年,開灤集團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物流產業的發展業績依然搶眼:2011年開灤集團物流收入完成889億元,同比增長80.67%,占開灤集團總收入的61%。
發展物流產業,開灤集團的自身優勢可謂得天獨厚:雄厚的存量資產、暢通的供銷渠道、穩定的客戶關系、先天的區位優勢、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張文學曾指出,發揮比較優勢是物流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
2011年,依托比較優勢,開灤集團積極推進了曹妃甸、唐山港、古冶、興隆、張家口、內蒙古六大物流園區建設。
開灤集團緊抓發展機遇,積極參與環首都經濟圈和沿海經濟隆起帶的產業分工與合作,重點推進“兩港”物流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臨港工業園區外向度高、運輸便利、建設成本低、與工業集群配套等綜合優勢,借助供應鏈管理新模式,把長期、靜態、簡單的戰略煤炭儲備轉換成連續、短期、動態、復雜的煤炭戰略儲備,力爭形成面向全國和全球市場的煤炭交易平臺和價格形成中心,發揮開灤在我國煤炭物流產業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2011年,投資近21億元、流通量達3000萬噸的唐山港國際煉焦煤配送中心項目開工建設;投資19.37億元的曹妃甸國家級數字化儲配煤基地項目已完成土地整理等工作,并取得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證、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項目環評批復,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的論證、優化和批復正在穩步推進。
借助區位優勢,開灤集團不斷加大環渤海大宗生產資料商品交易市場、空港物流、船務公司等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力度,與首鋼集團、遷安九江公司合作開展的焦炭、噴吹煤、鐵礦石等業務也取得新突破。項目建設多點開花,物流貿易渠道不斷拓寬,物流產業進一步積聚了發展的內生動力。
2011年,開灤集團物流公司頻頻打出戰略組合拳。充分發揮新體制優勢,協調聯動發展,不斷擴大煤炭專業物流、第三方物流、運輸服務和國際物流貿易,按照生產服務性和綜合服務型的定位,做實倉儲配送、汽車物流、廢鋼鐵及鋼鐵物流、海上運輸、空港物流,著力打造以煤炭物流、鋼鐵物流為基礎的多元化綜合物流產業體系。
圍繞保物流規模、保效益提升、保項目進度、保領軍企業,抗運營風險,開灤現代物流產業進一步完善發展定位,明確發展規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煤炭供應鏈管理、煤炭戰略儲配、煤炭市場交易“三位一體”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煤炭專業物流,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一專多元產業發展新格局。
通過調整結構,物流產業的實體物流規模同比提高39.3%,非煤物流收入同比提高35.4%。
煤炭專業物流依托供應鏈管理、儲配體系、市場化交易“三位一體”發展新模式,不斷集結國內、國際資源,通過洗選、加工、數字化配煤,為用戶提供標準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不斷提高資源掌控度、市場話語權和盈利水平。
物資倉儲加工和逆向物流形成了戰略采購、招標采購、代儲代銷、煤鋼互保、現貨交易與電子交易相結合、風險對沖等運作模式。取消各單位物資倉儲小庫,建立區域性物資超市,發展第三方物流,在服務企業內部的基礎上,形成了運輸倉儲與公共信息平臺相結合的公路港模式。回收廢金屬并進行精加工處理,打造專業化廢金屬逆向物流。
運輸服務物流發揮公路、鐵路、海運多式聯運的優勢,優化配送方案,為物流園區和區域網絡提供服務;國際物流依托香港公司和進出口分公司優秀的管理團隊,搭建國際物流貿易新平臺。
汽車物流異軍突起,通過積極開發新項目、引進新品牌,延伸產業鏈條,2011年營業收入完成84億元,同比增長41%。
對開灤集團物流產業來說,2011年無疑又是一個豐收年。
這一年,開灤國際物流公司先后獲得全國物流百強企業排名第5位、全國先進物流企業、中國能源物流最佳示范基地、中國供應鏈管理杰出服務商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2011年8月26日至2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能源物流產業大會上,張文學入選“2011中國能源物流十大影響力人物”。會議上,開灤集團副總經理吳愛民受邀作了題為《發揮百年開灤比較優勢,打造中國現代物流領軍企業》的演講,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按照開灤集團“十二五”規劃的戰略部署,到“十二五”末,物流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0億元。“十二五”期間,開灤集團將建設曹妃甸、唐山港、古冶、興隆、張家口、內蒙古六大煤炭物流園區,形成煤炭加工物流、物資倉儲配送物流、運輸服務物流、空港物流、汽車物流、國際物流六大業務板塊,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打造中國現代物流領軍企業。
百年開灤謀求轉型,煤化工產業很早就進入了戰略布局者的視野。跟現代物流一樣,煤化工現已成為開灤當仁不讓的主導產業。
2011年,開灤集團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煤化工產業再展全煤行業旗艦風采:全年收入完成163億元,同比增長44%,占開灤集團總收入的11.2%。
