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回落 低谷反彈——中國電力航程之路
跌宕起伏的2012年過去了,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影響,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在此大環境下,全國電力消費增長平緩,全年呈現出前三季度低速增長、第四季度趨穩回升的總體態勢;5-9月份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電力供應能力相對寬松,用電量增速同比下滑。第四季度隨著經濟的趨穩回升,第二產業及其工業用電量成為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動力。由于電力消費增速回落及水電大發,全年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比2011年明顯下降。由于電煤價格同比大幅下滑,火電企業燃料成本壓力減輕,加上來水較好、水電大發,發電集團整體經營狀況好于2011年。
一、 全國發電量同比低速增加 水電出力大增
2012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497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22%。分類型看,水電發電量86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3%,占全國發電量的17.4%,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火電發電量39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3%,占全國發電量的78.6%,比上年降低3.9個百分點;核電、并網風電發電量為982億千瓦時和1004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2.6%和35.5%,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0.1和0.5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電聯
從全年的發電運行情況來看,水電呈現前高后低的運行軌跡,火電與此相反,呈現前低后高的運行軌跡,這個和全國的經濟增長態勢保持基本一致,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水電出力大增,2012年中國火電發電量從二季度4月份開始就處于同比負增長之中,之后一路下滑,至三季度末的9月份達到全年增長的谷底,同比增長-8.2% ;水電方面,從二季度的4月份開始同比增速逐步升高,至四季度的10月達到全年的增長頂峰,同比增長52.89%,之后水電發電開始逐步回落,不過仍處于正增長中。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 全國電力消費同比增速回落明顯 四季度回升明顯
根據中電聯2012年全國電力工業年快報統計,2012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495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增速比2011年回落6.5個百分點。與GDP增速逐季回落但回落幅度逐季收窄相一致,四個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8%、4.3%、3.6%和7.3%,且11、12月份增速連續創2012年以來的月度最高增速,表明前期“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經濟正逐漸趨穩回升。
2012年,第一產業用電量1013億千瓦時,與上年基本持平;第二產業366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四個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5%、2.9%、1.6%和6.7%,第四季度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成為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連續回升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56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城鄉居民生活62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
三、工業和制造業用電量四季度明顯回升拉動電力消費回升
2012年,工業用電量360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增速同比回落8.2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所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72.7%,比上年降低1.1個百分點。四個季度工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5%、2.9%、1.5%和6.7%,第四季度回升快,與工業生產趨穩回升態勢相吻合。全年輕、重工業用電量分別為6083億千瓦時和29978億千瓦時,分別比上年增長4.3%和3.8%。其中,重工業各季度增速分別為4.8%、2.5%、0.7%和7.2%,第四季度增速回升明顯。
2012年,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2%,四個季度同比分別增長2.1%、2.9% 、1.7%和6.1%,第四季度回升明顯。制造業重點行業中,化工、建材、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四大重點行業合計用電量同比增長2.7%,增速比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平均增長水平低2.8個百分點,比2011年大幅回落10.8個百分點。四大重點行業全年合計用電量各季度增速分別為1.1%、2.0%、0.0%和7.6%,第四季度增速已明顯回升、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3%,明顯高于前三季度的7.1%,是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四、西部區域各季度用電量增速高于中東部地區
2012年,西部區域用電量同比增長8.3%,增速持續領先于其他區域,但區域內的重慶、廣西、寧夏、四川增速均低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中部區域用電量同比增長5.3%,略低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其中安徽增速為11.5%,而江西、湖北和河南增速均低于4%;東部區域用電量同比增長4.6%,其中海南增速為12.3%,而上海、浙江、河北和天津增速均低于4%;東北區域用電量同比增長2.2%,增速偏低于其他區域,其中吉林和遼寧分別增長1.1%和2.1%。
五、水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同比大幅增加 火電同比大幅下滑 供電煤耗繼續下降
2012年,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572小時,較2011年降低158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555小時,同比增加536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4965小時,同比降低340小時;核電7838小時,同比增加79小時;風電1893小時,同比增加18小時。
2012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26克/千瓦時,同比降低3克/千瓦時;全國電網輸電線路損失率6.62%,同比增加0.10個百分點。
六、電源完成投資額比上年輕微減少,電網完成投資與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全國電力工程建設完成投資7466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772億元,同比下降3.9%;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693億元,比上年增加0.2%。電源投資中,水電完成投資1277億元,同比增長31.5%;火電1014億元,比上年減少10.5%,延續了“十一五”以來逐年遞減的態勢,火電投資所占電源投資比重降至26.9%;核電778億元,同比增長1.8%;風電615億元,比上年大幅減少31.8%,結束了“十一五”以來快速增長的態勢。
2012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設備容量8020萬千瓦,回落至9000萬千瓦以下。其中,水電新增1551萬千瓦,火電新增5065萬千瓦,并網風電新增1285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新增119萬千瓦。截至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4491萬千瓦,同比增長7.8%;其中,水電24890萬千瓦(含抽水蓄能2031萬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21.7%;火電81917萬千瓦(含煤電75811萬千瓦、氣電3827萬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71.5%;核電1257萬千瓦,并網風電6083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328萬千瓦。
2012年,全國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分別為3.2萬公里和1.8億千伏安,分別同比減少0.4萬公里和0.3億千伏安。截至2012年底,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公用變設備容量分別為50.7萬公里、22.8億千伏安,分別同比增長6.7%和8.3%。
七、全年電煤供應呈現兩頭平穩中間寬松 發電企業經營情況有所改善
2012年中國電煤市場呈現兩頭平穩中間寬松的發展軌跡。回顧剛剛逝去的2012年中國電煤市場走出來了一個大致L型的軌跡,年初受春節期間煤炭生產和運輸等因素影響,國內電煤市場處于供給偏緊市場成交供需兩旺的態勢,進入5月份后,煤炭市場尤其是電煤市場一落千丈,市場煤價一路走低,港口煤炭庫存大量積壓,市場幾乎處于滯銷的狀態,市場進入8月份尤其是9月份后,中國電煤市場出現谷底反彈,產地、港口以及下游消費回升,煤價開始小幅回升,市場成交開始恢復增長,港口庫存出現下滑。
2012年,重點電廠電煤庫存總體維持較高水平。截至12月底,全國重點電廠的電煤庫存為8113萬噸,可用19天,仍處于較高水平,但10月份以來電煤庫存總體處于持續減少的態勢。由于煤炭市場消費需求總體回落,今年以來煤炭價格總體處于下行態勢,尤其是6月至7月上旬沿海下水市場煤價下降較多,近月來市場煤炭價格已基本平穩。
2012年,火電企業的燃料成本壓力比2011年有所減輕,加上今年以來水電生產形勢相對較好,以及企業貸款利率的下降,企業融資成本有所減少,發電企業經營情況總體有所改善。
隨著中國火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長,我國電煤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國內電煤發展的勢頭很旺,在電力行業需求的帶動作用下,我國電煤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11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1462億元,較2010年增長31.43%。
隨著我國用電量的逐步增加,火力發電廠對電煤的需求量逐年增長,這使得我國電煤行業市場規模逐年提高,預計未來這種趨勢仍將持續,到2016年我國電煤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36萬億元。
八、未來清潔電力將快速發展
中國電力工業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總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1億千瓦,未來中國電力裝機隨著經濟的發展總量將繼續增加,不過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業內人士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將保持8-9%的增長速度,年增裝機95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底全國電力裝機將達14.5-15億千瓦。
未來,受環境壓力影響,中國電力新增裝機清潔能源比例將會大大增強,根據十二五期間國家有關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中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將突破30%,火電裝機所占比重將一改之前70%以上的穩固地位,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將獲得大發展。
中煤遠大企業戰略管理咨詢中心 趙玉偉
2013年1月23日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