張文學曾這樣總結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成績:“最近幾年,開灤集團緊緊抓住國家調整能源結構的機遇,堅持大型化、基地化、園區化,上下游產業聯合、拉長煤基產業鏈條、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徑,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新材料,走出了一條煤化工產業科學發展的路子。”
2011年,開灤集團煤化工產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2011年4月,開灤煤化工研發中心“煤化工廢水深度處理及綜合回用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入選河北省科技廳2011年度科技支撐計劃,獲得河北省科技廳20萬元研究補助資金。
2011年5月21日至22日,在2011中國化工行業最具競爭力企業評價暨中國化工企業發展高端論壇上,開灤股份被評定為2011中國化工領先企業100強第16位。
2011年9月23日至24日,在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發布會上,開灤股份榜上有名,位列2011中國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第25位。
2011年10月,開灤集團中潤煤化工園區項目同時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唐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11月16日至18日,開灤股份唐山港煤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十二五”循環經濟實施方案順利通過專家審查。
2011年12月3日,“甲醇清潔燃料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通過鑒定。評審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榮譽固然可喜,而開灤的作為更加值得稱道。
2011年3月31日,開灤集團煤化工產業錦上添花:由開灤集團和河北鋼鐵集團承鋼公司合資組建的中灤煤化工有限公司成立,開灤集團煤化工產業就此掀開嶄新的一頁,開灤集團煤鋼聯合邁出堅實步伐。
煤化工產業項目建設在開灤集團占據了很大篇幅:年產20萬噸粗苯加氫精制項目一期工程順利投產;承德煤化工園區焦炭二期工程已達產;中浩公司年產6萬噸聚甲醛項目土建工程開工;甲醇燃料項目一期工程年產10萬噸甲醇汽油調配站進入設計階段;曹妃甸化工園區甲醇深加工多聯產、“碳一化工”產業鏈及化工新材料項目已啟動前期工作;尼龍66鹽和碳纖維等新項目正抓緊籌備……
項目建設增強了企業轉型發展后勁。目前,開灤集團煤化工產業已形成年產焦炭720萬噸、焦油加工30萬噸、甲醇20萬噸、粗苯加氫精制20萬噸的生產規模;在獨立煤化工企業中,焦炭規模實現河北省最大,產業鏈達到最長;煤化工園區內水、煤氣、蒸汽、氮氣等介質全部綜合平衡利用,實現了“三廢”零排放,園區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通過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全力推進焦油深加工、聚甲醛、己二酸和甲醇燃料等項目建設,煤化工產業不斷優化升級。
2012年,開灤集團煤化工產業將繼續堅持以煤為基、以焦為輔、以化為主,瞄準新能源和新材料,按照做大做精做優的思路,打造“行業示范、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新型現代能源化工旗艦企業。
文化產業:精品產業厚積薄發
在擁有124年歷史的開灤,發展文化產業可以說是歷史的選擇。
2011年,開灤集團文化產業長足發展,文藝精品不斷涌現,“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文化建設呈現出良性發展格局。
張文學表示,加快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讓文化積極引領企業轉型發展,讓文化產業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
2011年11月12日至14日,中外企業文化2011北京峰會召開。開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文學入選企業文化30年實踐十大典范人物,開灤集團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志富及其他3名高級管理人員獲評全國企業文化建設2011年度先進工作者。開灤集團及下屬5家企業獲評全國企業文化建設2011年度優秀單位。
2011年11月15日,開灤集團黨委常委、工會主席王中昌又代表開灤集團站在了領獎臺上。在全國工會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視頻會議上,作為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20個標兵單位之一,開灤集團受到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表彰。
更可喜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造就了一支“政治強、作風硬、觀念新、技術精、紀律嚴”的職工隊伍。
2011年4月26日,北京京煤集團,在首場“全國煤礦班組安全建設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上,開灤集團趙各莊礦業公司采煤二區的支護班班長王進東走上了講臺。隨后,他開始了全國巡回報告的歷程。
作為奮戰在井下生產一線的“老板子”,王進東帶領支護班不僅月月超額完成任務,保證工程質量全優,而且創造了安全生產4000天的好成績。
鑄強文化之“魂”,匯聚了所有的力量。開灤這艘百年巨輪,在轉型發展的時代潮流中破浪前行。
2011年10月15日,6位研究中國鐵路史和開灤歷史的學者歷時5個半小時徒步走完唐胥鐵路。他們以此方式,來紀念中國自建第一條準軌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130周年。
此行,專家們發現了1881年修建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唐胥鐵路時所用的地界石樁。如今,這個見證中國鐵路發展史的重要文物連同1881年建成的鐵路橋涵上的兩塊老枕木一同靜靜地躺在了開灤博物館。
外面人“走進來”,自家人“走出去”,這一“進”一“出”,共同印證了開灤文化產業資源的根基之深、影響之廣、潛力之大。
作為開灤集團產業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凸顯了開灤文化的精神價值,提升了開灤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011年,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先后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河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等多項榮譽稱號,并被評為“唐山八景”之一。目前,已累計接待社會游客和前來參觀考察的各級領導近11萬人次。
以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為龍頭,開灤集團圍繞構建礦業文化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產業文化園區,加快開灤文化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努力把文化產業培育為轉型發展的新亮點。
2011年,開灤集團文化產業全線開花:井下探秘游已初步建成;《鄉音》等影視劇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再現老唐山風貌的“老唐山風情小鎮”已經開工建設。
節能環保:煤海產“綠金”
對于一家資源性企業而言,節能環保是一項使命。
開展節能環保,如果僅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考慮,很多時候都是在做“虧本買賣”。但開灤人并不這么想,而是將其當做產業來做。
開灤中潤煤化工有限公司近年來自主研發中水回收利用系統。為了克服原有系統循環水用量較大的問題,公司研發中水回收利用項目,使處理后的“工業廢水”達到工業原水水質標準,可作為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補充水再次利用。而污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系統兩項目,使園區內污水利用實現閉路循環,每年可減少外購新鮮水約252萬噸。“雖然減少了新鮮水的利用,但設備花了幾千萬,后期也需要人員維護,目前來看成本大于收益,可以說是賠錢在做。”中潤黨委書記劉培國說。污水深度處理項目是把已經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水再進一步處理,中潤為什么要“多此一舉”?“更多的是我們對社會效益的考慮。”劉培國這樣回答。
不過,開灤在節能減排領域同樣嘗到了甜頭。
開灤中潤公司采取的干熄焦項目已申報CDM項目并取得國家發改委的核準,減排出來的二氧化碳外售,每年獲利2500萬元。同時此焦化項目配套建設,通過回收紅焦顯熱產生蒸汽和發電,可滿足園區70%的用電和40%的用汽,同時能夠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焦炭質量。
作為國內首家采用干熄焦技術的獨立煤化工廠,已有許多企業到中潤來學習經驗。“這也是我們的一個財富。”中潤公司黨委副書記趙衛民說。“把節能減排作為產業來發展,就不能只看投入,更要謀劃產出,謀求效益。”在張文學眼中,節能減排產業化發展,帶給開灤的效益既有銷售產品所獲得的增量效益,也有節省投入所帶來的減量效益;既有節省資源、減少污染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更有關系企業自身發展的長遠效益。“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開灤集團繼續把節能減排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有力抓手,實施節能減排產業化戰略管理,顯著提升了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檔次和品位,獲得了國家、省、市節能減排多項榮譽稱號。
實踐證明,開灤集團構建節能減排產業化格局,是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開灤集團在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上不斷探索,焦化廢水深度處理利用工程國際領先,礦井水能量深度利用工程實現綠色供暖、制冷等,為企業轉型升級找到重要突破口。
2011年,圍繞綠色循環發展目標,開灤集團進一步拓展礦井水、煤矸石、瓦斯、煤化工副產品綜合利用和采煤塌陷地治理5條產業鏈,效益顯著。
目前,開灤集團已擁有11座礦井水處理廠、9座污水處理廠和3個礦井水能量利用項目,其中,東歡坨礦業公司水源熱泵項目全國同行業最大,節能效益最顯著;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發電量全年預計達到23.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5%;煤矸石、礦井水和地面瓦斯抽采利用率分別達到100%、73%和100%。煤化工園區內水、煤氣、蒸汽、氮氣等介質100%綜合平衡利用,實現了“三廢”零排放。
2011年,開灤集團節能環保產業綜合創收25億元,同比增加4.7億元,增長23.2%。
來源:中華網財經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